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短暂的分裂时期,历史上一般被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一般是指:梁、唐、晋、汉、周五个前提赴后继的王朝。因为这五个朝代名称,前面都有人用过,所以史家一律在前面加一个“后”字,并不是人家当时定国号为“后梁”、“后唐”⋯
十国,一般是指:吴、吴越、南唐、楚、前蜀、后蜀、闽、南平、南汉、北汉。其中,南汉、北汉都是叫“汉”,前蜀、后蜀都是叫“蜀”,史家为了避免混淆而加上南北前后等字。
但是实际上,当时小国林立,很多地方割据政权并未统计在内。
依笔者之见,至少应该是五代十六国!在十国之外,还有:歧、燕、晋、殷、南吴、契丹。古代史书称五代十国是没道理的,或者是为了图省事。
先说一下歧国和晋国。
唐朝末年,晋王李克用、歧王李茂贞非常活跃。
李克用,沙陀人,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父亲,他父亲因功赐皇家姓氏,辈份上是“皇叔”,类似三国时代的刘备。他在唐朝末年,官居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长期割据山西、河北一带,是与朱温作对的主要力量。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河北蠡县人,在唐朝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陇西郡王、歧王。曾经劫持唐昭宗皇帝,类似三国时代的李催郭汜。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后,他与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晋王李克用组成四大天团,拒不承认梁朝,坚持使用唐朝年号。不久,吴王、蜀王皆称帝,歧王、晋王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开府设立百官,自成独立王国。
歧国、晋国自唐朝末年已经实际割据独立。后梁立国十六年,这两个是绝对的反对国。李存勖建立后唐后,晋国转正。歧国则向后唐称臣。
再说燕。
唐朝最后一年(公元907年),朱温派兵攻打幽州。幽州节度使刘仁恭贪图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其子刘守光领军击退朱温军后,自称卢龙节度使,并囚禁刘仁恭,擒杀兄长、义昌节度使刘守文,兼有两镇。同年,朱温建立后梁,册封其为燕王。
后梁年间,(公元911年),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史称桀燕,改元应天。乾化三年(913年)被晋王李存勖所灭。乾化四年(914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李存勖献祭于晋国太庙,后被杀。
再就是契丹。契丹是辽的前身,在唐代就是大唐的一部分,属于边境部落;在宋朝时,可以与北宋一起,称为南北朝;那么中间的五代十国时期,契丹自然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最合理的身份就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
殷国,则是从闽国独立而来。
南吴,则是指所谓的伪越南吴朝。
公元931年,南汉国爱州(今越南清化)守将杨廷艺进占交州,南汉皇帝刘岩出兵援救不果,只好承认杨廷艺为交州节度使。
937年,杨廷艺为交州牙将矫公羡所杀,第二年,杨廷艺的部将吴权又从爱州起兵讨伐矫公羡,公羡遂向南汉求援。未及南汉军至,吴权已杀矫公羡并先占据交州,自立为节度使。939年,南汉援军在白藤江被吴权击败。此后吴权称王,定都古螺。《越南通史》称:“吴权设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并整顿国内政治,欲为长久之业。吴权于944年过世,在位共七年。在此之前,吴权遗命杨后的兄弟杨三哥辅助其子。其后,杨三哥篡位自封杨平王,控制吴权次子吴昌文等人,长子吴昌岌则出逃。其后安南地方十二个大封建主割地称雄,互相混战。
但是吴权并末定国号,因他姓吴,越南史称吴朝。当时吴权所辖的地区“只是北部的中游和平原地区,以及清化—义安的中游和平原地区”。
我国不宜承认它为越南王朝,而应认定为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越南北部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说十六国仍然是少算了。当时内地还有赵、魏等割据势力也勉强可以算是“国”;边境地区还有渤海国、大长和国(前身南诏国,后世称大理国),说是五代二十国也是正确的正确✅!
1.《一分为三国的国家有哪些专题之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有多少个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分为三国的国家有哪些专题之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有多少个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2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