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和观点。
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50年后,北京被洗劫,然后又一次重建,其城址向西南扩展。金朝于1122年征服之后,城址又一次转移,这次是向东边,所以其城址相当于现在北京的南城所在。北宋开封的皇宫,汴京宫,在北京这里得到了严格的模仿,其木建纳入到金中都的宫殿建设中。1267年,元代皇帝忽必烈汗建立大都,位于金中都遗址以北,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的北城,但略超过这个范围。
新的元代都城也保留了格子规划模式。马可波罗这样描述:“城市的规划井井有条:所以其街道也非常直,如果有人登上城门,极目远眺,可以看见对面的城门。……城内所有的占地面积都是方形的,边线对的整齐;每一个格子街区都空间足够建造手工构建的房屋,还有内庭和花园。其中有些属于家族的首领;……这样整个城市的内城被切割成块状,像棋盘一样,其规划之美妙精确,语言难以描绘。城门有十二个,每边三个,每一个门都有漂亮的门楼”。
马可波罗还提到了现代北京还保留的三个根本特征。第一个是钟楼,建于1272年,在鼓楼的东边。根据Cordier的说法,鼓楼是北城的重要地标建筑。而现在的钟楼的建筑实际只追溯到19世纪,位于鼓楼的东边而非北边。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建筑充满了元代的建筑特征,马可波罗就是这样看待的,他说:“城中间有大钟悬挂于宏大的建筑上,每晚都有敲击声,到了第三声以后,没有人再敢上街,除非紧急情况……”。
第二个特征就是现代北京心脏地区的那些建筑群。包括故宫,被紫禁城墙包围起来,而紫禁城又被皇城包围。我们无需介绍元代都城的细节布局,虽然马可波罗的手稿对内城尺寸的介绍有混乱矛盾处,毫无疑问,这种布局现在也没有大的改变。因为,马可波罗记载了四方形的城墙,边长1英里,这就和皇城对应,内有更小的区域,称为大内,也就是紫禁城。内有忽必烈的皇宫,称为大明殿,相当于现在的太和殿。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619《中国艺术》(417)
来源:新华号 观复博物馆
1.《1267年是元朝的年号,干货看这篇!处女翻译·620《中国艺术》(418)》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67年是元朝的年号,干货看这篇!处女翻译·620《中国艺术》(418)》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