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大学生查尔斯达尔文在树上观察动植物。
这位初出茅庐的博物学家从一棵树上撕下一些老树皮后,发现了两只稀有的甲虫,便一手捉一只。这时,他又发现了第三只,这么稀有的甲虫,他想多捉几只回去仔细研究研究。于是,他把手上的一只放进嘴里,暂时存放一下,腾出这只手去抓树上那只。此时,他突然感觉到一股滚烫的苦液喷到自己的舌头上,疼得他两眼冒金星。攻击达尔文的是只射炮步甲,它喷出的是高达100℃的有毒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像这一类身怀剧毒的动物还有箭毒蛙、水母、蝾螈、毒蛇等,毒素是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捉猎物的武器。那么,这些动物自己是如何避免被自己的毒素所伤害呢?它们有两种避毒策略:一是隔离存放,二是进化出抗毒性能。
安全地储存毒液
射炮步甲、水母和毒蛇都采用第一种策略。
在射炮步甲体内,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腔室,各盛放着一种化学物质。当甲虫受到威胁时,两个腔室的阀(fá)门会同时打开,两种化学物质流出并结合在一起,瞬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高温喷雾。
水母身体中有刺细胞,会把毒液安全地包裹在刺细胞里的刺丝囊中,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
而毒蛇则把毒液储存在头部的一个隔间中,这个隔间只有一个出口——牙齿,当它咬住猎物时,毒液从牙齿流入猎物的身体中。
身体自带解药
毒蛇也采用第二种避毒策略:自带生化抗性。例如,响尾蛇会制造特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与血液中的毒素结合,消除毒性。
箭毒蛙是剧毒之王,有的箭毒蛙一只所含有的毒素可以致10个成年人死亡。它们的毒素并非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于它们猎食的小型动物,如螨虫、蚂蚁。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箭毒蛙体内累积,并在它捕猎时释放到猎物体内。那么,为什么箭毒蛙不会中生物碱的毒呢?
我们可以把生物碱能影响的生物分子想成一个锁,而生物碱是一把钥匙,当用这把钥匙开锁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导致生物体瘫痪、休克,最终死亡。
但是,如果你换了一把锁,原来的钥匙也就失去了作用。而箭毒蛙就是这样让自身的基因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换了锁,以至于生物碱无法开启以上的生化反应过程。
防毒和放毒的军备竞赛
这种对毒素的抗性不仅存在于分泌毒素的动物体内,也存在于那些猎食有毒动物的捕猎者体内。袜带蛇的猎物包括蝾螈,而蝾螈带有神经毒素,于是,袜带蛇进化出了相应的抗毒性。这意味着,只有毒性最强的蝾螈才能在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而对袜带蛇而言,只有抗性最强的个体才能在饱肚的同时不被毒死。这就像一场军备竞赛,两个敌对物种不停升级自己的对抗能力。
这种“军备竞赛”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蚱蜢鼠通过其神经系统的基因改变,可以抵抗蝎子的毒液;
角蜥拥有专门的血浆,抵抗收获蚁的毒刺;
海蛞蝓吃水母的刺细胞时,用黏液中的化合物阻止毒素与身体发生反应,并将毒素用作自己的防御武器;
蟾蜍(chán chú)吞食射炮步甲几小时之后会把它吐出来,不仅甲虫还活得好好的,蟾蜍竟然也会在胃部被甲虫那强腐蚀性溶液喷射后存活,这种喷雾可把达尔文折磨得够呛。蟾蜍和射炮步甲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至今还是一个谜。
1.《【蝾螈毒素】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会中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蝾螈毒素】有毒的动物为什么自己不会中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