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代开国皇帝,不管他们的身份有什么不同,获得王位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基本上都有着极强的个人魅力、高超的柔术、恶劣的处事风格和最高的权威。
不过世事总有例外,比如东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睿,就是一位格外弱势的皇帝。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咸宁二年(276年)生于洛阳。其父为琅琊王司马觐,祖父为司马懿五子司马伷,西晋派六路大军伐吴时,司马伷即为东路大军统帅。司马伷去世后,其子司马觐承袭琅琊王一爵,但终生碌碌无为,相关史料较为缺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邺城是曹操封魏时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为屯兵屯粮的重镇。司马伷被委镇此地,反映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司马睿15岁时,其父去世,他便成为了第三代琅琊王。在洛阳居住时,司马睿结交了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后者乃是天下名士领袖王衍的族弟。王导预感天下即将大乱,于是极力劝说司马睿尽早返回封国加以准备,并成为司马睿倚重的谋臣。
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痴傻的惠帝司马衷压根控制不了局势,皇后贾南风又是丑人多作怪,为夺权杀死外戚杨骏,最终引发“八王之乱”。由于祖父司马伷仅是司马懿庶子,父亲又碌碌无为,司马睿毫无优势可言,因此他也很识趣地躲在角落看戏,眼睁睁见证着一个个皇室宗亲被诛杀。直到永兴二年(公元305年),邻居东海王司马越拉他入伙,性格懦弱的司马睿不敢拒绝,遂出任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负责留守下邳,王导也被委以重任。
永兴元年(304年)七月,“八王之乱”进入高潮。东海王司马越挟待晋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当时,坐镇邺城的将军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前不久,司马颖击杀了执政的长沙王司马乂,强迫惠帝封他为皇位继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等职务之后,司马颖将皇帝的乘舆服御尽数劫入老巢,并以邺城遥制洛阳。司马颖的横暴和专权,引起了另外一些实力派人物的不满。尚书令司马越乘机以惠帝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时任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年二十九岁。两军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展开激战。结果司马越兵败,遁回封国东海。惠帝及随军大臣被司马颖劫掠入邺,司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得罪司马颖而遭杀害。司马睿害怕祸事殃及自己,潜逃出邺。在出奔洛阳的途中,他行至黄河岸边曾被津吏捕获,险遭不幸。司马睿到达洛阳,马上将家眷接出赴往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去了。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下邳,准备西迎惠帝时,起用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后迁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为他看管后方。司马睿受命后,请王衍从弟、参东海王越军事的王导为司马,委以重任。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偕王导渡江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永嘉南渡后,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
公元311年洛阳被刘聪攻占,晋愍帝司马邺徙部长安,晋朝的政权实际上已转移到建康(晋愍帝时将建业改为建康),于是,司马睿便被任命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请军事。
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刘曜率军围攻长安,长安城内外断绝联系。十一月十一日,晋愍帝派侍中宋敞向刘曜送上降书,自己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群臣哭泣呼号,攀援住车驾,拉住晋愍帝的手,晋愍帝也不胜悲哀。御史中丞吉朗自杀。刘曜烧了棺材,接受了玉璧,让宋敞侍奉晋愍帝回宫。十七日,晋愍帝被送往平阳过流亡生活。十八日,刘聪登殿,晋愍帝在他面前叩头跪拜。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刘聪在平阳将晋愍帝杀害,终年十八岁。
公元317年4月6日(东晋建武元年三月初九日)司马睿得知晋愍帝司马邺被刘聪杀死,遂称皇帝,是为晋元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1.《【317谁建立晋朝定都】专题历史上的今天——公元317年4月6日,司马睿建立东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17谁建立晋朝定都】专题历史上的今天——公元317年4月6日,司马睿建立东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