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60秒看完汉朝,干货看这篇!换种方式讲西汉60|学术之争

张志良的时候捡莎莎。

窦颖是一个新的丞相,心里自然感慨,自己抚摸着,翻滚了半辈子,经历了起伏,但现在终于落到丞相的位置。

窦婴是典型的忠于国而非忠于君的人,所以并没有因为刘彻顶替了自己的学生刘荣便摆出一副消极的态度。

太尉田蚡这边心里就没那么多感慨了,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最终靠着外甥的登基混上了太尉的位置,心里除了高兴就是高兴。

让窦婴和田蚡分别担任丞相、太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长乐宫的压力,开始的时候汉武帝心里还多少有些芥蒂,可等两人和汉武帝正式合作后,汉武帝刘彻却乐开了花,因为这俩人太合自己胃口了。

刘彻幼年受卫绾的影响,对儒家学问颇有好感。作为一个热血彭拜,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年轻君主,看着什么都想改革一下,其中最想改的,就是那被汉朝奉行了几代的黄老之学。当然,并非黄老之学提倡的“无为”就真的无为了,汉文帝时期也一直奉行“无为”的国策,谁又敢说汉文帝无为?只是汉武帝心中有着自己所理想的雄图霸业,其中的路,是与“无为”相悖的。

至于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了儒学,那原因可就多了,这个以后会慢慢说。总之,现在的汉武帝倾向儒学。巧的是,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两个人,也是崇尚儒学的,就是说,汉武帝想要用儒学来代替目前汉朝奉行的黄老之学,窦婴和田蚡非但不会是两道阻力,还会成为自己改革路上的助力。

既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那么说起话来也自然是顺畅的多,仨人一合计,想要让儒学代替黄老之学,那么就要先抬高儒学,怎么抬高儒学呢?多重用一些儒学弟子担任要职呗。皇帝、丞相、太尉仨人齐心协力,还不是说让谁红谁就能红?没过多久,这仨人就提拔了一群儒家学者,其中最被这三人看重的,一个叫赵绾,一个叫王臧。

能在这个时候被皇帝、丞相、太尉看中的,肯定是儒学中的大咖人物,史书记载:“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这俩人对儒家学问十分有研究。其中赵绾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这厉害了,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丞相大人;王臧则被提拔为郎中令。这俩人里,赵绾看起来像是个老实孩子,可王臧就不同了。当年汉景帝还在的时候,王臧就做了太子少傅,后来被免官而离朝。如今刘彻成了新皇,王臧第一时间上书给皇帝,表示想要成为皇上的值宿警卫。外朝的官还不想当,升职慢,当个贴身警卫就不同了,只要会做人,升官比升天还快。从警卫到郎中令,王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切就很能说明王臧是个怎样的人了。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说起来赵绾和王臧还是同门师兄弟,二人皆师承鲁地申公。申公这一门下也是桃李众多,出了不少朝廷要员,申公的弟子中被拜为博士的就有十几个,有地方太守,有地方內史,也有地方中尉,还有一百多号学生被拜为大夫、郎中等职。想想也是厉害,那时候谁要是走后门,去鲁地找申公准没错,这门墙桃李,关系四通八达。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当时全国各地还是有各个学说的大师在,申公比较幸运,自己的专业和上级需要刚好对口,所以也得以出名了。既然在当时这么出名,那不介绍介绍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申公在当时除了儒学大师这个身份外,还算是时代的见证者。从汉高祖刘邦的时候,申公就曾跟着老师拜见过。后来吕后执政,申公前往长安求学,又恰好与刘交的儿子,后来的楚王刘郢是同窗,同拜在浮丘伯门下。在之后申公与刘郢成为了好友,刘郢请申公做了儿子刘戊的老师,结果申公教了一顿,也没教会刘戊尊师重道。刘郢仅做了四年的楚王便去世,刘戊继位后立刻将申公软禁起来,申公很气愤,便回到了鲁地闭门不出,谢绝一切宾客,只安心教书。申公的教书方式也是以引导为主,申公对《诗经》很有研究,在教学生们的时候,也只讲解《诗经》里的词义,至于什么诗人的意境,对诗的见解这些,完全不说,让学生自己感受,不强作传授。

那时候齐鲁之地,简直就是儒学大本营,申公是代表之一。

之前有一饭局,桌上一山东老乡,异国他乡,老乡见老乡,那心情。那位老乡年纪看着能当我大爷了,愣是拉着我胳膊喊我“兄弟”,当时还腼腆的很,一听老乡抬高我,心里那个害羞。接着老乡说道:“兄弟,你知道么?咱山东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儒家文化,另一种是梁山文化。前者彬彬君子,后者山东大汉!”我听罢心里连着叫好,对对对,我就是彬彬有礼的山东大汉,但作为晚辈还是要自谦一下。于是我看着老乡的眼睛,沉思了三秒,回答他说:“大哥你错了,还有一种文化,我这样的,‘没文化’。”我当时也是想作为一个晚辈谦虚一下,结果把人家大哥噎的语塞了。不过像我这种小时候六科加起来不多不少刚好考了一百分的人,到哪都算没文化的了……其实山东的平均分数还是很高的,我是个特例,貌似往年文科录取线第一高大都是山东,理科录取线第一高大都是江苏。

其实这位大哥说的倒也没错,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一个提起来感觉倍儿骄傲的东西,作为孔夫子的老乡,说实话还是挺骄傲的,虽然自己跟孔子毫无关系。

确实作为孔子的老家,齐鲁之地出了不少儒学大师,在当时,很多儒学大师都是出自齐鲁之地,当然其他地方也有,只是远不如齐鲁之地多。后来的话历朝历代都推行儒学,齐鲁之地对儒学的研究就没有领先其他地区了。在当时,比如说申公,还有当年晁错去求学过的伏生,还有儿宽、孔安国、高堂生、辕固生等人,这些都是齐鲁之人,在当时都十分有名,且各有所长。

申公的这两个学生被提拔上来后,一切的表现确实也很适合刘彻这种想要改革的君主。连自己办公室里的厕所在哪都没整明白,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说关于天子出巡、风扇、历法服色等制度的改革,不但如此,还要模仿古人,建立明堂来召见各路诸侯。

对于赵绾和王臧所提的意见,其实皇帝心里都是觉得,既然要抬高儒学,那么所提的改革意见只要不是太过,就都支持。不过让人尴尬的是,当今的朝廷,并非是皇帝同意,就能立刻批准的。因为在皇帝的背后,还有一个谁都无法撼动的人,太皇太后窦氏。

对于孙子刘彻无限抬高儒家,窦老太太是一万个不愿意的。太皇太后作为几朝的经历者,习惯了将黄老之学的“无为”作为国策,也目睹了“无为”在汉初起到的效果,所以坚定拥护黄老之学,太皇太后认为,刘彻这孩子不过是太年轻,瞎折腾。至于太皇太后对待儒家和态度,那和皇帝刘彻是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态度。

当年还是汉景帝在位时,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黄老之学和儒学的学术争论。儒家发言人就是刚才提到的齐地人辕固生,而黄老之学的发言人是黄生。这两个人都不是小孩,不会去明言我的好你的不好,而是用各自学派的三观去证明自己的学术正确。这二人争辩的话题,是关于改朝换代这件事。

黄生表示:“商汤和周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的天子,而是弑君篡位的贼子。”

辕固生当场反驳道:“你说的不对,那是夏桀和商纣暴虐无道,导致天下人心归向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的心愿而杀死桀、纣,桀、纣二人的百姓们不肯为其效命而心向汤、武,最终汤、武二人才不得已才被立为天子。”

黄生听罢,也反驳辕固生道:“帽子虽破,但也是戴在头上;鞋子虽新,但也定是穿在脚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下有别。桀、纣虽然无道,但身为君主在上;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来保住天子的尊严,却借机弑君代之,面南称王,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其实两人所争的三观正不正,不过是争皇帝的心而已。辕固生说商汤和周武是不得已才做天子,自然有点恶心,不过这黄生的言论,更加不能让人接受。这要是让当年的陈胜听着,肯定把黄生按在地上揍。

对于黄生的这一番言论,辕固生不屑的说道:“如果按照您的说法,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职位,也是错了吗?”显然,话已至此黄生无法再接了,除非自己打自己的脸。这一仗,黄老之学输了。

汉景帝听到辕固生这么讲,也赶紧打了个圆场,“哈哈”笑道:“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美;谈学问不谈汤、武是否顺应天命,也不算愚笨。”黄生本身就已经无话可说了,辕固生此时见自己已经辩赢,皇帝也出来圆场,就没再趁胜追击。

虽然辕固生在辩论上赢了,却并没有让儒学赢了黄老之学,因为黄老之学的最大支持者,正是窦太后。而当时的汉景帝,也谈不上是儒家的支持者。窦太后听说了二人辩论后,心里一阵冷笑,小子,能说会道嘛,我就非要治治你。

有一天,窦太后召来了辕固生,问其对《老子》一书的读后感。一个资本主义会把“马列”夸上天吗?自然不会。辕固生回答窦太后说:“这不过是庸人的言论罢了。”你想想,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拥护者,对《老子》一书自然是无限的推崇,如今却被辕固生说为是庸人言论,那岂不是拐着弯说自己还不如庸人?于是窦太后大怒道:“是啊!怎么能比的上像在管犯人一样的儒家诗书呢!”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一切道理都是浮云,更何况辕固生没讲道理,上来就是一顿嘲讽。

之后,辕固生就被窦太后惩罚,送进了猪笼让其杀猪,对,杀得是那种极具攻击性的野猪。汉景帝当时作为一个局外人还是比较清醒,是你太后让人家辕固生说感想的,虽然辕固生说话太难听,不过也是直言罢了,哪能光听好听的。于是,汉景帝就私下借给了辕固生一把自己的锋利兵器。辕固生下到兽圈后,对准野猪就是一剑,快准狠,野猪应手倒地。太后无语,便放了辕固生。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窦太后对儒学及儒生的态度。所以如今汉武帝重用儒生,窦太后是一万个不满。好在是皇帝还年轻,凡朝中大事都要先向自己汇报再做决定,很多事情过不了自己这关,所以窦太后也没有去为难这群儒家弟子。不过随后发生的两件事,可让太皇太后炸毛了。

先是以窦婴、田蚡、赵绾、王臧为首的“儒家班子”,弹劾举报了一群窦氏和皇族中品行不端的人,这就得罪了皇族和外戚窦氏两家,每天都有无数诽谤这几人的言语传到窦太后耳中,这让窦太后十分不满了,尤其是窦婴。你小子,我好不容易将你扶上了丞相之位,为的是啥?让你光宗耀祖支撑我窦家门面,现在倒好,非但不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还带着小皇帝瞎折腾,倒过头来检举我们窦家。至于那个田蚡,刚当上太尉就“不辨是非”,跟着他们吹嘘儒家贬低黄老之学是几个意思啊?

没想到的是,让窦太后更为恼火的还在后面,赵绾等人居然提议,从此朝政不再汇报给太皇太后,直接由汉武帝亲自定夺。事情的起因是赵绾和王臧等人之前提议修建明堂,皇帝同意了,可太皇太后这边死活不同意,因为建造这种用来召见诸侯的明堂,是儒家那一套的东西,如果建了,全天下都知道皇帝是推崇儒学的,黄老之学的地位就会进一步被打压,所以被窦太后给否决了。

窦太后这边死活不批,赵绾和王臧等人也是死活要建。为了建明堂,上从汉武帝下至王臧、赵绾,都出了不少的力。汉武帝甚至派使臣带着许多贵重的束帛和玉璧,用四驾马车前去鲁地迎请申公,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亲自驾车跟随。

总之汉武帝和这群儒家大臣们,为了想办法抬高儒家地位,可谓是费劲心思,可惜最后都死在了太皇太后手里。差一步,只差一步!王臧等人所有的努力都被太皇太后所阻碍,这当朝皇帝是刘彻又不是她窦老太太,为什么皇帝要做的事她都有权干涉呢?所以王臧和赵绾等人正式提出,以后一切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定夺就好。

诚然,敢于说出这种话,王臧和赵绾很有勇气。殊不知,一切都在太皇太后的掌握之中,赵绾和王臧前脚劝说了皇帝,窦老太太后脚就派人将关于王臧和赵绾等人之前非法谋利的罪证提交了上来。孩子们,你们还是太嫩,老太太我历经三朝,见过多少权力斗争,不处理你们并非是我不能处理你们,不想罢了,这个结果,是你们自找的。这场景真的像是一个大人在看着一群小孩胡闹,最后忍无可忍抓过来一顿毒打。

当然,这还要怪王臧、赵绾等人自身不检点,所以想要一生坦荡,还是要做真君子而非嘴上君子。

无奈之下,刘彻只好将建造明堂一事停了下来,将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交于法官处理,此二人也在牢狱中自杀身亡。至于窦婴和田蚡,提议让皇帝自决政事也有他俩的份,不过一个是自己窦家的人,一个是王太后的人,死罪可免,这官也就别想当了。若不是这二人帮着皇帝一起推崇儒学,又怎么会出来赵绾、王臧这群人?四人的升职都如火箭一般,只不过窦婴和田蚡比较幸运,是国产,人最后还能平稳降落。而赵绾和王臧就比较惨了,像某国当年的火箭,上天就爆炸。

就这样,汉武帝登基后建立的儒家班子,仅一年就宣告失败。从此在太皇太后的有生之年,刘彻再也不敢有争权之想。

上一期:换种方式讲西汉59 | 对“性侵”一词的新认识

往期热文

翻新古代鬼故事- 毕令女

恋尸癖女王是真疯还是假疯?

没有老中医,古代治疗不孕不育哪家强?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没有胸罩内裤和维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啥?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投稿:historytalking@ou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1.《60秒看完汉朝,干货看这篇!换种方式讲西汉60|学术之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60秒看完汉朝,干货看这篇!换种方式讲西汉60|学术之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9065.html

上一篇

关于1983年出土汉朝竹简我想说中国早期文明是很灿烂, 但不宜做太多推论|李学勤

下一篇

10个汉朝开国名将专题之谁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

【60秒看完汉朝】专题换种方式讲西汉60|学术之争

【60秒看完汉朝】专题换种方式讲西汉60|学术之争

60秒看完汉朝相关介绍,张志良的时候捡莎莎。 窦颖是一个新的丞相,心里自然感慨,自己抚摸着,翻滚了半辈子,经历了起伏,但现在终于落到丞相的位置。 窦婴是典型的忠于国而非忠于君的人,所以并没有因为刘彻顶替了自己的学生刘荣便摆出...

60秒看完汉朝看这里!十分钟读懂汉朝那些事(下)

60秒看完汉朝看这里!十分钟读懂汉朝那些事(下)

60秒看完汉朝相关介绍,村民们,新号又在翻滚了,还记得我们上次说过那句话吗?是啊,我正要打匈奴的时候突然断电了。 现在经过抢修终于恢复供电,那我们继续。 我们说过,关于大汉跟匈奴那些事,其实是七个男人跟一个女人变着法儿欺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