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百家姓——毕姓的起源、家谱、辈分大全,快看看有没有你家的

获得姓氏的时调笔工很高。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河北之沧州、尚义 、黄骅 、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济宁,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起源

编辑

毕(Bì )姓,河北乐亭县(念Bei) 源出有:

来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关于姬姓毕氏的渊源,许多史籍中记载得都一样。例如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在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记载:“毕公高之后”;在史籍《万姓统谱》上亦记载:“《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按史籍《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王朝建立之后,他负责处理那些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被称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今陕西长安、咸阳北,渭水南北岸一带),他建立了毕国,为公爵,故而史书多称其为“毕公高”。三千多年前的毕国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西周初年,十分受到西周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毕原。姬高是周王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周武王病逝后,他为顾命大臣之一,与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后来事仕于晋国,乃封于魏地,其后代中有改姓为魏氏者,在战国时期成为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毕氏。在两周的八百七十多年间,周文王的这支毕氏子孙一直显赫于世,并且历代相传,一直相传至今。毕氏、魏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北部一带,史称毕氏正宗。到了汉朝时期,有一支毕氏族人远迁山东的东平郡,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来源二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系自任姓所改。”任姓毕氏远早于姬姓毕氏,为任奚氏同祖。任姓的始祖,许多史籍皆考证位夏王朝时期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故为任姓。禺阳的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今河北承德),史称奚仲,出任夏王朝时期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工匠),后又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一度还迁于邳(山东徽山)。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

在奚仲的后裔子孙中,有分迁居于毕原(今陕西咸阳)者,这个分支的族人便以居邑名称为姓氏,改称毕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元狩二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率万骑出陇西,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千余里,斩首虏近九百级,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季,霍去病再出陇西、北地两千余里,越过居延泽,进军祁连山,捕斩首虏三万余级。西汉王朝发动的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逼迫得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四万余人归汉。汉武帝分徙其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也发生了显著的影响。东汉初期,原南匈奴休屠王所部分析出屠各部,名出匈奴休屠王子日磾(金日磾),在浑邪王杀休屠王之前,他原先的称号就是“休屠各王太子”。屠各部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曾一度强大,后世的铁弗部、高车部、敕勒部、丁零部等等,皆出自屠各部,本部还曾建立其强大一时的前赵政权。前赵政权灭亡后,匈奴屠各部的少部分族人归附于石勒创建的后赵政权,而大部分则都分崩离析,四散而去。其部族主体后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执政时期归附于鲜卑拓拔部,成为拓拔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史书中又称其为“鲜卑屠各部”。

在北魏孝文帝于北魏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所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鲜卑屠各部的族人有改姓氏为单字汉姓毕氏者,后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1]

来源四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阿史那部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属于以国名或官爵称谓为氏。史书记载:西域毕国胡人有毕氏。毕国,为突厥阿史那部族人建立的一个西域小国,在唐朝学者裴矩所撰著的《西域图记》中有记载:“安国之西百余里有毕国”,也就是从毕国到安国王治的行程。毕国当时在西突厥阿史那部的掌控之下,为其属国之一,实际上仅为一城一部落。六年后的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也病逝了。这位一生飘零的突厥王子终于实现了长伴他最崇敬的唐皇之愿:在众多陪葬的功勋显赫之大唐开国武将当中,他的墓葬离唐太宗的昭陵最近!从此,阿史那·社尔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之爵号“毕国公”为姓氏者,称毕氏、国公氏;;亦有称社氏者。其中的毕氏被史书称作“西域毕国胡人毕氏”,而国公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国氏,皆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毕氏、国氏、社氏与阿氏、史氏同宗同源,身貌特征是身材高大,眉骨突高,双眼睑纹,瞳孔微黄,鼻梁高耸,男子皆山羊胡须,十指指纹箕多斗少,甚至十指皆箕。

来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新巴尔虎毕喇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蒙古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部毕喇尔部落,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uneheng Hala。

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都讷亨氏多冠汉姓为毕氏、祁氏等。

来源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必兰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毕力扬氏,亦称别兰氏、必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必兰部,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世居和悠(今黑龙江与乌苏里汇合口)、长白山地区。后有达斡尔族、赫哲族引为姓氏者,达斡尔族称毕力夹氏,赫哲族称毕拉氏。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毕力扬氏、达斡尔族毕力夹氏、赫哲族毕拉氏多冠汉姓为毕氏、何氏、杨氏等。

来源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土家族、苗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毕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毕氏,世代相传至今。

3

始祖

毕公高

奚仲(任仲、姬仲)、毕公高(姬高)、刘曜、阿史那·社尔。周初著名政治家。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他的后人有一支以国为氏,称毕姓。他们尊毕公高为毕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7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东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经训堂:清朝时期,毕沅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还著有《培远堂集》。毕沅在她的调教下,六岁能读《诗经》、《离骚》,十岁便通晓声韵,善作诗文。随后,张藻又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拜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后来,毕沅中状元当官,离开京城到陕西任巡抚,张藻还以母亲特有的情怀,作了五十四句二百七十言《训子诗》,殷切期望儿子“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当张藻病故后,清乾隆大帝还特赐御书“经训克家”四字褒扬。毕沅为了铭记母亲和皇上的恩赐,特将家族室名称作“经训堂”,将自己的诗文集名为《经训堂集》。

培远堂:同经训堂,是毕沅的庶支子孙以先祖母张藻所著《培远堂集》为堂号,与经训堂并重。[

家谱

山东万家村毕公高碑亭

全国毕公裔宗谱,(民国)毕恩普等修撰,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开文石印局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全国丰润毕氏支派家谱,(民国)毕恩普等编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毕氏宗谱,(民国)毕恩普等编辑,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开文石印局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深泽毕氏家谱,(清)毕恩普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毕氏重修宗谱四卷,(清)毕觐扬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淅江鄞县鄞东下林岸毕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东毕氏宗谱,(民国)毕东阳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兰溪毕氏宗谱六卷,(民国)毕钟壬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女埠乡。

安徽徽州新安毕氏会通族谱十七卷,附录一卷,(明)毕济川修,毕鬰等纂,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徵州毕氏家谱,(清)毕兆登修,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毕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毕振选等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石台毕氏宗谱四卷,(民国)合族裔孙同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石台县县志办公室。

安徽桐城皖桐毕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毕启蒙辑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世谱,(清)毕岱熞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七修世谱,(清)毕文铎、毕岱舆等撰,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世谱,(清)毕芳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西毕氏世谱六卷,(民国)毕抚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

湖北浠水薪水雨河毕氏族谱八卷,末二卷,(清)毕开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江陵续修江陵毕氏族谱六卷,(民国)毕承绶等续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广东花县毕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毕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博物馆。

毕氏家乘一卷,附南村毕氏家谱一卷,(清)毕奎麟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0

字辈

编辑

山东桓台毕氏字辈:“汝梦斯廷远承先德于以作征清本家学传世其荣树毓允昌循法守铭宗章克保宏业振升”。

山东青州毕氏字辈:“海右启家嗣宗衍庆义方式谷慎行贻令云裔其昌宾王利用”。

山东汶上毕氏字辈:“玉庆先德于士研经洁白”。

山东临朐毕氏字辈:“吉绪永利世云”。

山东淄川、巨野、莱芜毕氏字辈:“自际盛世海岱丰凝远承先德于耜研经杰辈家第昭旷堂亭温良恭俭苗裔嗣(思)铭”。

安徽六安毕氏字辈:“廷明照如昌善(景)良”

安徽合肥毕氏字辈:“春永守金权文章为纯粹张教治家祥”。

吉林、辽宁毕氏字辈:“所以召世序庶可鉴重明远应鸿大也永茂于文登”。

浙江鄞州毕氏字辈:“大任保厘镐东志襄瑞冶”。

河北涿鹿毕氏字辈:“进义(玉洪)学(旭)博(傲)”。

河北献县毕氏字辈:“炜士深根煌增”。

河北乐亭县毕段村:“中永学元(丽)承(雅)。

内蒙敖汉毕氏字辈:“先有席卫万庚广连占魁”。

湖南毕氏一支字辈:“承家仁才代启”。

云南毕氏一支字辈:“亨顺永发克敬乘先书练册守孝友丛员”。

陕西米脂毕氏字辈:“万照凤华台银河龙门开”。

毕氏一支字辈:“世守恩锡(赐)永记相传”。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毕氏

[111]8自[112]9际[113]10盛[114]11世 [115]12海[116]13岱[117]14丰[118]15凝 [119]16远[120]17承[121]18先[122]19德 [123]20于[124]21耜(泗)[125]22研[126]23经(京) [127]24洁(结)[128]25白[129]26家[130]27第 [131]28昭[132]29旷[133]30堂[134]31亭 [135]32温[136]33良[137]34恭[138]35俭 [139]36苗[140]37裔[141]38嗣(思)[142]39铭

明万历十三年七世叔祖后起(不包含)

[鼻祖毕公高]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柳林镇毕庄 有家谱

龙固镇毕海村 5000人 有家谱

营里镇毕堂村 有家谱 续了3万人左右

万丰镇顺河村 2000人 家谱丢失

闫各庄镇毕段村1800人 无家谱 据考证从清朝时期即有记载,为山东昌邑地区迁入,全村只有两个姓,毕和段,且毕姓人口占90%以上

董官屯镇孙官屯村300人 有家谱

营里镇赵集村(从顺河迁入)

万丰镇刘集村(特别说明刘集刘氏是顺河毕氏,历史故事原来刘集刘氏家没有男孩。顺河的姑娘带走的顺河孩子只不过姓氏姓刘,辈分风俗民情全部按照毕氏的来)

万丰镇毕楼村

万丰镇毕桥村(新毕桥村)

万丰镇红卫村(新红卫村)原庄名:姑子庙

万丰镇田庄村

万丰镇泗河集(东中西)村后有碑

万丰镇郑庄

万丰镇毕小楼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镇毕庄 有家谱 (祖上河内枣强迁入)

章缝镇花园村

河南省新乡市小冀镇梁村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苑庄镇毕村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炎刘镇广岩乡黄楼村 家谱不详

11

祠联

编辑

四言

源自姬九;

望出河南。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毕姓源流和郡望。

绩嘉弼亮;

卦协公侯。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助武王灭殷商有功,受封于毕国,康王时曾受命保卫并治理东郊,作《尚书·毕命》,有句:“弼亮(辅佐)文、武、成、康四王,以正色率下,嘉绩多于先王。”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毕公高的后代,辅助晋献公灭霍、耿、魏有功,受封于魏。晋国大夫辛廖曾为毕万占卜说:“吉。毕万的后代一定会干大事,子孙会到公侯。”后来,魏与赵、韩果然三分晋国,均列为“战国七雄”。

持鳌醉酒;

杀贼报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性嗜酒,尝谓:“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下联典指明毕著,字弢文,父战死,女率遗兵,攻杀敌甚众,夺父尸以归。

翰林谦介;

吏部清狂。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北宋·毕士安。

五言

布衣创活字;

巾帼存韬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发明家华升(?-1051),布衣出身。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下联典指清代女名人毕著,字韬文,歙县人。其父守蓟丘,与贼战死。时著年二十,夜率精锐入敌营,杀其首领。工诗,有《韬文诗稿》。

祖孙皆进士;

父子俱使君。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毕士安(官至吏部侍郎)及其孙毕良史(绍兴进士书画家)。代州人。下联典指后魏豳州刺史毕祖晖及其子义云(充州刺史)。

莲汀工诗画;

子务擅琴棋。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女诗画家毕慧,字智珠,号莲汀,镇洋人。工诗画,有《远香阁诗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毕本,字子务,号昆山,淄人。善画山水人物,工诗嗜琴棋。

洪炉无久停;

日月速若飞。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监察御史、诗人毕耀《赠孤独常州》诗句联。

七言

杀贼报仇崇旧范;

持鳌把酒仰先型。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歙县女子毕著,字韬文。父亲镇守蓟州战死。当时二十岁的毕著率精兵夜入敌营,杀其首领,用车子把父亲的尸体拉回来。又能诗,有《韬文诗稿》。下联典指东晋鲷阳人毕卓,字茂世,旷达而嗜酒,曾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季美味放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浮游酒船中,便足以了却一生。”太兴末年任吏部郎。一天,邻居酿熟了酒,他因醉夜里到人家瓮下偷喝酒,被管酒的人抓住,次日天亮一看,原来是毕吏部。

毕吏部持鳌醉酒;

韬文女杀贼报仇。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光天清·毕著。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胸富文章,美少年之登第;

德成隐逸,享耆老而挂冠。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益州长史毕构,字隆择,偃师人。六岁能文,第进士,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为政清严。官至太子詹事卒。下联典指宋代孝廉毕赞,长沙人。仕郡为引赞吏,性至孝,父母皆年八十余。转运使表其事,诏赞解职终养。竞争。

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

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结家声。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长陔村毕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毕氏郡望。下联典指该祠偏殿名“培德”。

1.《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百家姓——毕姓的起源、家谱、辈分大全,快看看有没有你家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百家姓——毕姓的起源、家谱、辈分大全,快看看有没有你家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3157.html

上一篇

殷墟考古走过九十年: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殷墟

下一篇

2 周朝卿士原有种,干货看这篇!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10支派到中国周朝】周氏族谱  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你就懂周姓历史有多渊远

【10支派到中国周朝】周氏族谱 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你就懂周姓历史有多渊远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相关介绍,家谱序言 清朝中叶、钱大钊执笔的《周氏族谱序》介绍了明代上海周氏和清代嘉靖周氏的源流。 该序说:“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迁居嘉定,百余年来,本支蕃衍。”这段话,对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与嘉定周氏,提供了重...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涨人文地理知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都指的哪里?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涨人文地理知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都指的哪里?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相关介绍,古代的汉民族居住于广义的中原地区,自称华夏统管九州,四海以外皆为番邦。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壮丽华夏 周朝时期的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周”姓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周”姓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相关介绍,周城是中国第十大省,尤其是长江流域和哈哈流域地区中最有影响力的。 当今周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9%,总人口大约在2520万。 周的名义 周,密也,从用、从口。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

10支派到中国周朝,干货看这篇!速看!姓氏来源及分布来了

10支派到中国周朝,干货看这篇!速看!姓氏来源及分布来了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相关介绍,资料来源:无锡市石志宇尤曼老师 天津前,无锡省为数不多。 吴泰伯来梅里定居,其后裔以吴国为姓,又因周武王封周章为吴王,其后裔以周为姓,吴、周为无锡最早姓氏。秦汉时,民族迁徙同化,文化统一,姓氏增加。顾...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速看!姓氏来源及分布来了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速看!姓氏来源及分布来了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相关介绍,资料来源:无锡市西吉裕刘曼老师。 天津前,无锡省为数不多。 吴泰伯来梅里定居,其后裔以吴国为姓,又因周武王封周章为吴王,其后裔以周为姓,吴、周为无锡最早姓氏。秦汉时,民族迁徙同化,文化统一,姓氏增加。...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5000年前才是一家?漫谈中国姓氏发展史

  •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5000年前才是一家?漫谈中国姓氏发展史
  •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5000年前才是一家?漫谈中国姓氏发展史
  • 关于10支派到中国周朝我想说5000年前才是一家?漫谈中国姓氏发展史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周文王18子后裔80姓!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周文王18子后裔80姓!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周文王18子后裔80姓!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看这里!周文王18子后裔80姓!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王氏家谱渊源大全,历史渊源+地域分布+家族族群+史实解读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王氏家谱渊源大全,历史渊源+地域分布+家族族群+史实解读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王氏家谱渊源大全,历史渊源+地域分布+家族族群+史实解读
  • 【10支派到中国周朝】专题王氏家谱渊源大全,历史渊源+地域分布+家族族群+史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