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朝以后,吸引了100年前所未有的盛世3354大唐盛世。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均有极大成就,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外来的宗教文化等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文化繁荣繁荣局面。此外,唐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本义虽然是让天下英雄为朝廷所用,但这也从根本上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发展,诗人层出不穷,诗文多以政治抱负、浪漫的想象为主,主要代表有李白、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人。
杜甫当然也是较为出名的,但是他的仕途对于其他诗人来说是极为不顺的,仕途无名寄情与诗,人生不顺寄情与诗,国家苦难寄情与诗。并且所处的时代不是盛世巅峰,而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也导致了杜甫的诗词不像盛世之时的那么浪漫、瑰丽、不羁,下面我们加来看一下杜甫的一生经历。
杜甫家境优渥,年少时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少儿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在杜甫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云游四方,历时数年分别游历了郇(huan)瑕、吴越等地,在开元二十三年回乡参加进士考试,结果不中落第。其父在兖州为官,便于兖州过了几年的潇洒生活,这时写下为后世流传甚广的一首诗《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极为突出地表现出少年杜甫地政治抱负,但终究只是抱负。
之后,在天宝年间与被玄宗赐金放还地李白相遇,两人一同游览梁、宋一带,又会见诗人高适。又在天宝四年与李白相遇于齐鲁一带,双方相互赠诗分别后便再也没有见面。到此,杜甫的闲适生活将被家国大事“摧毁”。
天宝六年,杜甫应玄宗天下之昭进京应试,却由于当时权相李林甫的闹剧所有考生全部落选,但是杜甫还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政治理想,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前去投奔权贵,但是人家那里能看得上,不得已在长安客居十年,穷困潦倒,仕途失意。四年之后,杜甫在天宝九年献上《大礼赋》终于得到玄宗的赏识,得令等待分配官职,又是因为权相李林甫没有得到官职。这个李林甫,此人口蜜腹剑,无学术,只是精通音律,专权时极力排斥有能之士,是盛唐衰落的主要人物之一。又四年,杜甫上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类似于看门的小官吏),这种小官吏俸禄是非常低的,有没有什么权力,因此杜甫的小儿在在同年十一月被饿死,杜甫再也无法忍受,就将这些年来在长安的所见所感写下便有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投奔肃宗的路上被俘虏,但是仍在担忧这天下百姓。在郭子仪到来后,冒险逃脱投奔肃宗,这时杜甫被肃宗授予左拾遗,却因为营救房琯又被贬官。之后,在杜甫返回华州的时候,见到百姓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的场面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乾元二年杜甫几经波折到成都投靠友人严武,并且在此建立草堂,过上短暂相对稳定的一段生活,在友人去世后,便又有了生计问题。此时是杜甫创作的巅峰时期,感时伤怀,忧伤国事,心系百姓。最后杜甫因思乡心切,亡于归乡的船上,杜甫悲情的一生就此落寞。
杜甫这一生,年少时的诗词充满对实现抱负的渴望,在长安的十年困顿看尽了世态炎凉,在之后的安史之乱中有看便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长安描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对于天下寒士得担心;“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是杜甫自己的处境。虽然杜甫并没有将像王维等人那样官至尚书右丞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杜甫的诗词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被后人称为“诗史”,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1.《【19年的唐朝盛世】专题百年未有之盛世——大唐盛世之杜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年的唐朝盛世】专题百年未有之盛世——大唐盛世之杜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