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七彩三千蟒,谁都会知道的。这是网络小说《斗破苍穹》中的上古野兽。七彩三千蟒首次登场时,所有读者心中都会产生自己理解的七彩三千蟒形象化。
原本深埋在读者心中的经典形象,随着《斗破苍穹》的真人版和动漫版的上映,真真切切的遭受到了挑战,我不知道其他读者内心是什么感受,就我而言,动漫版的我以为转到了《虹猫蓝兔七侠传》片场,真人版的直接无力吐槽,七彩吞天蟒好歹也是蟒蛇吧,整条帕布拉奶蛇太敷衍了吧。动漫版七彩吞天蟒、真人版七彩吞天蟒、帕布拉奶蛇
言归正传,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一种蟒蛇能称得上和七彩吞天蟒的外形相似,但是它的鳞片颜色并不是七彩色的,而是黑色或者深棕色,平平无奇的外表却能在阳光下闪耀出强烈的金属色泽,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符合七彩吞天蟒霸气的气质,这种蟒蛇就是白唇蟒。
白唇蟒鳞片细节
白唇蟒是一种什么样的蟒
位于约克角半岛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托雷斯海峡群岛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群岛,白唇蟒就主要分布于托雷斯海峡群岛上,是一种典型的陆地栖息的蟒蛇,多栖息于雨林、矮木林地以及沼泽地区,而且通常都靠近水源活动,以便当受到威胁时可以迅速逃逸到水中,多以哺乳类为食,偶尔也捕食鸟类。天性凶猛,特具攻击性,这种蟒有较为明显的热窝,嗅觉极为灵敏。白唇蟒的体型大小取决于不同的亚种,白唇蟒分为北部白唇蟒亚种和南部白唇蟒亚种。
北部白唇蟒背部呈黑色呈现金属光泽,下腹部为黄逐渐转白,成年体长大多数在1.6-2米左右,很少有过2m的个体,体型雌稍大于雄.,成年需要4-5岁,有个体需要8岁,北部白唇的色彩经常有戏剧性的变化,在光照时体色会逐渐变淡,身体大部分呈现黄色。相比于北部白唇蟒,南部白唇蟒 外形就简单的多,头部及背部均为黑色,眼后无白色鳞片,带强烈金属光泽,腹部雪白色,成年南部白唇蟒体型在2.5-3米左右。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由帕克于1969年8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收集到一条长达2.41米的雄性北部白唇蟒的标本。
北部白唇蟒和南部白唇蟒
白唇蟒是卵生繁殖,它们的性活跃期,在5-8岁之间,通常从12月至2月开始交配,雌性白唇蟒会在怀孕后拒食,并在怀孕期的56至60天后产卵,每次产卵9-18枚,白唇蟒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有些雄性或者雌性白唇蟒不容易产生精子或者卵细胞,这种不育的情况广泛的存在于南北白唇蟒亚种之间,而且南部白唇蟒的情况更加糟糕。
白唇蟒的鳞片为什么会发出金属光泽?
白唇蟒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的耀眼金属色实际上是一种结构色( structural colour),结构色又被称物理色(physical colour),是一种由光的波长引发的光泽。是由于鳞片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折射、漫反射、衍射或干涉而产生的各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如甲虫蝴蝶体壁表面的金属光泽和闪光等是典型的结构色。
蝴蝶的光泽是典型的结构色
由于结构色与色素着色无关。所以白唇蟒鳞片的颜色虽然是黑棕色,但是一样能在阳光下发出七彩的光泽,而且白唇蟒并不是蛇类中唯一拥有结构色的成员,在我国,也有一种在阳光下发出类似金属光泽的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闪鳞蛇,比起白唇蟒,闪鳞蛇的结构色似乎更加高级一等,闪鳞蛇富于光泽的鳞片能在阳光照射下,闪耀出电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简直可以称得上璀璨。
闪鳞蛇的璀璨光泽
白唇蟒和闪鳞蛇的鳞片特性可以说是意外产生的,它们两个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那就是在陆地生活的同时也喜欢下水,对于喜欢下水的蛇类,它们的鳞片上会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而恰巧是这层保护膜,让它们披上了耀眼的外衣,在物理方面上,假设照射一束光波于薄膜,由于折射率不同,光波会被薄膜的上界面与下界面分别反射,因相互干涉而形成新的光波,这现象称为薄膜干涉。打在白唇蟒和闪鳞蛇鳞片上的光,保护膜的上表面反射一部分光,保护膜的下表面反射一部分光,剩下的光会透过保护膜,打到鳞片上的细微结构上继续反射,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干涉等现象,才有了它们另类的金属光泽。
薄膜干涉示意图
结语
现实版的七彩吞天蟒虽然也非常有气势,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外表成为了爬宠爱好者追捧的对象,这种无节制的商业行为严重影响着白唇蟒的种群数量,加上白吻蟒的分布栖息地过于局限,有限的栖息地被各种旅游为主的商业开发不断压缩,目前,白唇蟒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1.《【奶蛇】俗称七彩吞天蟒的白唇蟒,黑不溜秋真有七彩色吗?阳光下还真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奶蛇】俗称七彩吞天蟒的白唇蟒,黑不溜秋真有七彩色吗?阳光下还真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6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