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贾家宝、贾月昭、明朝辽东广宁田屯卫中厚所(今辽宁水下)人,祖籍南地理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香之子。
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在此背景下,吴三桂自称周王、天下水陆大元帅,并且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自身势力走向衰落之际,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由此,在吴三桂登基称帝时,选择“周”作为国号。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为何定国号为“周”?怎么不用“吴”或者“明”?一
首先,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在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吴三桂于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对于吴三桂来说,之所以定国号为“周”,原因很可能和吴三桂的家族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吴逆始末记》的记载,吴三桂家族为延陵吴氏后裔,时人称吴三桂为延陵将军。延陵是吴氏一个堂号,延陵是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在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带。至于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寿氏,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宗室。而对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其祖先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
二
进一步来说,吴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泰伯的侄子是周文王姬昌,而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则建立了周朝。在此基础上,吴三桂所在的延陵吴氏,自然和姬姓,以及周朝存在一定的关系。换而言之,吴姓这个姓氏,就出自周王室所在的姬姓。因此,对于吴三桂来说,选择“周”作为国号,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为什么不选择“吴”或者“明”作为自己的国号。一方面,虽然吴是吴三桂的姓氏,但是,对于历史上以吴作为国号的国家,往往都是处在吴地,也即今江浙一带的。并且,不管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还是三国时期的吴国,都未能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三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西周和东周来说,至少名义上还是当时的天子。另一方面,就明这一国号来说,吴三桂显然也是不合适使用的,这不仅是因为吴三桂除掉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更因为一旦要确立明作为国号的话,那么,就需要拥立明朝皇帝的后人即位称帝。换而言之,吴三桂不是明朝皇帝的后裔,并且,吴三桂也不愿意拥立明朝皇帝的后人称帝,这样无疑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基于此,吴三桂登基称帝时,没有用“吴”或者“明”作为国号。此外,吴三桂之所以选择周作为国号,很可能是因为周朝代表了华夏正统,这无疑有助于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以此对抗康熙皇帝所在的清朝。
四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在称帝时,也选择“周”作为国号,这是因为周朝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800年,形成了浓郁的中国华夏文化,深得百姓们所景仰。对于古代历史上的盛世,很多人不仅会联系到汉朝、唐朝这些王朝,也会拿周朝和汉朝、唐朝进行比较。而且,周朝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华夏正统,周朝的礼仪、宗法制、分封制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吴三桂认为选择周作为国号,无疑有助于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以此对抗康熙皇帝所在的清朝。不过,回到清朝初期的三藩之乱,实际吴三桂称帝时,其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在称帝后不久,吴三桂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到了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清朝康熙皇帝所平定。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1.《1673年周朝看这里!吴三桂登基称帝时,为什么选择“周”作为国号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673年周朝看这里!吴三桂登基称帝时,为什么选择“周”作为国号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