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中发现了80多只稀有野生鸟类黄胸(W)(俗称“火鸟”)。这种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非常危险”物种。
“前几天,我在稻田里发现了这群黄胸鹀,大概有80多只。”说起发现经历,该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马朝红还很激动。“我经常进行野外监测,遇到黄胸鹀不是稀罕事,但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
马朝红对黄胸鹀比较关注,她说:“黄胸鹀属于雀形目鹀科鸟类,因其胸部羽毛为黄色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禾花雀。”黄胸鹀“颜值颇高”,雄鸟和雌鸟的模样有差别。雄鸟上体呈栗色或栗红色,下体呈鲜黄色,胸有一深栗色横带,而雌鸟上体呈棕褐色或黄褐色,下体呈淡黄色,胸无横带。
黄胸鹀喜欢成群活动,只有在繁殖期,它们才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它们在东南亚和南亚等地越冬,夏季在欧洲和我国东北繁殖。现在是秋季,它们要到南方越冬了,这些黄胸鹀应该是南下途中在此休息。”马朝红介绍,黄胸鹀经常栖息在草丛、芦苇丛和稻田里,以草籽、稻谷为食,繁殖期也吃大量昆虫,黄河湿地环境优美,它们把这当作南迁时的“驿站”。
20世纪90年代,黄胸鹀和麻雀一样种群规模较大,如今,它们距野外灭绝只有一步之遥。造成黄胸鹀变成“极危”物种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人们大量捕食!”马朝红说,黄胸鹀被一些地方的人认为有滋补作用,之后便遭到大量捕杀,黄胸鹀的数量在逐年减少。2004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黄胸鹀由“无危”改为“近危”,2008年改为“易危”,2013年又改为“濒危”,2017年升级为“极危”物种。
“近些年,黄胸鹀受到社会关注,有关部门加大打击非法捕捉、运输和贩卖等行为的力度,黄胸鹀得到保护。今年春天,我就发现了五六次黄胸鹀。”马朝红笑道,“随着我市不断加强黄河湿地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孟津黄河湿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不仅大种群出现黑鹳、灰鹤、鸳鸯、白琵鹭等珍稀鸟类,还首次发现了草原雕、火烈鸟、疣鼻天鹅等新物种。我相信,黄胸鹀一定会成为这里的常客。”(洛报融媒记者 何奕儒 通讯员 郑占波 马朝红 郭准)
1.《【黄胸鹀】洛阳孟津黄河湿地惊现“极危”物种——黄胸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胸鹀】洛阳孟津黄河湿地惊现“极危”物种——黄胸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5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