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由于大陈部的广播,很多人重新了解了当初秦国的那段历史,如果没有秦国几大国军的共同努力,永定也不可能那么快统一六国。
秦孝公嬴渠梁即位的时候,秦国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一叶扁舟,稍微一点点风浪都可能会把秦国湮灭。所以秦孝公发布了招贤令,希望各国的人才都可能来到秦国,卫鞅也是这个时候来到了秦国,此外,还有很多的人才也纷纷来到了秦国,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奠定的人才储备。
卫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法治国,所以到了秦国之后,为秦国制定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所以秦国在短时间之内,就从积贫积弱的穷国,变成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容小觑的国家,在卫鞅大带领下,还收回了河西失地。
但是,商鞅变法触及到了老权贵老氏族的权益,所以受到了他们的嫉恨,秦孝公在的时候,还能压住这部分复辟的势力,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后,根本无法镇压这些老旧势力,为了维持秦国的安稳,只能将商鞅车裂。
但是年轻的秦惠文王也很有心计,虽然依老权贵的心意处理了商鞅,但是也借着商鞅这件事,将老旧势力也解决了。
张仪是秦惠王时期的宰相,张仪主张连横抗纵,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大大的增强,山东六国其实已经对秦国有了戒备之心,曾经山东六国也多次合纵攻秦,但是秦惠文王在张仪的帮助下,凭借着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多次瓦解了山东六国的合纵之术,让秦国得以保存实力,壮大自己。
但是,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尚武,而且这时的秦国已经有实力和六国一战了,所以他觉得能用秦剑解决的事情,不需要在靠唇舌了,因此张仪就解甲归田回乡了,但回乡仅仅一年便去世了,不过这也是秦国少有的善终的丞相。
范雎也是魏国人,范睢这个人虽然有才能,但是心眼太小,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即位,范睢见到秦昭襄王就说秦昭襄王的权力太弱,需要加强王权,当时秦昭襄王虽然即位,但是大权却是掌握在宣太后和其弟弟魏冉的手中。
所以这时候范睢的建议也正好提到了秦昭襄王的心坎上,所以范睢也成为了秦昭襄王平衡内部权力的工具。更主要的是,在范睢的进言下,秦昭襄王处死了白起。
当然,范睢最后也坐上了丞相之位,但是他也确实识人不精,给秦昭襄王举荐的两个人,都坑了范睢,举荐郑安平当将军,结果郑安平因为打了败仗,便带着2万秦军投降赵国。举荐王稽,结果王稽勾结他国被处死。
按照秦国律法,范雎是要负连带责任的。不过秦昭襄王还是很照顾范雎的,并没有去追究范雎的连带责任,但也因此失去了秦昭襄王的信任。最后范睢辞官归隐,没多久就病死了。
吕不韦是卫国人,众所周知吕不韦是一个商人,但是眼光是极好的,散尽家财帮助了当时还是质子的秦异人回到秦国,还帮助他成为了华阳夫人的嫡长子,有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后来在秦庄襄王时期担任相国。
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即位,由于嬴政年幼,刚开始即位的嬴政军政要务都是由吕不韦处理的。吕不韦讲究的战略是慢慢蚕食,但是嬴政觉得这仅仅是吕不韦商人的眼光,不愿意这样。
所以后期和吕不韦在军政要务上多有不和,再加上吕不韦和赵姬的事情,最后随着嬴政长大,嬴政不仅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还将他贬到封地,最后还逼迫其自尽。
秦国的丞相,很少有善终的,但是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都有不同的主张和看法,所以即使像商鞅、张仪等备受国君信任的臣子,在新的皇帝上任后,也会遭到新的国君的猜忌。
而且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都希望臣子能衷心地为自己办事,但是却不希望这些臣子越俎代庖,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吕不韦就是一个例子,倘若他能早点放权,凭借他早年对嬴政和嬴政他爹的恩情,他的下场绝不会是这样。
1.《【3国和秦朝】专题秦国除了商鞅,这3位相国的下场也很凄惨,果真是伴君如伴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国和秦朝】专题秦国除了商鞅,这3位相国的下场也很凄惨,果真是伴君如伴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