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与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为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以南,所以“湖南”
湖南省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截至2019年7月,湖南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包含了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其中,就慈利县来说,人口约为70万人,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素有“金慈银澧”之称!慈利县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地处东经110°27′~111°20′,北纬29°04′~29°41′。慈利县境东西最大距离72.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9千米,总面积3480平方千米。
一
首先,慈利县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地处澧水中游,属湘西山区向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余脉在境内分为3支东西走向的山脉,澧、溇两水纵贯全境,蜿蜒于县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米,为县境最高峰。中支的宝峰山、马儿岭,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县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处苗市镇界溪河边海拔75米,山河相间,构成三山两谷。慈利县境内岩性组成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占总面积的5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山原为主,占总面积的64%。就慈利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南省慈利县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西汉,汉高祖五年(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将慈姑县分置为零阳(县治在白公城)、充、孱陵县三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张家界市慈利县一带先属蜀汉,后成为东吴的疆域。吴国吴景帝永安六年 (263年),置天门郡,郡治在充县 (今永定区),析零阳、充县地设溇中县 (县治在今慈利三官寺乡),辖零阳、充、溇中三县。西晋,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年),析零阳县设澧阳县今石门、澧县一带,析溇中县设临澧县今桑植、永定一带。天门郡辖零阳、充、临澧、溇中、澧阳五县。隋朝,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慈利县,属崇州,县名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崇州,改隶澧阳郡。
三
据《慈利县志》中记载:“山孕五矿,民以铜、铅、铁、锥之利相擅,地利饶给”,方物颇著,素有“银澧金慈”之誉,加以“土俗仁慈”,“尚义好文”,隋朝乃改名慈利。由此,就慈利县这一建制,始于隋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澧阳郡为澧州。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废充县, 将崇义县并入慈利县。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升澧阳军州为澧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澧州路总管府,领慈利、澧阳、石门、安乡四县。元贞元年(1295),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辖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区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降慈利州为大庸县,旋复名慈利县。
四
最后,清朝雍正八年 (1730年),升澧州为直隶州,慈利县隶属于澧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县(今永定区)。到了1914年,慈利县属武陵道。1928年,慈利县直属于湖南省。1988年,成立大庸地级市,辖慈利、桑植两县和永定、武陵源两区。1988年,慈利县索溪峪镇划至武陵源区。1994年4月4日,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慈利县属之。如今,慈利县隶属于湖南省地级张家界市。截至2019年底,慈利县下辖15个镇、10个乡,总面积达348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70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1.《【一县连三国指哪些省】专题湖南省一个县,人口约70万,素有“金慈银澧”之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县连三国指哪些省】专题湖南省一个县,人口约70万,素有“金慈银澧”之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