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环境非常复杂,总共产生了3000万种生物,但这个数字估计,人类已经记录的生物只有数百万种。
曾经被认为不会有生命的极端环境中,也发现了很多极端生命,美国2003年曾发现一种“菌株121”,这种菌株在121℃的水里竟然还能繁殖。深海也是生命禁区,尤其是马里亚纳海沟中,一般8300米左右就被视为海洋生物的极限,因为除了庞大的水体压力,深海食物异常贫乏,即便存在生物也只能以上层海水中生物的残骸、粪便等有机沉降物为食物。为数不多的马里亚纳海沟载人潜入活动中,潜具的驾驶员都反应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简直就像最贫瘠的沙漠,难以见到大型动物;2012年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驾驶单人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马里亚纳海沟10898米深度,并拍摄了《深海挑战》纪录片,影像中也确实见不到生物;今年我国创纪录地实现了10909米的深潜,期待新的探测结果的发布。
2017年,日本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局和日本放送协会(NHK)利用无人潜具在8178米的深海里捕捉到深海狮子鱼的画面,这种生物通体粉白,感受到潜具上绑着的虾就立马游过来大快朵颐,这种鱼体长只有10来公分,是如今发现的活动深度最深的大型动物。这次研究是探测深海鱼的最深纪录,比过去的最深纪录8152米多了26米,而此前的这则记录则是我国科研人员完成的。
8000多米的水深中已经有800多个标准大气压,强大的压力使得深海鱼类展现了超强的适应性。从探测图像上可以看出,这种深海狮子鱼的身躯透明,研究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它们的皮肤像一层薄膜,使得身体组织充满了水分,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利用水对抗水的压力;而解剖发现,这种鱼的骨骼变得十分纤薄和柔软,允许在压力变动时一定程度的变形;透明多水的生理组织,尤其是肌肉变得十分柔软,纤维组织却变得相当致密。
这样的生理组织使得深海狮子鱼相对柔软,可以稍微的变形对抗水压。深入的研究发现,深海狮子鱼体内的乳酸脱氢酶可以帮助适应极限水压,而一般鱼类体内的乳酸脱氢酶只能适应不超过500米的水深;而且在深海狮子鱼体内有一种氧化三甲胺(TMAO)的分子对承受高压影响的蛋白质可起到稳定作用,英国科学家曾根据捕捉到的深海狮子鱼体内氧化三甲胺(TMAO)推测这种狮子鱼最深可以在8200米处活动,和我国与日本的探测结果相似。
生理组织适应了压力,另一方面的困难就是食物的来源,据猜测它们一般只能靠上层海水中沉降下来的各种有机物残渣甚至粪便等,日本探索团队用虾吸引狮子鱼,也说明这种鱼对周围的感知相当清晰。而我国曾在7000多米的地方发现深海狮子鱼,捕捞上来后发现它们体内也有一些小型的甲壳类动物,说明深海可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贫瘠。但是已经适应这么深海水的鱼,是很难短暂适应海面上的压力,那么它们会爆炸吗?
答案是不会。深海狮子鱼由于进化,体内几乎没有充气的空腔,那么在捞出水面后它们也就不会因为器官的膨胀而吐血或者爆炸。它们的死因主要是因为减压病,鱼本身靠过滤海洋中的溶氧呼吸,而迅速捞出海面后,鱼血液、组织液中溶解的气体会部分析出,在组织内游走造成创伤,同时还可能造成血管的栓塞,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和血液循环停滞,鱼不能正常利用组织内的氧气而迅速憋死。
而通常说的深海鱼爆炸其实都有点名不副实,类似于带鱼之类的深海鱼,其实活动深度只有几十到几百米,体内还留有鱼鳔等充气的器官,拉出水面后由于充气器官的迅速膨胀可能破裂,也会压迫其他器官造成功能障碍。所以深海鱼产基本上买不到鲜活的,基本上都是经过腌制或者冷冻处理保存的,只有捕捞的渔民才能见到最鲜活的深海鱼。
虽然不会真的爆炸,但是深海鱼捞上来之后也会变得十分难看,由于减压病,气体在组织中游走会使组织变得更加松散,颜色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1.《【狮子鱼】生活在8178米深海里的狮子鱼,捞上来会不会爆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狮子鱼】生活在8178米深海里的狮子鱼,捞上来会不会爆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1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