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饭锅简史2:元朝历史没有人写。元朝铁饭碗的故事很出彩。
题记:在我国烹饪史上,铁锅炒菜是从宋代开始的。第一篇《饭锅简史:宋朝之前没铁锅,人们用什么锅煮饭?》分享了此前煮饭用的什么饭锅。本文要叙述大宋以后的一段公案,为什么元朝统治者丢了江山都不怎么后悔,没得到铁锅却悔青了肠子?甚至不断的起兵犯境,不为掠夺地盘,只为强抢铁饭锅?
羊肉
没人叫好的元朝,却给中原带来好口福
譬如我们已有的影视、文学作品,历朝历代都有巨著名篇,尤其皇家戏份比较重,浓墨淡写总是情。可是没有元朝的只字片墨,好像就没有过这个朝代似的。其实元朝皇家底子很硬,成吉思汗亲手打造的基业。忽必烈进攻中原,灭了南宋,并根据《易经》里的
大哉乾元
取国号为“大元”,定都北京城,叫“都大都”,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从公元1271年建都北京,到1368年朱元璋大明王朝成立,统治中原98年。
综合评价,元朝统治者98年治理很失败,主要表现在不服水土上。譬如他把国人分成四个等级,搞种族歧视。蒙古一等人,色目二等人,汉族三等人,淮河以南四等人。激起汉人强烈抵触,结果被一个“叫花子”出身的朱元璋给灭了。
不过,单从饮食文化角度,元朝统治者却有三件事情可圈可点:
——带给中原白酒生产技术,让老百姓有了喝得起的酒。
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期间,见识过很多先进技术和新产品。比起大宋王朝统治者,算是见多识广的新潮一派。蒙古寒冷气候,牧民的豪放性格,就有了高度蒸馏酒的酿造技术。至于从哪里得到的,马背上的民族怎么会有那么新潮的技术,至今找不到根据,他们也不说。
此前在中原大地,占据绝对市场的是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因为很耗粮食,一般百姓喝不起,为达官贵人上流社会主要饮品。高度蒸馏酒的耗粮比率低,而且喝很少的量却有喝很多黄酒的醉酒效果,综合经济指标能被百姓接受。所以,一旦引进,很快发展,成为百姓主要酒水,也因而被后来的明朝讥讽为“苦酒”、“臭酒”,有着劳苦大众喝的酒的含义。
这一点有李时珍为证,他在《本草纲目》里说的详细: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让全国人民吃上香猪肉。
但看我国吃肉历史,宋朝以前百姓吃鸡鸭鱼肉,有权有钱人吃羊肉,很少吃猪肉。到了宋朝,经济大发展,官吏队伍庞大,且实行配给制,羊肉严重不足,根本不够吃。才开始调取猪肉,纳入官吏配给制之内。可是人们根本不喜欢吃猪肉,因为很腥很骚,难以下咽。官府的办法就是尽量征收小猪,不到一岁的猪,味道要好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之前不知道给猪去势,从小长大都浑圆天成,公猪是公猪,母猪是母猪,不会制造太监猪。凡吃过这种猪肉的都知道,难吃的一逼。蒙古人带来了他们牛羊的去势技术,用到猪的养殖,给公猪去势叫做“骟”,给母猪去势叫做“劁”。去了势的猪不仅长得又快又肥胖,而且肉香了,不再骚臭。人们终于吃到香香的猪肉,于是养猪吃肉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家家都养猪,过年有肉吃。
——坐享其成的同时,保持发达的冶金业和饮食业得以为继。
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对饮食文化重大贡献,是让铁饭锅普及到家家户户,促使了美食的大发展。蒙古人入主中原,算是坐享其成,尽情享受着铁锅烹饪出来的美食。当然也保护着冶金业和饮食文化的正常运行。但也为其被朱元璋赶走以后的日子留下很大的隐患。我们往下看:
丢了江山又如何?没了铁锅很难受
——中原的锦衣玉食消磨了马背上的剽悍。
西方有句谚语,说的通过三代人持续努力才可以养成贵族,不是老王的小太太那样,张口闭口之间就成了贵族。元朝皇家却反着修养,不出三代就屡屡养出败家子。或许是马背上的颠簸惯了,入主中原后,很快被锦衣玉食迷住,不再想那草原的自由奔放,沉醉在灯红酒绿之中。以至于不到百年时间,曾经横扫欧亚如卷席的勇士们,早被美酒美女泡的不堪一击,让一帮子农民给打败,扫出中原。以至于这段历史,中原不提,蒙人也不提,都当做祖先的不光彩。
——江山可丢而铁锅不能没有。
江山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马背上的民族想得开。可是,元朝统治者做梦也没想到,人被赶回故土,日子却再也回不到过去。自由逍遥的生活竟然毁在一口铁饭锅上。
大元朝的皇家贵族回到北部草原后,失去了中原丰厚的物质支撑,开始感到了不习惯,不是美味佳肴,也不是夜夜笙歌,春帐销魂,而是再也想不到的尴尬,居然在煮肉上发生严重问题。以前统治中原,本土物资需要都随时无条件予以满足供应,要什么供给什么。如今削回老家,各种物资断了供。其他还好说,草原人生活简单惯了,可是没了铁锅可是咋办?《明经世文编》里这样说他们:
生锅破坏,百计被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
民间传说更细致,说是因为他们不会打造铁饭锅,又没法用容易破碎的陶锅,原来的铁锅,用久了会坏。先是用锢戮之法,就是后来东北说的小炉匠,
想尽办法把小缝隙修补了,凑合着用。实在没法补,破洞太大,无法收拾,只有忍痛丢弃,用羊皮装水煮肉。可以想象下,羊皮当锅煮肉能用几次?长年累月怎么办啊?愁死人。这还不算严重:
经年无从得锅,间有临帐借锅而煮食,或以马易锅。
多年买不到煮饭锅,只能搬家到有锅的人家为邻,目的是方便借饭锅。或者干脆点,用我的马换你的锅吧。还有更严重的:
分子嫁女,有一锅而各分其半。此情颇真,亦可悯也。
把女儿养大,嫁出去,必须的彩礼就是铁锅,不要马儿不要牛,就要把你家铁锅分一半吧。这样的彩礼,现在看来是个笑话,可那时候却是事实。没那一半的饭锅就别娶媳妇了。
——回到北部草原的蒙族人为什么不自己造铁饭锅?
其实在宋代,蒙古人还没想着中原好事的时候,北部契丹的大辽国就有比较发达的冶金业,锻造技术也很先进。一是他们有矿产资源;二是有锻造技术;三是和宋朝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有语言方面的考证,“契丹”有镔铁含义,“辽”也有铁的意思。可是铁木真的地盘没有铁矿,当然也没有冶炼业和锻造业。用现在的话说,铁锅只有完全依赖进口。中原不供货,那就抓瞎,结果就是这样的悲催。
边境战争降级,不为夺天下,只为抢铁锅
——文化观念的差异让败走中原的蒙古人忍无可忍。
按照外交惯例,蒙族人跟后来二战后的日本人一样,承认战败,服你大明王朝。可是我没有铁饭锅啊,我的子民不是揭不开锅,是没锅可揭!跟你买,拿牛马跟你换还不行吗?大明王朝说可以。可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制度有点奇葩,你来买、拿东西交换都行,但是要按我的规矩来。
明朝的外贸规矩叫做“朝贡贸易”,核心内容是:一是你先要取得进贡的资格。我们的贸易不是贸易,是你们臣服进贡,然后你们要求的货物是我大明皇帝的赏赐;二是你需要我的物资,要先呈报详细清单,待我方严格审查,确保对我大明的国防和经济民生无妨害,再审查你方进贡货物。两相落实无误,才行交换发货。如此一来,不是十天半月的事,一年半载还不能正常完成交易。正应了一句老话:“急汉子遇到慢郎中”,没锅煮饭是你的事,我的程序要走完。如此一来,生性耿直的草原雄鹰怎能忍受?再不给就抢!
——剽悍的蒙族启动了频繁的边境战争。
本家领地的子民没了煮饭锅,可不是件小事,比没了牛羊还重要。可是自己没法生产,明朝又拿捏不卖,没办法,抢他娘的。还是《明经世文编》里说的:
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先是不断发起边境之战,攻城略地,不为占领,只为抢锅。俺答汗直接上书嘉靖皇帝:
以求贡不得,故屡抢。许贡,当约束部落不犯边。
说我不是故意的抢饭锅啊,你们要卖我就不打了。这是嘉靖28年的事。到第二年6月,还没得到朝廷答复,俺答汗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打到北京城下。但却围而不打,目的很明确,再不给我铁饭锅,我就要灭了你!大明朝廷也心知肚明,知道他们不是为了夺取江山。在答应开展正常贸易后,俺答汗退兵回蒙。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
——大明王朝也难受,为此纠结几百年。
这么一个铁饭锅的供求矛盾,明王朝也不想升级。可是,满足供给吧?害怕他拿去铸造兵器;不给货吧?他们老是边境骚扰,不仅边民不得安生,而且确有亡国之虞。
为此,虽然答应了俺答汗的要求,依然坚持外贸制度限制,反正你急我不急,又不是拒绝你,以拖为主。表现在不断拒绝对方合理要求,包括本朝的合理化建议。譬如蒙方多次提出“破锅换新锅”的要求。你不是担心我毁锅造兵器吗?我把破锅还给你,始终保持拥有量,不会不要饭锅造兵器吧?朝廷也不断有大员上奏,建议用铁锅换边境平安。还有内行建议,说是广东的铁锅不能重铸,建议卖给他们广东的铁锅。原来当时广东是浇铸的生铁锅,不是锻造的熟铁锅。蒙族没有铸造技术,拿去也不会重铸兵器。就这也不行,百般抵赖,死活不放开。
就这样一直纠结到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朝才把与蒙族的铁锅贸易放开,了结了三百多年的公案。
1.《1271年元朝定都哪里,干货看这篇!元朝皇家难言之苦:江山玩丢就算了,给我铁饭锅就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71年元朝定都哪里,干货看这篇!元朝皇家难言之苦:江山玩丢就算了,给我铁饭锅就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