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隋朝

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看这里!让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3个要素

提到中国时,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不仅中国历史学家探索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多外国学者也对此津津乐道。

许多人觉得中国的稳定和延续来源于国家政治上的大一统,但我却对此有疑问,细数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处于分裂或动荡的时期要远远多于大一统时期,那中华文明连续和稳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离不开下面几点因素。

宗法制

西周时期正式实行的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在权利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周天子通过分封制,把土地、人民分给诸侯,在地方上建立起诸侯国,以此来拱卫周天子的统治秩序。这样的制度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西周的疆土不断扩大,并且形成了天子——士的社会等级。但是第一次分封的诸侯总会死去的,那他们的封地谁来继承呢?聪明的周朝人想了个办法,让每位贵族的嫡长子来继承,十分重视血缘关系。

嫡长子既是是家庭的大家长,也是朝廷的栋梁之臣,使国和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周天子既是一个家的大家长,又是一个国的最高统治者,全国的诸侯、卿大夫、士、平民也对周天子这个大家长非常信服。周朝利用分封制、宗法制使自己的统治维持了800年之久,这在我国的王朝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分封制随着周朝的灭亡而几乎土崩瓦解了,但宗法制却靠着它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了下来。

为什么说宗法制是中华文明稳定和连续的重要原因呢?不仅仅是上述原因,而且因为宗法思想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坐地翁、白头哥,辈分是不能乱的;子女随父性;尊敬长者;在几十年前甚至是现在一个家的长子、长孙是非常受重视的;还有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也受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对于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是我国传统文明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当然,宗法观念在今天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

科举制

自从隋朝正式创立科举制,科举考试在我国历史上熠熠生辉了1300多年,一直到清末才结束。我们知道,科举制度是采用一种公平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创举,代表着我国古人的智慧,通过科举制,选拔了一大批管理国家的人才,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使我国由血缘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过渡。唐太宗曾感叹道:“天下英才,入吾彀中已”,天下的贤能之人,确实已经聚集到了朝廷上,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也是中国能够在世界这么多帝国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正式通过这种制度,所有贤能的人都招募到小心保持考试制度纯洁性的政府中来。这种考试制度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考试不济,那是命运的安排。

这种考试制度维护了国家的正常运转,保证国家的其他事业能够正常运营。其实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不管有多少人吐槽它,但不得不说,高考为普通人提供了学习和出人头地的机会。虽然通过科举考试能够做官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它给了平民一种希望,一种精神寄托,起码认真读书,就有从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的可能。全国凡是当父母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改变命运,所以他们也会请老师来教他们的孩子学习,古代的私塾和私立老师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宋代时国家重文轻武,经过科举考试出来的人往往能做大官,因此普通的百姓家只要能上的起学的纷纷让自己的孩子上学。

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接受了要忠君、要爱国的思想教育,使帝国的统治能够延续。这样就使广大平民维护当时的政权,因为只有这个国家存在,考上科举才能发挥重大作用,如果换了别人来当皇帝,那么会换掉很多国家的官员,这样的话就算通过科举考试也没有了意义。所以说科举考试会吸引普通老百姓读书,读的是什么书呢,是统治者精挑细选的有利于巩固统治的书,其中很重要的一定是儒家文化,因为儒家文化倡导君臣有别,父子有别的等级秩序。并且儒家文化经过统治者的改造,成了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不得不说,科举制度可以保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可以收买人心,是让人民拥护国家的重要因素,中华文明也经过历朝历代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而延续至今。

儒家文化

在上面一点中也已经说到,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学说,当然最最核心的是到了南宋时由朱熹确定的”四书五经”(《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但是儒家文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受到重视的,孔子于春秋时期创立儒家学说,但在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以和为贵的思想并不受重视,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尤如丧家之犬,他周游列国,但却四处碰壁,到晚年时在鲁国兴办教育,是我国私学的开创者,由官学渐渐向私学过渡。

那孔子的学说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并不受重视,但在大一统国家之时却派上了用场,孔子被称为“至圣”和“万世师表”,足以看出中国人对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重视。孔子的学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才受到重视。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经济上经过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恢复并发展了许多。汉武帝是有雄才大略想要一展抱负的伟大帝王,此时他急需在文化上也统一人们的思想,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因此,此时提出《天人三策》,对儒学进行改造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董仲舒就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为了加强儒家学说的地位,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了最高学府太学,设置五经博士等职位,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儒学。要知道,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了,但儒家的传统思想有很多还是保留了下来。如,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的思想,仁表现在个人层面上是“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护,做到待人宽容。仁的思想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应该体恤民意,爱惜民力。有人觉得汉代的儒学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并且也重视法家学说的思想,是没有仁的存在的。

但其实从董仲舒改造的儒学来说,他虽然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但他仍然是一个儒生、一个学者。虽然他提出了君权神授,神话了皇权;但他也提出来“天人感应”学说,即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天爸爸认为如果你这个皇帝(儿子)干的好,上天就会天降祥瑞,如果天爸爸认为你这个皇帝(儿子)当的不好,那就会发生天灾来警告你,如果皇帝不听,依然实行暴政,不爱惜民力,不实行仁政,上天就会重新选个人当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朝代更替。董仲舒就是用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方法既维护了大一统加强君主权力的需要,又维护了儒家仁的主张。并且儒家的仁、礼、德确实是维护统治秩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因此被历代王朝奉为正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也一直延续下来。

宗法制、科举制、儒家文化是我认为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当然中华民族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与较封闭的地理环境、开放包容的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等等因素都有关,本文仅仅是从三个典型方面来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 《人间词话》,王国维

1.《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看这里!让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3个要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看这里!让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3个要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5292.html

上一篇

【100幅隋朝壁画图片】专题谢稚柳-人物画线条,敦煌隋唐壁画

下一篇

【(隋朝将领)】盘点:隋唐演义中十八好汉排名

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专题之“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国祚仅有38年的隋朝,为什么这么富?

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专题之“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国祚仅有38年的隋朝,为什么这么富?

1.隋朝建立的三要素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统一的王朝,我们通常根据朝代的特点给他们称呼,如强、弱、宋、扶苏、盛唐。 作为国祚仅有38年的短暂大一统王朝隋朝,史学家一般都用富字。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