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唐朝

724年唐朝专题之怛罗斯之战——大唐是输得挺惨,但有啥严重后果就谈不上了

从晋到清,在中国2000多年的王朝历史中始终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

不过别看双方杀得昏天黑地而且没完没了,也甭管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之类的蛮人多么骁勇善战,但史上真正亡于外夷的中原王朝却仅有西晋、后晋和南北宋等寥寥几个而已。而且即便是这几个没出息的王朝,也都是因为自身出了严重的问题,这才轮到外族人替他们改朝换代。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改朝换代都是自家兄弟间的事——那几个没出息的例外

事实上除了在十三世纪开了挂的蒙古人外,其他的各种北方游牧民族要是想光凭自家本事去霸占中原,基本上毫无可能性。道理很简单——其人口、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建立在上述因素基础上的文明程度都不足以支撑这种蛇吞象式的扩张。中原王朝就算兵不利、甲不坚,靠人海战术也能把他们给淹死,靠坚城壁垒也能把他们给磨死。即便还是挡不住,仍然可以利用在经济、文化上的绝对优势进行渗透,将这帮凶神恶煞的强盗改造成吃斋念佛的大善人,从而化夷为夏,即所谓的民族大融合……

所以说若非司马懿的子孙尽是智障,若非石敬瑭为了保命毫无底线,若非在两宋姓赵的都酷爱挥刀自宫,那么像鲜卑、契丹、女真之流的蛮夷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大漠草原中放牧牛羊,最多也就是偶尔南下当把强盗、小偷的出息。

而在历代大一统王朝中,要论到外部军事压力的恶劣程度,其实唐朝才算首屈一指。

在大唐帝国的北方,横亘着一个硕大且强横的突厥汗国。在历代塞外霸主与中原王朝之间从来都不会存在和平这种东西,更何况李渊、李世民这两位开国之君还曾经蒙受过突厥人的羞辱,这样的仇恨自然只能至死方休。在帝国的东北方还有高句丽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李唐皇室不仅跟杨隋有亲戚关系,更是以承继后者的正统之位自居。所以哪怕不从国防战略角度考虑,姓李的也必须把姓杨的曾丢掉的面子捡回来,否则哪还有脸以中原之主自居?而在帝国的西南方向,吐蕃这个古老的民族因为一座高原始终与世隔绝,却偏偏在大唐立国后迅速崛起并与之发生激烈的冲突,又在唐亡前后迅速分裂瓦解,从此再不复当年之勇……真真是千年等一回,就为了跟大唐王朝相爱相杀一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孽缘?

其他王朝盯着北方就好,唯独大唐不行。四面皆敌不说,还经常冒出些莫名其妙的对手

除此之外,像是吐谷浑、铁勒诸部(薛延陀、回纥等)、契丹、奚、靺鞨、百济、本子、南诏等部(国)也得让大唐帝国在百忙之中,时不时的抽出手来扇两巴掌才能安生,更别提还有西域这个谁沾上都甭想消停的四战之地。反正自唐朝立国以后,只有打不完的仗,少有能歇下喘口气的时候。

所以现在关于唐朝题材的网络小说中,总喜欢拿“举世攻唐”当噱头,因为这真不是胡说八道,几乎就是事实。

而除了这些在周边伸手就够得着的,远在万里之外的大食人居然也不甘寂寞的跑过来凑了个热闹——试问中华上下五千年,除了倒霉催的晚清,还有谁像大唐王朝这样招人惦记?

而这样的大唐最终能亡于内乱而非外夷之手,真的是不容易。


01

一说到大唐与大食之间的爱恨情仇,首先让人想到的大概就是怛罗斯之战。毕竟是号称两大文明间的首次冲突嘛,尤其是据说大唐还败得很惨——某些人的脑回路就很奇怪,对我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事迹毫无兴趣,要是一旦找到了反面的例子却会闪电般的高潮,恨不能操起大喇叭逢人便说、遇人就讲。

怛罗斯之战大唐确实输了——虽然输得有点冤,但却是事实

输了就是输了,说也好讲也罢都不算错,但让人不能接受的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夸大其词,甚至是胡说八道。

首先必须得承认,在怛罗斯之战中大唐确实是败了,而且败得还挺惨,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说战败所带来的影响,我翻烂了史书、绞尽了脑汁也没想出来还有啥。至于某些人宣扬的所谓经此一战彻底中止了自初唐以来开疆拓土的势头,甚至在大食人的兵威之下,唐朝势力被迫一路从中亚撤退,最后连西域都没保住……我就只能送他一句来自东北的三字箴言——扯犊子。

事实上作为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指挥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肯定不是第一个跟大食人打交道的唐人。在整整100年前的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就遣使抵达长安朝觐过唐高宗李治。当然,大食人可不是来找大唐约架的,人家可是号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史上最牛叉的二道贩子,所以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结好通商。而作为赫赫有名的“天可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自然对这种“万国来朝”的盛况不会拒绝,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频繁的交往。仅在中国的史书记载中,终唐一朝就有37批次的大食使节到访。

不过正像吐蕃跟大唐千年等一回、非得要一起同兴同亡一样,远在万里之外的大食国其实也差不离——其立国仅比大唐晚了15年,到了公元十世纪开始分裂衰亡时,正好大唐朝也被朱温给篡了。不仅如此,大食人最鼎盛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面积大约在1300万平方公里上下,与大唐的疆域大致相当,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帝国。

这张图不准确。但准确的是两大帝国有碰撞,但更多的是交流

而大唐最盛之时,也刚好正赶上大食人在疯狂的跑马圈地。于是两国在做生意之余,难免也会有些磕磕碰碰,有时候磕碰得狠了,自然也会忍不住掐上一架。

下面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怛罗斯之战根本就不是大唐与大食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却是唯一的一次战败。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有大唐属国拔汗那(今吉尔吉斯费尔干纳,汉称大宛国)遭到了吐蕃与大食的侵略,并立阿了达为伪王。于是面对拔汗那老王的哭诉求救,还没等安西都护府的一干骄兵悍将发话,身为一介文官的监察御史张孝嵩就先炸毛了:

“孝嵩谓都护吕休璟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第二十七》)

要是当大哥的带头怂了,还怎么镇得住西域的小弟?于是老张弃儒冠、披征衣,召集了一大堆西域诸国的属国兵杀入了拔汗那。在连城决战阿了达时,张孝嵩更是披甲陷阵,一日之间连屠三城、俘斩过千,杀得阿了达仅余数人逃入山林。战后,张孝嵩更是传檄诸国以作震慑,迫使大食、康居、罽宾等八国遣使请降,这才在勒石纪功后洋洋得意的收兵回家。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突骑施勾结大食、吐蕃想要谋取安西四镇。时任副都护的汤嘉惠觉得这事挺搞笑,干脆连兵都没出,直接让葛逻禄和西突厥将其打跑就算齐活。

不过这一战过后,突骑施的苏禄可汗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跟大唐为敌是没有前途的,再加上跟大食人结仇,于是果断反水。唐玄宗李隆基也不计前嫌,封其为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金方道经略大使,后又册其为忠顺可汗,还把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封为交河公主并嫁给了苏禄。

突骑施属西突厥一部,跟大食人仇深似海,一碰上就拼命

于是苏禄干劲十足,全心全意的帮助大唐死磕大食。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大食名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侵入河中北部,结果遭到突骑施合兵围击,只能匆匆撤兵了事;5年后大食再度侵入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兵大破之;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苏禄更是在渴水日之战中再次取得大胜,给了大食人一个痛入骨髓的教训。

话说自大食国崛起以来一直在向东方扩张,并以其教法统治新占地区,遭到了普遍信仰佛教的中亚及西域诸国的反感和抵抗。在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前后,康国、俱蜜、安国等联名上奏《请讨大食表》,要求作为宗主国的大唐替他们撑腰。对于这一请求,李隆基显然并没有太在意,直接指派金方道经略大使苏禄处理此事。

而在大食方面,因其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屡屡受挫,其哈里发叶齐德二世非常不满,改任本·赛义德为总督,发兵数万讨伐河中诸国。在其攻势之下,史国(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沙赫里萨布兹)、康国(今乌兹别克泽拉夫尚河流域)先后沦陷,大食人的兵锋直指拔汗那。

苏禄闻讯后率军南下,并与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曹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拔汗那等国联军,共击大食。本·赛义德连战连败,一路撤退途中又遭苏禄突袭,几乎在一夜之间大军丧尽。连他本人都顾不得穿衣,只能赤身裸体连夜逃亡,这就是著名的渴水日之战。

经此一战,大食人的势力被驱赶到阿姆河(今土库曼纳巴德)以南,此后十余年不敢踏足河中地区。

河中即今乌兹别克及哈萨克西南部,是大唐与大食争夺的焦点

连战连捷之下,苏禄有点飘了。于是在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突骑施再度反水并攻打安西都护府所属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结果却是“北庭都护盖嘉运击突骑施,大破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四·唐纪第三十》)——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认清了这一现实的苏禄终于老实了,乖乖的为王前驱,又在两年后的行李日之战中再度大败大食。


02

可以说在怛罗斯之战前,大唐与大食之间并不太平,隔三差五就得掐一架。只不过对于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对手,大唐并未予以多大的重视,所以在历次交战中几乎没有正宗的唐军出战。当时与大食人打得热火朝天的,几乎就是以突骑施为主的中亚、西域藩属国军队,而且每每都是突骑施暴打大食,然后大唐再出手教不安分的突骑施重新做人——按照这个逻辑,大唐收拾起大食来还不跟玩儿似的?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怛罗斯之战爆发了。

高仙芝擅自出兵又劳师远征,想不打输都难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隆基诏令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为啥非得跟小勃律过不去?因为这个小国位于葱岭之上,控制着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又恰好吐蕃人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苏失利之,这就使得“(葱岭)西北二十馀国皆羁属吐蕃”(《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六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数任安西节度使如田仁琬、盖嘉运和夫蒙灵察都曾出兵试图夺回小勃律,但因其地势易守难攻,又有吐蕃人援助,所以均徒劳无功。

不过高仙芝的名将名头可不是吹嘘出来的。在娑勒城一战中面对10万吐蕃军,他指挥唐军斩首5千级、俘获千余,杀得吐蕃人大溃,“填溪谷,投水溺死,仅十八、九”(《旧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吐蕃人都完蛋了,小勃律自然只能投降,于是大唐重新控制了葱岭,并重新将势力拓展到了吐火罗、喀布尔以及克什米尔地区,高仙芝也因功受拜安西四镇节度使。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因垂涎于石国的财富,高仙芝诬告其国王“无蕃臣礼”并率军讨伐。不仅如此,他还违背承诺对投降后的石国军民纵兵杀掠,又在撤军的途中以突骑施反叛为借口发动攻袭,俘虏了移拨可汗。

尽管藩镇兵不如初唐府兵,但正常情况下也不至于连大食都打不过

高仙芝的妄行征伐和倒行逆施,使得中亚和西域诸国与大唐离心,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趁机向大食求救。对此深感不安的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遂率军深入大食境内700余里,并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7至8月间在怛罗斯城(今哈萨克塔拉兹)与大食军主力遭遇,随即展开了一场大战:

“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第三十二》)

这就是怛罗斯之战,其来龙去脉其实很简单——因征伐小勃律之战,使得唐军的足迹继唐高宗朝后再次跨过了葱岭,进入了中亚。而在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藩镇体系下的军阀头子高仙芝按捺不住本性开始胡作非为,引来麻烦后又不顾一切的劳师远征,在战场上又被早已与其离心离德的属国军背叛,继而遭到了夹击……在这种情况下,唐军的失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如果还能打赢,那就要么是高仙芝通了神,要么是唐军开了挂。


03

按说大唐打了这么一场大败仗,后果应该是朝廷惊怒、军民震恐,边关警讯频传,要么迅速增兵以图后报,要么收缩兵力以求自保;至于大食人在赢得了这样一场久违的胜利以后,也理应乘胜追击,图谋其垂涎已久的河中地区,甚至打起了西域的主意。

怛罗斯之战的惨败,并未使安西都护府受到任何影响

事实上,这一切统统都没有发生。

作为罪魁祸首的高仙芝自然不能没有处罚,所以被撸掉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然后又奉调进京担任了右金吾大将军——话说这会儿可不是安史之乱以后,在藩镇当军头尽管容易立功,但还是比不上能成天在皇帝眼前晃悠的京官更容易升官发财。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高仙芝还算是高升了。

而直面大食人的安西都护府似乎也没把这场战败当回事,相反倒是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老对手吐蕃的身上。就在怛罗斯之战的两年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安西副大都护、知节度事封常清发兵讨伐吐蕃在葱岭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即大勃律国,并攻破了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巴尔提斯坦),继续保持在中亚地区的扩张之势。至此,大唐帝国经营西域及中亚的攻略达到了极盛期,从长安行抵西部边陲的旅途长达1.2万里: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哥舒)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六·唐纪第三十二》)

不仅如此,位于中亚地区的拔汗那、倶密、康国、安国及花拉子模等国在怛罗斯之战之后仍旧遣使朝贡于唐朝,就连引发这一战的石国也很快从大食阵营中倒戈,向唐朝称臣。

安史之乱前大唐“万国来朝”的盛况虽然不如贞观年间,但也相差不远

而刚刚打赢了怛罗斯之战的大食人呢?对此除了坐视以外就是赶紧派遣使者到长安来讲和:

“(天宝十一年)十二月,黑水大食谢多诃密遣使来朝。”(《册府元龟·卷九百七十一·外臣部朝贡第四》)

除此之外,仅怛罗斯之战后的47年里大食使节就跑来了17次,尤其是天宝十二年就来了4趟,是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期——他们想干啥?当然是结好通商,否则难道还能是要求大唐割地赔款?开什么玩笑!

可这又是咋回事?两家刚打了个鼻青脸肿,怎么又马上好得更加蜜里调油了?

因为怛罗斯之战对于大唐与大食而言,都是一场意外,而且无论是打了这一仗还是继续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还不如找个台阶赶紧揭过此事拉倒。

对于大唐来说,打了场败仗固然很憋屈,也很想找回这个场子。可问题是哪怕李隆基已经年老昏聩,但他仍能很清醒的认识到在西部边陲大唐真正的对手唯有吐蕃而非大食。而且大食并非小勃律、石国那样可一战而下的蕞尔小国,高仙芝的失败固然是有骄纵轻敌和上下失和的原因在,但换成王正见或是封常清,孤军远征也不一定敢言必胜,还不如把大食人放进来打比较有把握。

可本应趁胜东来的大食人就是怎么等也等不来,你让李隆基有什么办法?

那么大食人为啥不来?

他们倒是想来,可是根本就来不了。

怛罗斯之战后,大食人很快陷入了内外交困,根本无力向东扩张

就在怛罗斯一战的前后,大食国可谓是四处冒烟、八方着火——先是国内爆发内讧,包括打赢了怛罗斯之战的大食军指挥官在内的一大批高官因此丢了脑袋。然后就是波斯人发动了一大堆叛乱,大食人正手忙脚乱的按住葫芦浮起瓢,拜占庭又跟着凑热闹,两国随即爆发了一系列的大战。

大食人的根基,就是今天遍地冒石油的那块地方。与之相比,太平时节能令其垂涎三尺的中亚及西域地区到了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候,就成了鸡肋般的存在。因此,在跟那个东方大国打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怛罗斯之战后,大食人最想干的就是赶紧跟大唐讲和,然后好收缩兵力回去保家卫国。

所以在怛罗斯之战后,中亚地区其实太平得很。网上流传的所谓吐蕃与大食血战三场以至于十几万精兵尽丧,这才阻止了华夏、尤其是西域被绿化的结局,纯粹是胡说八道。事实上当时大食在其东部主要是跟突厥人发生了一些冲突,跟吐蕃人的接触很少,偶有发生规模也很小,称之为战斗都勉强,更别提死伤十几万人的大战役了。

而在怛罗斯之战的4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像大食人忙着保老巢一样,李隆基也尽调安西都护府的精兵东出平叛,于是大唐朝的势力就此退出中亚。数十年后吐蕃人卷土重来,安西四镇尽数沦陷,大唐失去了西域,即便想报怛罗斯的一箭之仇,也永远的失去了机会。

真正让大唐丧失中亚乃至西域的原因,唯有安史之乱,怛罗斯战败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大唐与大食间的故事并未终结。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大食人还出兵3千助唐平叛,而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大食人又掉过头来帮着吐蕃人打大唐,结果被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渡泸之役中打得屁滚尿流——“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04

关于怛罗斯之战的结果,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跟着高仙芝一起逃出生天的只有“残卒数千”(《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六十三》),而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其参战兵力的数量——唯有搞清了这个问题,才能计算出唐军的大概损失。

关于这个问题,各种史料的记载都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论到史书,还是我们老祖宗搞的最靠谱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中,高仙芝所率领的参战兵力都是2万人,《资治通鉴》给出的数字是3万,还注明了是“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第三十二》);在唐人冯宇所著之《段太尉列传》(即怛罗斯之战中高仙芝麾下别将段秀实)中,记录的唐军兵力为6万,到了杜佑的《通典》中又变成了7万;而在大食学者伊本·艾西尔所著的史书《全史》中,唐军的参战兵力干脆达到了10万人,其中5万人战死、2万人被俘,跟着高仙芝逃掉的则有3万。

我们首先可以排除的,就是嘴上没有把门的大食人编造出来的数字。在后勤补给线长达近6千里地(大致从今天的敦煌到塔拉兹)的情况下,高仙芝居然没让麾下的“10万大军”统统饿死,这简直就是人间奇迹——如果大食人的说法属实,哪怕这货打了个大败仗,李隆基也得急吼吼的将其调回长安荣升户部尚书……

事实上大食人的史书,起码是记载中国的这部分简直可以当笑话看。比如前文提过的开元三年张孝嵩反击拔汗那并将大食人的势力逐出河中的那一战,在大食人的另一部史书《历代民族与帝王史》中不但惨败变成了大胜,战线还向东乾坤大挪移了近两千里地(到了今天的新疆喀什),号称是开启了大食征服中国的序幕……更搞笑的是,早在此战前就已经挂掉的名将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不但在著者泰伯里的笔下闪电复活,还派出了12名使者跑到长安指着“唐国国王”的鼻子耀武扬威、呵骂恐吓……在大食人的“赫赫天威”下惊恐得形同小丑的李隆基只好无条件的答应了大食人的全部条件,又是称臣,又是纳贡,还贿以无数金银丝绸(土鳖就认丝绸),这才换来了大食人的退兵,否则连长安弄不好都得被那12个近乎超人的大食使者攻陷……

好吧,大食人的嘴炮……从古至今都没啥两样,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人活着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既然大食人不靠谱,那么只能从我们自己的史书中找答案——到底是6、7万还是2、3万?

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安西都护府的兵员定额,最高只有2.4万人——话说在安胖子起兵造反之前,大唐的十大藩镇尽管已远不如初唐时的府兵那般忠勇善战,但像高仙芝这样的军头在李隆基面前依然乖得跟灰孙子一样,更不敢暗中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事实上就算他想这么干,也养活不起。

那么高仙芝能不能将2.4万唐军统统拉到怛罗斯去跟大食人死磕?答案是既不能,也不敢。

安西都护府最盛时下辖安西四镇,濛池、昆陵都护府,昭武九姓,吐火罗乃至波斯都督府,防区大体相当于如今新疆与中亚五国、阿富汗的总和。尤其是在高仙芝未奉诏而擅自出兵的情况下,他就不怕一旦将兵力抽调一空,那一大堆从来就没安分过的藩属国趁机反了?而一旦安西都护府因此遍地狼烟,难道李隆基会不舍得砍下高仙芝的脑袋?

更何况还有一个吐蕃始终在侧窥视,更有个大勃律还横亘在葱岭之南,随时能掐断高仙芝的后路,他怎么可能不有所防备?

所以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在怛罗斯一战中高仙芝出动的唐军在1万5到2万之间,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安西都护府只有两万出头的正宗唐军,这个无须争议

那么高仙芝会不会动员5万左右的藩属国兵一同参战,从而将总兵力凑到7万左右?这种可能性基本也不存在。

要想让大唐的藩属国出兵,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皇帝下诏,那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得乖乖的出兵,否则就是不服王化,赶紧把自己洗干净了等着王师来砍就好。其二是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令,那就靠想打仗的大唐将帅的面子和影响力来说服了。像是张孝嵩反击拔汗那时弄来的万余兵马,就属于这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奉诏还给面子出兵,那些藩属国都是需要自备粮草补给的——安西都护府的正宗唐军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哪有余力填饱别人的肚子?所以藩属国出兵也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是不能跑得太远、消耗太大,其次是无利不起早。像张孝嵩征发的就是“旁侧戎落兵”,他想找些离得远的,人家既不可能来,来了也得统统饿死。

高仙芝的情况也是如此。像是比较听话的西域诸国兵,要让其随行远征两三千里地外的怛罗斯,他们既不可能答应也没有这个能力。而河中地区诸国早就被高仙芝得罪了个遍,不背后拆台就不错了,就算他们愿意出兵,估计高仙芝也不敢带。

所以,最后只有“事唐最谨”(《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的拔汗那和最后果然反了水的葛逻禄出兵万余随军参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这样一来,怛罗斯一战唐军的参战兵力应该在2~3万之间。剔除掉藩属国兵,唐军的兵力损失大约是数千到1万——要是安西都护府惨到只剩“残卒数千”了,就无法解释李隆基会轻描淡写的处置高仙芝,而不到两年后封常清能一举攻灭大勃律更是难以想象的。

1.《724年唐朝专题之怛罗斯之战——大唐是输得挺惨,但有啥严重后果就谈不上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24年唐朝专题之怛罗斯之战——大唐是输得挺惨,但有啥严重后果就谈不上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1281.html

上一篇

【5个唐朝战士】专题唐末五代最强藩镇魏博,牙兵左右主帅废立,在主角面前却不堪一击

下一篇

stone历史剧唐朝看这里!《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书展签售人气火爆

关于724年唐朝我想说封建社会时期的河南—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960年)

关于724年唐朝我想说封建社会时期的河南—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960年)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公元581年,胡主权信杨坚废主政制自立,建立隋朝。 公元604年(仁寿四年),隋场帝杨广下令营建洛阳作为东都,以便控制全国。洛阳新城位于旧城之西,方圆50余里,规模宏大炀帝又在巩县置洛口仓,在洛阳置回...

724年唐朝看这里!西域霸主突骑施,怎么就和唐朝反目成仇了?

724年唐朝看这里!西域霸主突骑施,怎么就和唐朝反目成仇了?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在前两篇文章中,我分别写了突突市的兴兴《突骑施汗国之兴——生如夏花》和突突市的死亡《突骑施汗国之亡——烟花易冷》 今天,我们来谈谈突突市和唐朝关系的转折点——在天山南北同时爆发的事件! 根据很多人的印...

【724年唐朝】专题大唐活得最累的太子,储君期间好友被杀绝,最后终于决定弑父篡位

【724年唐朝】专题大唐活得最累的太子,储君期间好友被杀绝,最后终于决定弑父篡位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皇帝和太子一直是最具话题性的一对特殊富豪。 一个是现在的君主,一个是天下未来的掌权者,可太子又不一定是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于是乎皇帝和太子之间有着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父子关系,这层关系要...

【724年唐朝】专题支锅组织20多人,从唐朝皇后陵里盗棺,卖了100万美元被抓

【724年唐朝】专题支锅组织20多人,从唐朝皇后陵里盗棺,卖了100万美元被抓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陕西“道观”事件 正文作者[思倪] 6 这个“梧桐树下戏凤凰”第一名是一起偷棺材事件。 这个事件发生在10多年前,事发地点在陕西,被盗的是大唐贞顺皇后的敬陵。可能不少网友能记得,当时的媒体都有报道,被...

724年唐朝看这里!支锅组织20多人,从唐朝皇后陵里盗棺,卖了100万美元被抓

724年唐朝看这里!支锅组织20多人,从唐朝皇后陵里盗棺,卖了100万美元被抓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陕西“道观”事件 正文作者[思倪] 6 这个“梧桐树下戏凤凰”第一名是一起偷棺材事件。 这个事件发生在10多年前,事发地点在陕西,被盗的是大唐贞顺皇后的敬陵。可能不少网友能记得,当时的媒体都有报道,被...

724年唐朝,干货看这篇!贵州有一座700年土司宫殿,悬在绝壁上,曾是一个“独立王国”

724年唐朝,干货看这篇!贵州有一座700年土司宫殿,悬在绝壁上,曾是一个“独立王国”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柔道:贵州有一座700年的土司宫殿,是悬在悬崖上的“独立王国”。 贵州是一个有着神秘历史的地方,很多人都没想到,贵州遵义的山野之中,会有一座700多年历史的“土司宫殿”,悬在绝壁之上,地势险恶。那里曾...

关于724年唐朝我想说陕西省一个市,人口超300万,被誉为“天府之国”!

关于724年唐朝我想说陕西省一个市,人口超300万,被誉为“天府之国”!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陕西简称“陕西”或“天津”,省会古都西安。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上古时期,陕西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

【724年唐朝】陕西省一个市,人口超300万,为“兵家必争之地”!

【724年唐朝】陕西省一个市,人口超300万,为“兵家必争之地”!

724年唐朝相关介绍,陕西简称“陕西”或“天津”,省会古都西安。这个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上古时期,陕西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