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齿阁,风凌晨窗帘。霜叶还没有枯萎,半乌鸦喜鹊。
自笑浮名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抬首闻鹊喜。
上述三首词,前一首是苏轼的《谒金门-秋池阁》;中一首是宋弃疾的《武陵春-走来走去三百里》;下一首是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细心或有水平的看官大人已经看出,这三首词意境不同,抒情各异,但有一吟咏的禽鸟则相同,即:喜鹊。
喜鹊,又叫干鹊、客鹊、飞驳鸟,等等。既是报喜鸟,又是吉祥鸟,还是益鸟,更被儒家的有关学者称为“圣贤鸟”,地位尊贵,从古自今,深受中国人民喜欢。
中国民间古老相传,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当此时,喜鹊儿也感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翩翩飞临黄土地。那第一对鹊儿生在腊月,当时,高天滚滚滚寒流急,朔风呼啸,万木凋零,唯有腊梅,那清香新艳的腊梅,玉立寒冬,虽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犹是香如故。而这,英雄相惜,美人爱美,傲然独立的腊梅,成为鹊儿栖息的好地方、妙广厦。这时,它还没有名字,因为它的上体羽色黑褐,人们因色生名,呼之为“黑鸟”。还因为,中国人习惯在腊月里办喜事,黑鸟看见屋外院内鼓乐齐鸣,喧嚣撩人,欢天喜地,热闹非凡,耳染目濡,黑鸟儿也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参与进来,在树上,在枝头,吱吱喳喳,鸣欢送喜,引得新郎家喜上加喜,参与婚礼的一众人们喜上眉梢,于是,对于如此可爱、俊美、喜人的鸟儿再叫它黑鸟一是不吉祥,二是委屈它了,遂取腊梅的“腊”字半边配“鸟”字,成“鹊”,并讨囗彩说,鹊儿在树上的吱吱喳喳,欢声笑语,是给新人贺喜,是“喜鹊”,从此以后,“喜”便与“鹊”相关联,“黑鸟”变成“喜鹊”,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受欢迎的角色儿了。
当然,仅能欢鸣报喜,还不是喜鹊儿的看家本领,它还有一奇异的本领——天气预报。为什么它还被称为“阳鸟”、“干鸟”,因为它具有感应气象变化的本能,能够预知风向,预报晴湿。须知,300年前,人类还处在农业化时期,没有汽车轮船,没有飞机大炮,没有电灯电视,没有……工业化时代的东西都没有,怎么会有天气预报呢?而喜鹊儿能够预报天气,可见它的地位多么重要,它那么招人喜欢,也就不难理解了。
《周易》云:“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南子》载:“鹊巢知风之所起。”“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禽经》说:喜鹊“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喜鹊的这种天生的、奇特的、高强的本领,成为古代人们利用物候预测气象的手段。当时的人们,尤其是有文化水准的高士,往往以鹊巢高低占验水旱,以鹊鸣清浊占验雨晴,进而延伸入兆验人事的吉凶,《西京杂记》言:“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因为,古代的交通与避雨条件都很落后,人们只能以鹊鸣来判断当日的天气,主晴,便安排访友做客,省亲归宁等出门旅行性质的活动;反之,暂停或延迟出门之类的活动了。更进一步,由己推人,鹊鸣就成为行人将至的预兆了。尤其是那些戌边的士卒,服徭役的苦力,远行的郎君……几乎家家都有,设能平安归来,自然是大喜事了,故“干鹊噪而行人至”,喜气、喜瑞、喜兆隐然在焉,岂能不喜?因此,那黑鸟儿自然也加官进爵,锦衣罩体,变成“灵鹊”、“神鹊”和“喜鹊”了。南朝萧纪《咏鹊诗》:“欲避新枝滑,还向故巢飞。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唐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皮日休:“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欲啄怕人惊,喜语晴光里。”钱起:“离人背水去,喜鹊近家迎。”最有趣的是作诗既多又最无品味的乾隆那厮,龙心喜鹊,与民同乐,也作《喜鹊》诗,以昭帝王之喜之爱之好:“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但不管怎样,足证,是人,不论富贵平贱,鸿儒白丁,喜爱喜鹊儿,人之常情耳。
正因为中国人喜欢喜鹊儿,也就在它的身上附会了许许多多的传奇和轶闻,且看报喜救主的: 相传,大唐贞观年间,在京师长安的近傍,住有一个姓黎的秀才,长得山清水秀,文弱有度,饱读诗书,谦谦君子。他家的庭前有棵大榆树,枝深叶茂,树枝的叉桠处有一个大鹊巢,住有老喜鹊小喜鹊,一窝喜鹊儿。平时,黎生常在树下看圣贤书,吟屈宋诗,喜鹊儿在他的身前身后绕来绕去,黎生感到这些喜鹊儿挺逗人,很讨爱,尤其是读书累了倦了怠了乏了之时,与小喜鹊们玩玩乐,也能醒脑提神,大舒心志,有时,抛点食物喂它们,它们鸣叫致谢,颇有君子之道。久而久之,人鸟之间,有了友谊,有了感情,有了牵挂。忽一日,阴风怒号,墙倾楫摧,奇祸天降,吉人遇难,黎秀才蒙冤被官府抓了起来,昏官没问出个名堂,便把他关进大牢候审。一晃七、八天过去了,黎生被关得黄皮寡瘦,成日里长吁短叹,不知何时何地能洗清冤屈,重回家去,也不知大榆树上的喜鹊儿如今怎样,家人可有喂食?正胡思乱想,不知所云之时,他听到喜鹊熟悉的叫声。从大牢的小窗里望去,大喜鹊带着小喜鹊正在房顶和窗沿上向他鸣叫,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象劝他不要着急,好事马上就到,他就要“解放了”。这样,连续三天,喜鹊儿如此这般的“表演”,到了第四天上午,牢头向他到喜,说有罪的人抓到了,他是无罪的,可以回家了。原来,他喂养的老喜鹊变成了一个大富翁,在官府里为他上下打点,加之昏官受贿丟官,新官清廉正直,不但释放了他,还给他一大笔赔偿。从此,黎生与喜鹊儿的感情、友情更深了,很快的,黎生变成了举人,黎举人又变成了黎探花,而这,全仰仗喜鹊儿救主报喜,奇也不奇?
再看鸣冤捉凶的:
这事儿发生在明代。有一天,知县乔老爷正升堂审案,忽然有两只喜鹊儿在公案前飞来飞去,悲哀地鸣叫,赶也赶不走。乔老爷心道:“平属,喜鹊儿都是欢叫,今个儿却是低鸣,此鸟既是喜鸟,也是灵鸟,莫非有什么冤屈?”于是,乔老爷中止了案审,抬头向喜鹊说:“你俩要是有冤案,我就派人办理,否则,不要吵闹公堂。”两个喜鹊听了,不住地点头,母喜鹊还在悲鸣,公喜鹊已呈现了欢声。乔老爷见状,知所料非假,为自己的英明得意,便吩咐2名公差跟随喜鹊前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样,2个喜鹊在天上飞,飞飞停停,辨辨方向后再飞,2个公差骑着快马在地上时快时慢地跟着,时近正午,在一个大的水库前,喜鹊儿不飞了,只是在水面上不停地鸣叫,声音很是哀婉凄惨,闻之心酸。2个公差看到这种情况,商议了一下,一个留在原地,一个回县衙报告。乔老爷就派了几个打渔的人下水库打捞,不一会就打捞上来一具男尸。乔老爷向2个喜鹊说:“鹊儿、鹊儿,你俩如能指出这是谁干的,我就给你们申冤。”只见2个喜鹊好像听懂了乔老爷的话,又是不住地点头。于是,乔老爷仍然派刚才的2个公差,老马识途,继续伴随喜鹊儿寻凶擒贼。飞着走着,不觉夕阳在山,晚风渐凉,树林阴翳,人影散乱,鸟鸣啁啾,而那2只小喜鹊在一处大宅的上空,不飞了,如同在水库上那样的鸣叫。两个公差毫不犹豫,破门而入,见到一个叫张兴的汉子,贼眉鼠眼的,一看就是好人,四处一搜,搜到一大袋钱财,拿到庭院,给屋檐上的2个喜鹊儿望一望,它俩不住地点头,喳喳地叫,表示肯定的意思。那张兴一抬头,看见这2个小喜鹊,脸一下子变得苍白,无精打采,活脱脱的一个罪犯。
第二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乔老爷精神抖擞,开庭审案,2个公差等手持大棍侍立两旁,2个喜鹊儿立在大厅的房梁上,也不鸣叫了,静静地向下方看去。那张兴寻常的一个小百姓,何曾见过县太爷审案这威严的阵仗,加之,负案在身,自知罪孽深重,难逃厄运,故体如筛糠,抖个不停。只听得乔老爷喝声如雷,传了过来:“大胆张兴,现有喜鹊鸣冤,脏物眼前,你如如实招来,可免棍刑。”2个公差等众人齐声呼应,大棍击地,啪啪只响,张兴不由自主,在乔老爷案前,一五一十,招了出来。
原来,这张兴是个出租“大货车”的,他家有头大骡子,代人运送货物,收取“租金”。有一天,他为商人易小二送货,发现易小二带的钱财较多,不觉心生歹意,下了毒手,在一棵大槐树下谋杀了易小二。虽然附近无人,但树上的2只喜鹊儿飞来绕去的叫个不停,让他心烦,挥之不去,赶之不走,索性挑了鹊巢,却叫得更响,并且跟到水库,跟到家中,到了夜晚,方才不鸣,不知其踪,还没刚睡个安稳觉,不想到今天县衙里报到,看来,小命儿也将不保。正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慧远三报,立马即到。而那喜鹊儿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挺身而出,揭凶斗恶,为民申冤,除害去恶,别说古代,就是今天,好多的人儿也比它不上,岂不愧哉?(李斯克)
1.《【喜鹊吃什么】苏轼、辛弃疾、冯延已笔下的喜鹊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喜鹊吃什么】苏轼、辛弃疾、冯延已笔下的喜鹊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