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对“入侵物种”一词并不陌生。我记得中学生物学课本上提到了什么是生物入侵,动植物界的两个代表:葫芦和巴西龟。(大卫亚设)。
我们拿动物来举例,动物A在环境1中有食物也有天敌,环境1可以包含动物A并且形成生态平衡;但是把A放到了环境2中,A在这里有食物,却无天敌制约,环境2无法容纳A,逐渐导致生态链崩塌,那么A在环境2中即为入侵者。
最近有一种生物在网上出了名,我国各地均有发现(南方居多),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它的名字叫非洲大蜗牛,真的很大。
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是柄眼目、玛瑙螺科、玛瑙螺属的一种软体动物,在宠物圈里还有个商品名叫白玉蜗牛,非常玛丽苏。
由于非洲大蜗牛这个名字的传播度比褐云玛瑙螺更广,所以本文中就以此名来称呼褐云玛瑙螺了,反正也都是同一种拉丁学名为Achatina fulica的东西,叫它菜螺都没问题(还真有这么叫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有一个小组,叫做入侵物种研究专家小组(ISSG),他们的工作就是调查、观测并记录全世界已发现或未发现的入侵物种。
该小组发布过一个名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单,非洲大蜗牛就被记录在案(这个名单网上有,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其实螺和蜗牛类的入侵物种还是有不少的,例如大名鼎鼎的福寿螺,还有不怎么出名的玫瑰蜗牛等。其实很多地区引入玫瑰蜗牛是为了用生物防治法来控制入侵非洲大蜗牛的数量(玫瑰蜗牛食肉),但作用不明显,反而连玫瑰蜗牛也形成入侵了,得不偿失。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主要在非洲东部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南到莫桑比克,北到肯尼亚,都属于非洲大蜗牛的原生栖息地。
在这里,非洲大蜗牛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存在,有大把的动物可以消灭它们,包括多种食虫动物、啮齿动物、灵长动物,甚至野猪、陆生甲壳动物和一些食肉蜗牛,都能有效控制非洲大蜗牛的种群数量。
但是到了原生地之外的其他地区,非洲大蜗牛就算蜗中一霸了,很多地方并没有天敌存在,特别是人类聚居区或某些岛屿上,非洲大蜗牛可以横行霸道,造成巨大破坏。
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现在已经成功入侵了非洲其他地区,还有亚洲、美洲等地。
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也随处可见,例如福建、广东、台湾、浙江等省份,前些天我在江苏某小区绿化带里还看到了一只非洲大蜗牛。最近南方地区比较潮热,还有台风天气,非洲大蜗牛的数量也暴增,网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见到的大蜗牛,还上了新闻。
根据惯例,每次有“XX生物入侵,难以控制数量”的消息,网友们都会发出这样的呼声:我能吃光它们!
但是不好意思,实际上很多入侵物种当初都是伪吃货们不负责任口嗨的后果。
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看上去很美味,所以被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吃货们看中,有人看中就有人搞这个产业,但是后来这些搞养殖的发现非洲大蜗牛实际上并没那么多人吃,再加上管理不完善,许多非洲大蜗牛就这么溜了出去,在外界建立了野生种群。
后来商家们觉得卖蜗牛吃肉不太行了,于是转而把非洲大蜗牛当宠物来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白玉蜗牛,有人还给蜗牛注射了各种色素再卖,看上去花里胡哨的。
恕我直言,养非洲大蜗牛的没几个能从一而终养到它们老死,很多人新鲜劲儿过了就直接把它们随便“放生”了。
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繁殖,理论上随便两只非洲大蜗牛就可以繁衍后代。在缺乏自然天敌和有效控制手段的情况下,非洲大蜗牛的繁殖速度快、效率高,要不了多久就会越来越多,有的小区甚至一夜就能抓到数百只。
可怕。
为什么人们不能吃光它们?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危险。它虽然速度慢,也没有爪子牙齿,不能直接伤害到人,但是非洲大蜗牛身上藏的东西可不少。
在寄生虫方面,非洲大蜗牛携带多种线虫、鞭虫、绦虫、蛲虫,还包括曼氏血吸虫和著名的广州管圆线虫(广州住血线虫),吃了感染这些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或者直接接触了它们的排泄物,就有可能引起腹部血管神经症、血吸虫病,甚至致命的脑膜炎。
所以不但不建议人们吃掉野生非洲大蜗牛,甚至连直接接触都要小心,一旦发现可以用工具或隔着纸捡起来消灭掉(别吃),为生态环境保护也出出力。
1.《【蜗牛有多少颗牙齿】辟谣:对于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人类能吃光它们?别拿生命开玩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蜗牛有多少颗牙齿】辟谣:对于泛滥成灾的非洲大蜗牛人类能吃光它们?别拿生命开玩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5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