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拍摄了中国特有的猫科动物黄膜猫
新年初,青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的摄影组——三江源时代影像中心/青海国家公园影像中心摄影组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地区拍摄了中国特有的猫科动物荒地。
摄影团队们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荒漠猫可以说是公认的“最难被发现的猫科动物”,我国关于荒漠猫的记录很少,高清图及视频资料更是一只手数得过来。再加上是中国特有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它们在全球的数量保守估计不足10000只,这么多重的buff加持,使得此次的高清图显得更加的珍贵了。
祁连山国家公园3年来对门源片区进行高强度的造林,并设立了农田、灌丛草甸复合生境,这对荒漠猫的繁衍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从此次的照片中就可以证明。荒漠猫甚至可以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
今天呢,咱们就来聊聊这种珍贵又不失可爱的猫猫。
荒漠猫
荒漠猫是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主要来自青海省,但也有来自更北部、东部和西北部的其他地区的中国特有猫科动物,同时,它们也是世界上最难以捉摸和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高山草甸、草原草原、山地灌丛地,以及海拔2500~5000米的高海拔针叶林边缘。它们浓密的皮毛有助于它们抵御极端的山区气候。
它们的体长为61-68厘米,体重在4-8公斤左右,跟宠物猫差不多,甚至还更小。除了皮毛的颜色外,荒漠猫的外貌类似于欧洲野猫。它们的体型宽阔而结实;腿和尾巴相对较短,尾巴约占体长的 40%。毛皮根据季节变化颜色,冬季为浅灰色,夏季为棕色,但底部都是白色的,腿和尾巴带有黑色的环;另外脸部和腿部还有淡淡的深色横条纹,可能很难看出来,但它们拥有其他野猫物种没有的独特蓝眼睛。两只耳朵和尾巴尖端各自带有黑色的毛揪揪,尾巴上也有几条深色带;它们的头骨相对较宽,脚掌之间长着长毛。
虽然它们跟家养的小猫一样可爱,但看起来就觉得是野生的,很不好惹。
荒漠定居者
哺乳动物的来自于包围中耳和内耳的空心骨结构;而荒漠猫的这个结构尺寸很夸张,约占头骨长度的25%。因此听力是它们的利器,据说它们的食谱中甚至包含昆虫,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听到昆虫走路的声音。
听力这么厉害,自然就是狩猎的最大依仗。它们在地面上就可以听到啮齿动物掘地的声音,然后直接锁定啮齿动物正在前往的方法,还一波“预支未来”。作为猫科动物,它们悄无声息的行动和敏捷的身手使得鸟类也成为其食谱的一员。
虽然可可爱爱,但它们算是生活区域的顶级猎食者。成年荒漠猫没有天敌,幼年荒漠猫则会被母亲藏在洞中。
说到幼崽,关于荒漠猫的繁殖特征,目前还是个谜题。但科学家们将有限的记录和其近亲丛林猫的特征结合起来,还是推测出了荒漠猫的一些繁殖特征。
它们是独行侠,但在繁殖期却会居住在一起,因为它们的雄性和雌性都会和多个对象交配,这是为了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栖息地增加繁衍的可能。
荒漠猫于一月至三月繁殖,小猫于五月出生每窝有2到4只小猫。母亲独自在洞穴中照顾它们的孩子,在那里它们可以免受掠食者的伤害。小猫在7到8个月后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面临的威胁
除了老生常谈的栖息地碎片化,影响荒漠猫生存的主要因素有两点,自然都跟人类有关了。
首先是对它厚实毛皮的需求,在它们被列为保护动物之前,其毛皮是市场抢手货,不过因为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个威胁已经变得不那么大了。影响荒漠猫生存的最主要原因是对鼠兔的毒杀!
鼠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害虫,因为它们吃牲畜原本会吃的草。畜牧业者使用磷化锌和其他类似的化学品来杀死鼠兔。1958年至1978 年期间实施了毒杀运动,除了毒死鼠兔,明显也毒死了以鼠兔为主食的荒漠猫。
然而人家鼠兔其实不但不是害虫,还是荒漠生态的巩固者。只是因为长得像老鼠,就被冠以了莫须有的罪名。关于可怜的鼠兔,我也文章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首页搜“鼠兔”查看。
后记
人们对Felisbieti知之甚少,所知主要来自动物园中的圈养个体。对于Felis bieti是有效物种还是Felis silvestris(常见野猫)的亚种,科学界存在争议。
如果确定它是一个亚种,它将被重新命名为Felis silvestris bieti。
1.《【中国狸花猫】青海拍摄到中国特有荒漠猫,全球不足万只,是最难发现的猫科动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狸花猫】青海拍摄到中国特有荒漠猫,全球不足万只,是最难发现的猫科动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3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