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藏污的地方”,但隐藏着文明发展史。古人是这样厕所的
警告:这是一篇美味的文章!
西方人类学家统计,成年人平均每天要进行6 ~ 8次厕所,粗略计算,一年要进行2500次以上的厕所。
若每次如厕时间以2分钟计算,那么一个人的一生有整整一年是在厕所度过的,要是赶上便秘或者喜欢在厕所自拍的,估计就要有2-3年是在厕所度过的。换言之,你的人生当中离不开这个“五谷杂粮轮回之所”。现在人上厕所很方便,不但有柔软的卫生纸,讲究一点的家庭还有可以冲洗的马桶,温水一条线,冲的菊花残。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厕所又是个什么鬼样子呢?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上古时代的人竟然已经懂得不随地大小便的真理。他们会选择一个大坑,整个部落人员都把便便排在这个大坑中。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蹲的时间久了腿发软,或者吹过一阵大风,坑边的人很容易掉下去,有可能危及到生命。于是乎,越来越智慧的人类在坑上搭建一座简易的小房子,不但冬暖夏凉,还防止了大风把人吹进去的悲剧。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左转·成公十年》记载过这样的悲剧,晋景公就是掉茅坑淹死的,“如厕,陷而卒!”
汉代之后,厕所进入普通人家的宅院中,多设在房子的后面,搭建在高处,下面连同猪圈,称之为“圂”。人的排泄物落入猪圈中,成为猪的美食。这种厕所沿用到八九十年代,在北方一些地区还很常见,比如我小时候待过的山东某村庄,厕所就是这个样子。每次如厕,大猪小猪便在下面哼哼叫,等到粪便顺着斜坡滑下去后,马上就可以听到猪吧唧吧唧的嚼咽声,果真是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当地有个养鱼池,用木头在鱼塘边搭建厕所,溅起的水花击打在臀部,清清凉凉,下面的鱼欢蹦乱跳,争抢这难得的美食。正是因为这个秘诀,他家的鱼个头又肥又大,每每售卖都能卖个好价钱。
另外,在汉朝还兴起一种便携式便溺器具,称之为“虎子”,后来老百姓给这种器具起了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夜壶。相传这种器具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有关。
《西京杂记》写过:“李广射杀猛虎,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
在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发现大量古代人使用的“虎子”,现存最早的“虎子”,出土于战国时代的墓中。由此可见,“虎子”并非李广的专利发明,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在使用了。
有人或许要问,人分男女,动物分雌雄,“虎子”也有男用和女用吗?没错,古代人很讲究的,因为这种器具非常便捷好用,在屋中就可以使用,因此成为居家不可缺少的物品。
在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不但发现了“男款”,同时发现了女性专用款,俗称“女用虎子”。这种“虎子”的口部偏大,上方有一个盘子形状的外延,作用是防止尿到外面。单凭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虎子”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唐朝,就不能用了,因为唐太祖李渊的祖父名字叫李虎,为了避尊者讳,于是不允许使用这种老虎的造型。于是乎“马子”出现了,这里所说的“马子”可不是女朋友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马桶”的意思。
马桶的一经问世,立即获得大众好评。在唐宋时期,马桶不可随便乱倒,人也不允许随地便溺,这比清朝还要文明,在《老残游记》等作品中,清朝人随地便溺,下至乡村,上至京城,臭气熏天不可闻,若是赶上阴雨天,粪水满地流。
唐代设有“倾脚工”,挨家挨户收集粪便,而后运送到乡下贩卖。唐朝《朝野佥栽》中写道,有个叫罗会的人,通过当“倾脚工”贩卖粪便发了大财,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这种行业到了宋朝已经成了垄断行业,甚至为此而火并。而后的元明清三朝,亦是如此,直到民国,在上海滩、天津卫等地,还有专门垄断这个行业的“粪霸”,凡是干这个行业的,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满,可见“粪便之中有黄金”这句话并非虚言。
等到抽水马桶普及后,这种行业才逐渐消失。厕所尽管是“藏污纳垢”之所,但也是衡量人类文明进程的尺度,厕所的发展史,也正是文明的进步史。
哎呀呀,肚子不知不觉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我要如厕了!
1.《【便溺】如厕需谨慎,便溺有风险:古代上厕所可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便溺】如厕需谨慎,便溺有风险:古代上厕所可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2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