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神兽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10种神兽分别是青铜器皿的太阳蜡烛照片、太阴银荧光、古籍中记载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黄龙、应龙、蛇蛇蛇、毕达哥拉斯。

另有说法十大神兽为"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等,但这几种神兽都各有古籍出处,其中最晚的犼的形象直到明清才完全形成

太阳烛照

太阳烛照是古代神话中,混沌一炁所化两仪中的至阳之炁与太阳之精共同所化的圣兽,为宇宙诸天中最强大尊贵的圣兽,曾被称作圣神。

与太阴幽荧共同化生四象圣兽。阴阳生而分二仪,二仪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生八卦,八卦交而生万物,故二仪生天地之类,四象定天地之体。

太阳烛照是古中国居民的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其与太阴幽荧的神话是类似于伏羲女娲之类的孪生神话,是人类社会原始宗教性质的产物,同时也极有可能如部分学者所说的是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过渡阶段的产物,两者存在颇多的相似之处,但实际却又大相径庭,学者当带有审慎的思维展开研究。

从古籍中可以看出,关于太阳烛照的起源实际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中,烛照的诞生并没有盘古的参与,认为太阳烛照是直接由《易》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阳变化而来的大道的化身。

第二种则认为太阳烛照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混沌所化两仪中的阳与盘古一眼结合而产生的圣兽,这一说法的出现时间比第一种说法要晚的多。

太阳烛照代表的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辰,人类光明的来源--太阳,但无论是更为古老的关于太阳烛照起源的第二种说法还是第一种,太阳烛照都不仅仅代表了太阳,更象征着包括了天在内的一切属于阳的一面的事物,而其黑色外形则是对"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等观念的体现。

烛照的外貌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而幽荧则是一个白色的中空圆环,有人认为烛照造化万物。

传说盘古双眼化作的太阳与太阴分别与被盘古劈开的混沌形成的两仪二气即阴阳两气相结合,诞生了两仪二圣。烛照与幽荧化生四象,而四象诞生世间所有神兽,凶兽乃至异兽,凡兽,为盘古开辟的天地增添了生机。

陕西某古墓中青铜器上刻着一轮太阳与很模糊的铭文,不过却依稀能辨认出以下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古老的世界中,有着伟大之神、烛照以及幽荧……最初之神是开天辟地的伟人;幽荧是超然物外之士……烛照是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的仙人。

太阴幽荧

太阴幽荧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由混沌开辟后产生的至阴之炁与太阴之精共同所化的圣兽, 为宇宙诸天中仅次于太阳烛照的圣兽。与太阳烛照不同的是,虽然太阴幽荧也曾被称作圣神,但更多的记载将其称作往圣。

太阴幽荧是古中国居民的神话传说中的圣兽,在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太阴幽荧的起源实际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中,太阴幽荧的诞生并没有盘古的参与,该神话中的太阴幽荧是直接由《易》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阴变化而来的大道的化身。这一说法至少是在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诞生之前开始流传的,比盘古神话更为古老,当代学者也普遍认为这才是太阴幽荧神话的原型。

第二种则认为太阴幽荧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混沌所化两仪中的阴与盘古一眼结合而产生的圣兽,这一说法的出现时间比第一种说法要晚的多。

天一坎数,由一生二,阴阳合德,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子一丑二,于天象为日月。太阴幽荧所代表的正是夜空中最美丽的星辰,人类夜晚的守望者--月亮,有说法认为太阳烛照所代表的是一切属于阳的一面的事物,而太阴幽荧代表着一切属阴的事物。

其白色圆环的外形不仅与太阳烛照一样是对"物极必反"的体现,更是对《易经》中"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说法的表现。

幽荧的外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白色的中空圆环,而烛照则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有人认为烛照造化万物。

盘古开天身殒之后,盘古双眼化作的太阳与太阴又分别与两仪中的阴阳两气相结合,太阳烛照与太阴幽荧由此诞生。

后来,烛照与幽荧化生四象,而四象诞生又出世间所有神兽,凶兽乃至异兽,凡兽,为盘古开辟的天地增添了生机。

从湖南某大型先秦古墓中出土的三足青铜鼎器上刻着一轮圆环与一段铭文,依稀能辨认出大致的文字,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之后就是:天地初开,最初的神明结合先天二气,化成了至为尊贵的神明,其一烛照,其二幽荧。

青龙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 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青龙所居,不可背之。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生机、甲乙、仁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孟章神君。

白虎

白虎(bái hǔ)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 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出自《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军兵、庚辛、义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监兵神君。

白虎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玄武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 ,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幽冥、壬癸、智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执明神君,后为四圣之一的北极真武大帝(又称荡魔天尊),排名第四,乃水神之首。同时也代表五帝之一的黑帝颛顼。

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淮南子》中的五兽之一,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又称天官五兽。 现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与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 ,在汉代,凤凰更是被认为是朱雀所生 。

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在甘肃等地区有祭祀朱雀等四象的民俗存在。

黄龙

黄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著名神话学家袁珂认为黄龙即是黄帝时期的应龙,并有详细证据论述。

五行思想的体现将黄龙看做是五龙之一。有四大神兽之外的"第五灵"甚至四灵之长的说法,『中央黄为土』就是黄龙,一说应龙。

黄龙在古代是皇权象征,在九龙壁上可以见到黄龙 。某些人认为黄龙的这个地位已经被瑞兽(黄麟)替代,也有人将二者同等看待,但实际上,黄麟作为麒麟的一支远远无法与黄龙相比,麒麟为应龙孙辈。

应龙

应龙,名庚辰,亦名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神,是中国传统中的真龙 ,亦作黄龙、飞龙。

先秦记载中只存在一条名为庚辰的应龙,应龙庚辰本居于天上世界,被称为天元应龙,生下了凤凰、麒麟。曾为伏羲送上河图,带女娲朝见天帝,也曾化身老龙,化名为吉,而成神农之师,为助黄帝争帝而于南极杀蚩尤、斩夸父,助大禹治水而以龙尾画地成江、开辟龙门、擒无支祁,堪称中国神话战绩第一的无双战神。

同时,应龙庚辰也是于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的天龙之神,雩祭仪式中被膜拜的云雨雷霆之神、沟渎河川之神,在古代祭祀中被称为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的官方正神。

应龙庚辰在星宿崇拜中被认为是中斗七宿之神,居于轩辕十七星、钩陈四大星 ,有"天之后妃"、"女王星"等称号,是天神太一的正妃,被叫做太一之妃,是活跃在先秦神话中的神明。

后世星经中,应龙庚辰更成为了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黄河、长江、汉水、淮河、济水、司黄帝之子孙、司倮虫三百六十的天神。

螣蛇

螣蛇又称腾蛇,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称为"神兽",有诸多代表意义。 螣蛇一词的典故出于《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指螣蛇虽然无足,却比多肢的鼯鼠更能腾云驾雾,游走空中,借此比喻凡人做事理当专心一致,最终必能取得成功。《尔雅·释鱼》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东晋郭璞为其作注,指螣蛇为"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载张衡所作《思玄赋》,当中有"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之句。曹操著名诗作《龟虽寿》中亦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之句。在宋代宫殿仪仗制式中,有所谓的"真武队",当中阵容就包括"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然而,另有说法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勾陈

勾陈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上古六神之一,属土。

《荆州占》:"勾陈,天子,黄龙之位也"

《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

上古六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

还有说法:勾陈为山海经中神兽天马。


白泽

白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白泽亦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晓天下万物状貌。《白泽图》曰: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三才图会》中白泽是狮子身姿,头有一角,山羊胡子。

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译文: 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

凤凰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 甘露是饮”,《证类本草》云“诸天国食凤卵,如此土人食鸡卵也”,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现代网络有为今人谎造、讹传的版本,以朱雀为凤凰中赤者,实为大错。 《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但《大藏经》有:“嘉羽生应龙。应龙生凤皇”,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

麒麟

麒麟,是指中国传统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地位起码与龙同等,并不低于龙。

但麒麟又是应龙的孙辈,《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也是五虫中的毛虫之长。

麒麟也有中土之兽的说法但与被《淮南子》、《灵宪》等诸多古籍认为居中主土的黄龙相比,麒麟只有 《易冒》一书将其与青龙等四灵相提并论。

梼杌

梼杌(táo wù),别名傲狠,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据《神异经》记载, 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是这人油盐不进,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捣",而"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因为梼杌其人桀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其他三凶分别为混沌、饕餮、穷奇。

獬豸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明清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中国古代见之于史册的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少量传说证实,它的出现晚于大部分神兽、凶兽乃至瑞兽,最早只是一种似犬的野兽,直到明清时期才成型的怪物。

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在中国民间新年风俗中,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

毕方

毕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大火之兆,毕方的名字有可能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

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 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后来,毕方被称为火神的侍宠。

饕餮

饕餮(tāo tiè),名叫“狍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之一,因其作恶多端,不修德,被贬下凡间变成。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传说中是龙五子)。

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腓腓

腓腓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野兽。《山海经》中记载,腓腓的样子像狸,身披鬣毛,长着一条白色的尾巴,饲养它可使人解忧。有点像狸,白色的尾巴,脖子上有类似马鬃的鬃毛。养之可以解忧愁。

诸犍

诸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它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大话西游外传》游戏里以它为原型的召唤神兽叫胖郎神。

混沌

混沌是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 。

根据《左传》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庆忌

庆忌是上古时期中国齐地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水神,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

据《管子‧水地》记载"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徒、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急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

1.《【10大神兽】专题上古十大神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大神兽】专题上古十大神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