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

【成吉思汗鱼】身长10米的喀纳斯湖怪,是在守护成吉思汗的陵寝和宝藏吗?

中国各大湖泊中最有名的是喀纳斯湖。

喀纳斯蒙古语的意思是“峡谷之湖”,当地人称之为“喀山湖”。也就是说,锅底湖是以锅底形状命名的。

喀纳斯湖坐落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脉,北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东连蒙古,位于边境小县布尔津境内。

月亮湾中的脚印

从布尔津县城出发,沿着喀纳斯河北上,河岸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接近喀纳斯湖之前,在河中央的一块弯弯曲曲的沙洲地带,形状似龙,张牙舞爪,欲腾空而去,因此被称“卧龙湾”。

这也是一个湖。

湖中小岛景色秀丽,湖口进水处巨石抵中流,激起千层浪,玉珠飞溅。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桥飞架东西,站在桥上向北是一平如镜的卧龙湾,向南是奔腾咆哮的喀纳斯河。

从卧龙湾沿河流继续北上约一公里,在峡谷中有一个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上的一颗明珠,美丽静谧的月亮湾是喀纳斯的标志景点。

河湾中间有两块酷似脚印的小沙滩,传说是嫦娥姐姐奔月时留下的,也有说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谁知道呢,反正是个脚印而已。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途经喀纳斯湖,见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暂住时日,休整人马。大汗喝了湖水,觉得特别解渴,就问手下将领这是什么水。有一位聪明的将领答道,“这是喀纳乌斯。”蒙古语的意思是“可汗之水”。众将士便齐声答道,“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说,“那就把这个湖叫做喀纳乌斯。”

在喀纳斯湖边住着一个由1000多人组成的部落,他们长期与世隔绝,保存着非常独特的生活习惯。这些土著居民说自己是图瓦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是这位英雄在西征途中把他们留在这儿的。如果你不相信,他们会指着月亮湾中的两块陆地对你说,“看,这正是成吉思汗马踏留下的脚印。”

400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保留着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较强的氏族血缘观念。他们在这里守护着一个关于成吉思汗的惊天之秘。

成吉思汗的宝藏

成吉思汗东征也掠夺了巨额财富,但这些宝藏最终去哪儿了,无人知晓。

或许,图瓦人能解开这个谜团。

继续北上10公里左右,就到了喀纳斯湖。湖畔四周雪峰耸峙,绿坡墨林;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桃源仙境亦不过如此。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但却是有名的变色湖,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夜换变着风采,更随着季节变换颜色:晴天深蓝绿色,阴雨天暗灰绿色;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湖水会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每当雨过天晴时,湖区云雾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尤其是七、八月份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赏佛光奇景。

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南北长24公里,东西平均宽度近2公里,湖水最深198米,面积46平方公里。

人们习惯把形如弯月的喀纳斯湖,划分为一道湾、二道湾、三道湾和四道湾。

湖的最北端又叫湖头,这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有两公里长的枯木长堤,湖中的浮木被强劲谷风吹着逆水上漂,在湖头堆聚而成的。

湖头的枯木长堤

湖头三角地带是沼泽草甸,天鹅、大雁、黑颈鹤等珍禽游乐于此。

喀纳斯湖比新疆著名的博格达天池面积大12倍以上,也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深的高山湖泊。

亿万年前的中亚腹地,几乎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古地质板块的剧烈运动,逐渐在中国新疆最北端隆起了气势磅礴的阿尔泰山脉。第四纪冰川之后,经过漫长的冰川刨蚀,又在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峡谷中,留下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

20万年以来,喀纳斯湖一直像一滴翡翠,被悄悄掩藏在茫茫群山之中,人世间的沧桑变换、翻云覆雨都未曾打破过这里的宁静。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一个巨大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也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景区。

喀纳斯区位的独特性、生态的唯一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美,被誉为世界罕见的“人间净土”。直到上1980年代初一批护林员来到了这里,一个隐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1980年,“水怪”的目击消息刊登在《光明日报》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此后,不时也有游客声称见到“水怪”,这水怪被称为“喀纳斯水怪”。

世界上有很多关于水怪的传说,但是,这些传说后来都被证明:要么是某种形式的误认,要么就是有人制造的闹剧,几乎没有哪个地方的传说可以经得起长时间的推敲。人们可以轻易把河中怪物的故事,视为民间的牛鬼蛇神,或是归类为渔夫的奇遇。

然而,有一个地方却非常特别,在喀纳斯湖这个风光如画的地方,水怪的传闻似乎越来越接近现实。

在2012年6月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一段,“新疆喀纳斯湖再现神秘水怪,掀起巨大浪花”的视频。

这段视频是新疆喀纳斯景区工作人员王宏桥等人于21日早晨6点30分,在喀纳斯湖边观鱼台山顶,拍摄云海奇观时拍到的画面。

一行人突然发现水面上有异常的波纹,于是他顺着第一个目击者指的方向,用DV拍下湖面景物。拍下来仔细一看,就是以前曾经有人报道过的,所谓“水怪”的波纹。他们看到的是3只疑似“水怪”的身影。

而到了7时17分,水面上又出现了3只游动的疑似“水怪”,在前进了数百米后,逐渐接近前方的三只“水怪”。到8时39分,疑似水怪的白色亮点开始掉头向东,遂消失无踪。

喀纳斯湖到底有没有水怪?如果有,又是何物作祟?而图瓦人又在此守护着什么秘密?

早在1970年代一个初冬,3位牧民赶着生产队的一群马,准备从结冰的喀纳斯湖下游通过湖面。不料,冰冻得不结实,“哗啦”一声巨响,冰塌下去,一群马都掉进了湖里。过了几天,湖水又结冰,冰下面有几匹马清晰可见。牧民们砸开冰,打捞上来几匹死马,其余的马连尸骨都不见了。

到了来年开春时湖冰解冻,河水又流淌着,但掉进湖里的马,连一块骨头都没有浮出水面,在河的下游也没有出现马的尸骸。显然,马匹是被吃掉。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早期喀纳斯湖里的鱼特别多,而且很大,当地的老者见过两米长的大红鱼。冬天在湖面上,打开一个冰洞,就会有鱼从洞口跳出来。大红鱼不吃素,将马的尸体吃掉也没有不可能。

但喀纳斯自古就有巨形“湖怪”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牧民把十几匹马赶到喀纳斯湖边放牧。

天气非常好,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草原,牧人躺在离湖边较远的一片草地上,草香醉人,渐渐地不可抗拒的睡意把他带入了梦乡。十几匹马或香甜地嚼着青草,或跑到湖边饮水。

但等牧人醒来时,马群不见了。

牧人的心里紧张了,他急忙奔到湖边一看,立刻惊呆了:只见湖边的水被染成一片血红色,岸边还遗留着一些杂乱的马蹄印。

惊恐中,牧人没敢在湖边久留,急慌慌地跑回家去了。

据说,那喀纳斯湖怪硕大无比,出没无常,一口就能吞掉一头牛犊,它时常在湖边偷袭吞食牛马。

相传在十九世纪末,一群从俄罗斯过来的白俄人,住在喀纳斯湖畔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个强悍的俄罗斯汉子下湖捕到一条“大红鱼”,竟有好几吨重,鱼头骨可当大锅盛东西!他在茫茫的雪地里牵着17匹马驮运,运了3天3夜,还没能运完一条鱼,于是他不得不忍痛丢下不少鱼肉。

到了1931年,有一位牧民正在湖边放牧,突然听到湖中发出“隆隆”的声响。牧民一惊,急忙放眼向湖中望去,刚才还平静的湖面上骤然掀起了巨大的波浪,浪花飞腾翻滚。在阳光闪耀下,一群从俄罗斯过来的白俄人,住在喀纳斯湖畔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个强悍的俄罗斯汉子下湖捕到一条“大红鱼”,竟有好几吨重,鱼头骨可当大锅盛东西!他在茫茫的雪地里牵着17匹马驮运,运了3天3夜,还没能运完一条鱼,于是他不得不忍痛丢下不少鱼肉。

图瓦人俄尔德什(音)家住喀纳斯湖区,他是当地图瓦文化的象征。他用一根草吹奏的音乐,可谓世间一绝。他说,1956年村里两个牧民米提和巴肯在湖边找牲畜时,在一道湾处看到一条很大的东西,光露出水面的尾巴就像搭毡房的毡子那么大。

村里还有一个叫乌逊的老人,在1950年代乘木筏横穿喀纳斯湖时,在湖中心他发现木筏下面一米多深的水中,有条很大的鱼,身体有些白,仅一片鱼鳞就有洗脸盆那么大。当时他害怕极了,便一动不动地躺在木伐是任其漂流,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才敢爬起来。

老猎人回到家惊魂未定,便在山上修起了一座敖包,用来供奉水怪,以后每到特殊的日子,他都要携带儿女前来祭祀。

图瓦人说,其祖辈曾组织过2次猎捕湖怪的大行动。

一次制作了一只大铁钩,以牛头为饵,牛皮为绳,将绳的另一头用20匹马拉着。等了一天,湖怪上钩了,他们便赶着马拉动,走了没多远,20匹马累得口吐白沫,他们只好将皮绳绕在几棵大树上,刚系好,绳子便断了。第一次行动失败。

另一次是宰杀了十多头牛,用牛皮绳制成一张大网,用五只小船拖着大网绕湖而行,结果船沉网破,此次行动又以失败而告终。

喀纳斯水怪最早的目击者之一,是一名叫金刚的护林员。

1980年8月1日那天,金刚到湖头的林区去巡视,当时他把船拴在岸边。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突然在湖面上看见了一个漂浮的物体。

一开始金刚还没怎么在意,不过等走近看清楚一点,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个物体和船的距离约有4、5百米远,初步判断长度有船的2倍,大概有15到16米长。

喀纳斯湖水怪,大红鱼

这是他第一次在喀纳斯湖里看到如此大的漂浮物。

更让他吃惊的是,那个东西似乎还是活物,一晃一晃地在动。这个物体只露出了一个黑色的脊背,一直在缓慢地移动。

当时金刚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呢,赶紧叫来同伴,让同伴来看看这湖里到底是什么东西?此时,金刚和同伴决定在靠近点去看看。可惜这时候天已经暗了下来,虽然两人一溜小跑,可等他们跑到湖边的时候,湖面上只剩下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最后金刚还是没能够搞清,湖中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奇怪的是,当第2天再来观察时,那个物体却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刚回到单位,他把昨天看到的怪事跟同事一说,没想到同事们都觉得他大惊小怪,大家都猜想那是漂浮的木头。

金刚看到的物体会不会是枯木?

因为在喀纳斯湖上游的湖头部分,经常会堆积一些枯木,并漂有很多动物的尸骨,在这里造成恐怖现象。

但是,为什么那些枯木没有顺流而下,反倒沉积在上游呢?如果不是怪物,那又会是什么呢?

一晃2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就在大伙都快忘记这茬事的时候,这年秋天那个东西又出现在了金刚的眼前。

有一天金刚正骑着马巡山,无意间他往湖里扫了一眼,结果又看到了2年前看到的那个怪物。当时金刚差点没叫出声来,这回他可看清楚了,湖中间那个东西不光在动,而且还在水里起起伏伏。

金刚决定这次一定要搞清楚这家伙的底细,至少得把它给拍下来。

可金刚再一摸身上,糟糕!出门的时候既没带望远镜,也没带照相机,那怎么办?

幸好,湖边就有当地牧民的帐篷,金刚打马就往帐篷奔了过去,打算到牧民家借用望远镜或照相机。

可等他跑进帐篷,把在湖里看到怪物的事跟牧民一说,牧民不但没显出惊奇,一向慷慨大方的他们还变得小气了,说啥也不肯把照相机和望远镜拿出来。

牧民还警告金刚千万不要去惊动它。

而当他把这件事告诉当地的一个老人后,更是遭到了严厉的训斥,老人似乎对水中的怪物了如指掌,却叮嘱金刚不许外传。

这让金刚十分意外和迷惑,这些老人似乎在刻意地隐瞒着什么秘密?

金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土著居民的身上,他隐隐觉得从他们口中,或许能得到一点水怪的答案。

望着英雄策马飞驰而过的这湾湖水,身为蒙古人的金刚也感到一丝骄傲,但他更想弄清楚的还是湖水中那个神秘的影子。

图瓦人冬季的交通工具

金刚驱马来到山林中一个偏僻的村落,为的是寻找一个名叫布土松的老人,老人当年已经76岁,她不识字,一辈子也没有下过山,但在她的大脑里存放着一部图瓦人的历史书。

和当时上山的人一样,金刚当初也问她关于水怪的事,老人一般都委婉地摇摇头,问得多了,她也会说一点大家都知道的。

如果人们再进一步追问水怪的事情,老人就保持缄默,唯一还可以向你倾诉的就是手中的那把木琴。

老人的琴声低哑,旋律简洁,但却潜藏着一丝哀婉和神秘。为什么她不肯再透露一点水怪的细节呢?

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之后,金刚渐渐理解了老人的心情,她不能把他们的“湖圣”讲给外人。

原来图瓦人相传:成吉思汗驾崩之后,遗体就沉在喀纳斯湖中。图瓦人作为当年成吉思汗的亲兵,就留在喀纳斯湖中,世代守卫王陵。“湖怪”就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湖圣”。

据史书记载,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路过阿勒泰草原的时候,他的马队正是从喀纳斯经过,而那些草原石人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遗留下来的;再从图瓦人的生活习惯和相貌来看,他们的确和蒙古人非常相似,所以说他们很可能是现代蒙古人的一支。

但专家们也从遗传基因的角度指出,他们的遗传基因应该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

在图瓦老人的故事里,还有两个传说似乎和水怪有关系:

其一,据说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被他誉为金色的阿勒泰草原。当这位一生叱咤风云的汉子策马来到阿勒泰时,他突然被这里的宁静和美丽所震慑,虽然这并没有阻挡他西去撕杀的脚步,但他却说,他希望死后长眠于此。

其二,成吉思汗最喜欢的臣民,是善良诚实的图瓦人。他曾下过一道密令,将死后的遗体交给图瓦人。

那么,当这位旷世豪杰在攻打西夏的征途中坠马而死之后,他的遗体是否就被悄悄地运回了阿勒泰,而后又被埋葬在喀纳斯湖边了呢?

旷世豪杰成吉思汗

为了让英雄的魂魄长存,又担心后人来困扰他,因此图瓦人编出一个水怪的传说,来震慑四方?

答案金刚不得而知。

成吉思汗死后究竟被埋在哪儿,一直是一个困扰世人的谜团,而神秘的喀纳斯湖成为这个谜底的又一选择。

但这毕竟只是一些猜测,或许从现实中更能找到某些合理的依据。

图瓦部落长期封闭在与世隔绝的山林中,生存能力非常脆弱,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为了抵御外界的侵入,他们真的需要创造一个神灵来护卫自己。

在图瓦人当中,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在上个世纪初,有一群俄罗斯人从群山的北边翻越了过来,说是要寻找他们丢失的马匹。当他们来到喀纳斯湖边的时候,他们被图瓦人拦住了,说是喀纳斯湖怪吃了他们的马。

这个谎言化解了一场干戈。

或许水怪的传说借此被图瓦人继续扩大,成为了他们的守护神。

护林员金刚确实在湖面上看到过不明物体,所以他认为即使是图瓦人的传说,也一定和水下的某种东西有关。当地人也知道湖水里面存在一些神秘的东西,是他们的保护神,而且被尊称为“湖圣”,因此当地流传了许多关于水怪的传说。

当地图瓦族也有人说,曾看到过一个一米长的背鳍,但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护林员金刚的发现,因光明日报的传播,使得水怪的传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整个阿尔泰地区都吵得沸沸扬扬,不仅如此,全国都开始关注喀纳斯水怪的消息,许多探险者声称要去喀纳斯捕捉水怪。

此时,有两个勇敢的猎人决定去捕捉一个水怪。他们扛着一杆猎枪,来到了湖边水怪最常出没的地方。

一开始,他们守侯了好几天都一无所获。直到一天中午,他们无意中发现湖水拍击岸边的浪花有些异常。猎人们向湖中望去,一个巨大的浪花正在湖面形成,而在这浪花的下面,有一个红褐色的影子在舞动。“砰砰!”据说,枪声响过之后,硝烟慢慢散去,湖面上除了哗哗的水声,什么也没有留下。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岸边的两个猎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尼斯湖水怪

与此同时,在英国苏格兰高地一个叫尼斯湖的小地方,同样因为水怪的传闻,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这东西半球的两个水怪似乎在遥相呼应,搅得整个地球惴惴不安。

在沸腾的传言和新闻炒作背后,受害最深的就是湖区的居民了,他们对水怪由崇敬逐渐变成了恐惧。白天,牧民不敢轻易到湖边去放牧。太阳落山后,他们早早就把牛马圈进护栏,全家人躲进木屋里。深夜,哪怕有一丝风吹草动,听到一声牛马的鸣叫,他们都会心惊胆颤。

那么,在喀纳斯幽暗的湖底,是否潜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凶猛水兽呢?

这次目击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加上之前的种种传闻与目击事件,使得人们相信,喀纳斯湖里面真的有水怪存在。

为了证明情况是否属实,不久之后,一支科学考察队将来到喀纳斯,他们能给恐慌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解释?

1985年夏天,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新疆喀纳斯,目的之一就是考察喀纳斯湖里面是否真的有水怪存在,领队是新疆大学生物系的教授向礼陔。

最初,他们在湖边巡视了几天都一无所获。

可是,一天早晨,湖水的声音却突然有了变化。湖面上涌起一阵浪花,浪花下面有一个巨大的影子在游动。在望远镜里,向礼陔隐约看到一条红色的巨兽缓缓游过,并迅速消失了。

第2天,考察队成员又看见在水下面,有几十个东西在动,后来有一百多个,背是红棕色的。这些大鱼的影子都硕大无比,估计长度10米开外,考察队暂时把看到的东西称作“大红鱼”。

第3天,新疆环境科研所袁国映和同伴们,也看到了蓝绿色的湖面上有很多红褐色的圆点,像蝌蚪一样的鱼头,并在湖面上形成很多巨大的影子。其中,有些影子还可以隐约看出鱼的形状。

借助于望远镜,考察队员们基本上都肯定那些红色斑点就是大红鱼,总共有大约60条左右的大鱼。事后,人们对照片进行了分析,将水面上的斑点和岸边的树木做了比较,发现最大的斑点长度约有树高的2/3,而湖边的落叶松和桦树,大多高15米以上——照这样估算,湖中的大鱼可能有10米长。

当然,淡水鱼的这个长度令人匪夷所思。

迄今为止,人们知道最大的淡水鱼类是产自中国的鲟鳇鱼,它的身长可以达到7米左右,体重可以达到一吨。而专家们在喀纳斯看到的大红鱼长度,却是鲟鳇鱼的2倍多,几乎可以和海洋中最大的生物鲸鱼相媲美。

如果这是真实的,在喀纳斯发现的大红鱼,绝对称得上是世界淡水鱼之最。

跟陆地动物不同,水生动物靠水来支撑身体,地心引力不会限制它们的生长。

对鱼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食物,如果食物充足,鱼就会不断地长大,科学家称为无限生长。一般金鱼的寿命不超过5年,而有些其它的鱼的寿命超过一世纪,这段时间足够累积可观的体重。

简单来说,鱼的身体可以随时间不断地长大,有时也真的会长到非常巨大,而深水是最佳藏匿地点。

惊人的发现,使得队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估算方法并不科学,而且水中的物体通过光线折射也会造成误差。

为了证明这是真实的,最好是捕捉一条大红鱼来测量。考察队员打制了巨型鱼钩,在特大号鱼钩挂上一只大羊腿作诱饵,一根长近3米的原木作浮漂,用坚韧的尼龙绳做鱼线。

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水面下影影绰绰有鱼游过来。但没有一个咬钩,只是看见有一条大鱼经过浮漂旁边,并了游过去,长度大约是浮标的3倍,也就是说那条鱼将近9米长。但是,这些鱼非常狡猾,无论是羊腿做鱼饵,还是用活的野鸭子当诱饵,结果都还是一无所获。

虽然没有捕捉到水怪,但是,专家们一致认为它肯定是一种鱼类。

早在1980年,由新疆自治区政府牵头,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喀纳斯综合考察队,曾经对喀纳斯湖区组织过一次生态考察。根据考察队先后两次捕捞情况,喀纳斯湖中大致有8种鱼类:除去小型的食草性鱼类,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4种鱼身上,它们分别是江鳕、北极茴鱼、细鳞鲑和哲罗鲑。

通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大家一致把焦点投向了哲罗鲑。

首先,哲罗鲑肚皮白色,身上有红色的斑点,成年后红色的斑点会更加明显。在繁殖季节,皮肤呈红褐色,这也正好符合众多目击者看到的水怪的颜色。在和诸多“水怪”目击者求证后,他们大多认为看到的东西很可能是大鱼,水中的黑色影像是鱼的脊背。

其次,哲罗鲑也是4种可疑对象中最凶猛、体型最大的,身长在一米以上,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公斤的个体;而且生性凶猛、行为诡异。

这种鱼体形狭长而背厚,略呈圆筒状,头部扁平却很大,血盆大口里的牙齿却有倒钩,钩尖几乎整个向后平伸,甚至连上下腭和舌头上也有倒刺,连接腭部的强劲肌肉,咬住猎物,猎物很难逃脱。它们是非常适应在急流中掠食的生存方式。

哲罗鲑也很漂亮,身上有美丽的花纹,这些斑点在多岩的河流里当然是很完美的伪装,可以轻松融入背景当中,成为非常隐匿的掠食鱼类,捕食鱼类及依水生活的蛙类、蛇类、啮齿类和鸟类等。

哲罗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

哲罗鲑是一种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是世界稀有的冷水鱼种之一,是亚洲北方人较为青睐的美食,其味比热带鱼、海鱼,以及一般江河鱼类更鲜美,故用来包饺子、汆丸子、烩鱼片等佳肴。

神秘的喀纳斯湖怪

在邻居的蒙古国,有另一则关于哲罗鲑的故事:

哲罗鲑受困冰中,由于体型巨大,牧人居然能靠割下一片片这条活鱼的肉吃熬过严冬。然而,当春天降临,这条巨大的哲罗鲑居然爬上陆地,把牧人全吃下肚。

故事固然牵强,但它们体长可达4米,口中则长满尖针般的牙齿,而且像鲨鱼牙齿一样有倒钩,所以任何猎物被咬到都无法挣脱。

在蒙古的偏远荒野,这里的人似乎对吃鱼或钓鱼都一窍不通,因为蒙古人没有吃鱼的传统。蒙古人大多是佛教徒,不杀生,而且相信杀鱼会带来厄运,而且很多人也信奉一种历史更悠久的神秘宗教。这种异教信仰远源自成吉思汗以前的时代。

喀纳斯湖有数以万计的一寸长小红鱼,这些是细鳞鲑和蹲鱼的鱼苗。虽然这里有危险的掠食动物,但对小鱼而言,这里其实是最安全的地方。

而哲罗鲑喜欢快速流动的水域,因为最适合伏击猎物。它们一般藏身于激流岩石后较平缓的漩涡中,尤其是像喀纳斯湖头这样的地方,等待食物自投罗网,此时往往会露出独特的红尾巴。

哲罗鲑很有地域性,会用外露的牙齿攻击人和其他动物。但似乎平静的湖水不适合哲罗鲑狩猎。湖水清澈得令人心醉,可看见各种鱼,但都是哲罗鲑的食物。茴鱼是很漂亮的鱼,它们是蹲鱼的表亲,但它们却是哲罗鲑的主食。

被称为小红鱼的细鳞鲑是很健壮的鱼,体型娇小却力气惊人,是哲罗鲑的表亲,虽然非常强壮,却也是哲罗鲑的食物。大型哲罗鲑会先吞下其头部,再整个吃掉它们。

每年湖水冰封长达半年时间,只有强悍的生物凭借可取得的一切食物努力求生,才能在这片水域生存。和热带河川比较,这里更难以生存,因为几乎没有食物。哲罗鲑是很凶猛的掠食动物,听说它们喜欢活猎物的尖叫声,尤其喜欢吃下水游泳渡河的草原土拨鼠。

不过,即使是把喀纳斯水怪认定为哲罗鲑大鱼后,仍有一些疑问难以解释。

过去人们捕捉到的哲罗鲑最大记录却只有4米,为什么这次看到的哲罗鲑却如此巨大,达到10米以上呢?这让考察队也感到疑惑,于是向礼陔写了一篇论文,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众,论文一发表立刻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在喀纳斯发现的长度达到10米以上的哲罗鲑,已经严重超出科学家们的经验范畴。

长期从事水产资源调查的学者任慕莲,对哲罗鲑能够达到10米的长度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根据鱼类生存环境和身长的特定公式进行推算,喀纳斯湖中鱼类最大的体长是3米73,体重506公斤,不可能会到10米以上。

喀纳斯湖只有4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它怎么能养活上百条那么大的鱼呢?这些鱼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任慕莲决定进行一次亲身考察,他计划捕捞哲罗鲑,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他能成功吗?

1988年7月12日,任慕莲和同伴来到了喀纳斯湖。捕捞哲罗鲑必须是在晴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基本上都能看到它们出没。

但开始的几天却阴雨连绵。直到7月25日,天空中的阴云才渐渐散去,考察队开始了他们的捕捞计划。

他们把喀纳斯湖分成6段,逐个地进行捕捞。但是,喀纳斯湖有188米深,鱼网应该布置在哪个深度呢?又该如何进行捕捞呢?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队员们首先布置了底网,从湖水的底部开始捕捞。但是,他们一条鱼也没捞到。实际上,188米下面是不可能有鱼的,要有也应当是在中上层。这从哲罗鲑口形上面也可以看出来,它的口形是下颚略高于上颚,也就意味着它在水层表面,吃上面的鱼。

根据哲罗鲑捕食上层食物的特点,考察队重新把捕捞的深度确定在60米深度以上,这次他们终于有所收获。然而,让考察队失望的是,他们捕捞到的哲罗鲑都非常小。捕捉了整整6天,每天都有十来尾鱼,一共捕到59条鱼。最大的一条鱼,不包括尾巴,也只有70多公分,重量不到10斤。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哲罗鲑生性诡异,会不会那些大一些的哲罗鲑老奸巨猾,都躲开了渔网呢?

专家认为,实际上哲罗鲑会躲网,它们在白天很容易躲网,但到了晚上就不太好躲网了。而问题是,这些鱼在上浮的时候,恰恰是在天气晴朗的正午时分。

权衡利弊,在夜间捕捞好像效果好一点的,于是,考察队都是第一天下网,第二天再去收网。在捕捞哲罗鲑的同时,考察队也做了观测的准备,把20根4米长的白色木杆子,放在观鱼亭下面的湖水里,因为哲罗鲑的目击事件主要在这一区域。

这次也观测到一条大鱼的影子从木杆旁游过。当时任慕莲还在湖边亲自布置下网,听到上面已经人声鼎沸,他赶紧赶到山坡,看到的确有一条鱼总是在湖边儿上活动,而当作参考标志的木干就在它附近,但这条鱼的长度不超过4米。

在两个月的考察时间里,考察队捕捞到的最大哲罗鲑只有70厘米,观测到的最大的哲罗鲑不足4米,这印证了任慕莲此前的推算结果。

但是,为什么能够观测到4米长的大鱼,而捕捞到的却不到一米呢?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捕捞的这种手段的局限性,而观测又受时间和天气以及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所以,仍然不能排除有巨型哲罗鲑没有被发现的可能。

1988年的考察总共进行了两个月,任慕莲一行的结论是这里的哲罗鲑长度不会超过4米。有趣的是,在这次考察之后,目击事件似乎也随着考察结束而逐渐冷淡下来。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旅游开发造成的。

在曾经观测到水怪的水域,整个夏季游艇都在不停地来往穿梭,极有可能影响到水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不能排除巨型哲罗鲑存在的可能。

而喀纳斯湖怪的传闻,并未就此而平息。

2003年的9月27日,这一天,天空中阴云密布,湖面上阴风四起。坐在小艇上的巴扎尔别克正准备返回湖区,同行的还有景区管理局干部赛力克、派出所干警康南北,当他们行进到二道湾时,“湖怪”出现了!在前方约200米处,连续两次出现了不明黑色庞然大物跃出水面的奇观。一次是椭圆形怪物垂直钻出水面,其头部离水面约有10米落差;另一次是横向跃出,在没有完全离开水面高度的情况下,身长足有5到6米。两次间隔也就在几十秒内。

“湖怪”掀起了强烈的水波,声似海潮初涨。突见奇景的几个人都惊呆了,也很恐慌。此时,湖面上的风声更加紧迫,两岸上的丛林里也传来阵阵野兽的怒吼,于是他们掉转船头,沿湖一边迅速返回码头。

上岸之后,惊魂未定的他们这时才发现脚下的大地也在颤动。

赛力克事后表示,因为自己当时正在走下码头,但根本就走不动,摇摇晃晃的。然后到了湖边上,人家都说地震了。在喀纳斯工作已经3年的巴扎尔别克说,以前对有没有“湖怪”也是半信半疑,这还是他头一次看见“湖怪”,只可惜当时是在工作,手边没有照相机或是摄像机。

据中国地震台网的监测,在中俄边境的交界处发生了里氏7.9级的大地震。

会不会是地震使得那个久未露面的怪物又重新出现了呢?

时隔不到两年,2005年6月7日,一群来自北京的游客在喀纳斯湖面上乘船游览,当船行进到三道湾附近时,离船200多米远的水面上突然激起1米多高,20多米长的浪花。

突然出现的浪花从岸边,快速地向湖心方向涌动。

紧接着人们发现,原本连在一起的不明物体变成了两个,一前一后。这些都被名为李筱陵的教师用录像机拍摄到了。

实际上,当时摄像机打开之后,她从镜头里看的时候,拉长焦距看到的就比肉眼看到的更清楚一些。她看到一条很大很大的鱼,也能看到“鱼鳍”露出来,在一波一波地往前游。

将李筱陵拍到的这段录像慢放,可以看出在水面下确实有一个巨大的影子。通过反复播放,隐约能够看出水下的阴影是一个整体。

有的画面还能清晰地看到,露出水面的三角形很像鱼的背鳍。

事后,李筱陵用摄像机做了一个参照,比如相距200米远的地方,物体在取景器里有多长,然后依此比对录像中的不明物体,应该有10几米到20米长。

此前的2004年6月9日,游客房伟和同事在喀纳斯旅游。在半山腰,她看到水里有两个很亮的光点,一闪一闪的。想起以前听说喀纳斯有“水怪”的事,就叫来同伴看个究竟。

“我和四、五位同事停下脚步向湖心看,真的有东西在游。不是一条,而是四条,从喀纳斯一道湾方向往二道湾方向游去,游过的水面划出两道长长的水痕。它们的头一会露出水面,一会又沉到水里。最大的至少有7米,小一点的也有5米多。我立即拿出相机拍下了照片。”房伟的丈夫这样说。

在他们拍到的“水怪”照片中可以看到,喀纳斯湖水面上的确有个像鱼样的物体在往前游,遗憾的是所拍的画面看不太清楚。房伟的丈夫后悔得直摇头,“当时太激动了,忘了还有个摄像机。”

喀纳斯湖怪

据称,当时还有其他十来个游客也看到了“湖怪”,都拍了照。如果录像和照片中的影子真的是哲罗鲑,而且长度也能达到在10到20米之间,按照鱼类体重和体长的关系来推断,15米的鱼就有30吨,这完全可以像海洋的的鲸鱼。

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大是小,都要有新陈代谢。如果喀纳斯的哲罗鲑能够变异达到10米以上的长度,那么它们吃什么呢?

早在1988年,任募莲就对喀纳斯湖水中的生物含量进行过调查,发现这里最高水温只有16摄氏度,属于冷水湖泊。因此,湖水中的生物量并不丰富。虽然喀纳斯湖水中的营养并不多,但这里却保持着很好的原始状态;另外,喀纳斯湖是吞吐湖,上游有两条河流持续不断汇入喀纳斯湖,养分虽然少,却是持续不断地供给。加上冷水鱼类对食物的需求本身就少,因此,这里生存着大量的小型鱼类。

研究喀纳斯湖“水怪”的专家袁国映研究了这个录像说,“我认为从这个画面来看肯定是哲罗鲑。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就是大鱼在追着小鱼,追到了水面上。”

早在1980年考察的时候袁国映就看到,在夏天的时候,湖边有黑压压的几万只小鱼挤到一起,叠罗汉一样,用脸盆就可以舀上很多,这种现象说明底层食物链的生物量巨大,能长成大鱼的底层食物链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湖水中小鱼的数量很多,但巨型的哲罗鲑是不可能以这些小鱼为食,就像人吃蚂蚁一样,很难果腹。

对此,袁国映的解释是同类相残:大的哲罗鲑必须要吃比它小一点的哲罗鲑,它才能生存,因为太小的不够它塞牙缝,不够它一年足够的食物。也就是大的鱼吃比它小一点的鱼,吃一条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

当时向礼陔教授看到的哲罗鲑不止一条,这些哲罗鲑就算没有10米,也没有7、8米,但在湖底的深处,是否还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它们?

也许,在湖底还有一条身长10米的巨型哲罗鲑,它在捕食3、4米长的中型哲罗鲑。

但质疑者又会问,“哪里来的那么多中型哲罗鲑啊?可能才那么几条,用不了几天就吃完了!”

因为中型哲罗鲑也很“巨大”,巨型哲罗鲑完全可以将近百天都不用进食。靠这样,巨型哲罗鲑的生态供养问题,也就是肚子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了。而且,很多人也曾经看到过,在剖开的哲罗鲑肚子里有它的同类。

但是,1988年在喀纳斯捕捉到的59条哲罗鲑,任何一条鱼的肚子里都没有发现有它自己的同类。这又如何解释呢?任慕莲认为,说大红鱼同类相残,是把小红鱼当成大红鱼了。小红鱼和大红鱼,对于不是专业人员或渔民来说,是不太好区分。当时的情形就是解剖了一条鱼,发现有一个红鱼在肚子里面,而看到的这个标本是小红鱼,而非大红鱼哲罗鲑。

小红鱼的生长速度要远远低于哲罗鱼,它的个体大小也没有像哲罗鱼这么大,而且它有的时候还和大红鱼相互挤在一起,而哲罗鲑就吃下了它。

隐藏在喀纳斯湖中的巨型哲罗鲑是否存在?

在自然界中,同类相残一般是处于极端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喀纳斯湖是否是这样的情况呢?

由于湖水里的同类太多,而食物来源又严重缺乏,巨型哲罗鲑不得已而做出这样的饮食习惯呢?

假设这种情况成立,哲罗鲑通过吞食同类而生长成巨大的个体,那么,这些巨型哲罗鲑又是如何繁殖的呢?

正常情况下,哲罗鲑必须要洄游到湖水上游的浅水中才能繁殖,而喀纳斯上游的河水都是急流浅滩,那些10米以上的大鱼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通过的,除了它们会飞。

对此,也有人认为是这些大鱼已经变异,并放弃了繁殖,而不再回游,终生被囚禁在大湖之中。

然而,这却是违背了鱼类天性的。

任慕莲认为,就算大型哲罗鲑被困了,繁殖率降低了,但它还是要去繁殖,这是它们的生存使命。

鱼类之所以需要洄游,主要是因为上游河流里面氧气充足,有利于鱼卵的孵化,而喀纳斯湖正好具备含氧量充足这个特点,会不会这些大鱼不需要洄游也能繁殖呢?

但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喀纳斯水怪,黄人鑫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湖“水怪”的专家之一。

黄人鑫认为“喀纳斯水怪”很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

如果说目击者看到的的确是某种水生动物,最有可能的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鱼。

在1980年的综合考察中,负责陆地动植物调研的队员们,陆续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动物品种,比如阿勒泰林蛙、胎生蜥蜴、白化熊。白化熊并不是人们熟知的北极熊,而是一种特殊的变异品种。

这也给考察队员们一个启示,在喀纳斯湖底是否也有一种普通的水生动物,经过特殊环境的异化,而变得巨大凶猛了呢?

在这次考察中,专家曾在湖面上布置了一个上百米长的大网。可第二天早晨,大网消失得无影无踪。起初,他们首先想到了是水流作用,顺着下游方向找了两天,一无所获。但当他们向上游前进时,却惊奇地发现,那个巨网在放网处上游几公里的地方!

好不容易把网拉上来后,发现网上的圆球形网漂,已经像干枣一样表面褶皱,体积有所缩小,明显是深水极大的水压造成的,这说明大网被拖拽到了数十米,甚至近百米的湖底;同时还发现,网上“捕获”了很多小鱼,还有一个巨大的破洞。

因为当地人迹罕至,基本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这些情况证明了水中肯定有大体积的、力量较大的生物。

但是,每一个物种都会有幼体存在,在多次考察当中人们并未发现喀纳斯有大型新物种的幼体存在。

如果真有人在水下拍到大鱼的身影,或许就能证实“水怪”的存在。

2004年7月,曾有潜水队在喀纳斯湖进行过潜水试验,但由于湖水大多为接近深海水温的冰雪融水,人体难以承受,下潜20米后潜水人员被迫上岸;又由于水质能见度问题,这次探险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收获。

由于喀纳斯湖上游的白湖是个碳酸盐湖泊,每年冰冻开封后,便会向喀纳斯湖倾入大量白色碳酸盐物质,使得喀纳斯湖浑浊起来。在这次探险中,有时只有等着鱼撞到潜水员的脸上,才能看到它们。对于寻找水下不明生物,基本不可能。

一般的潜水项目只有20到30米,可是喀纳斯湖平均深度为90米,最深地方达到190多米;而且,喀纳斯湖又处于空气比平原稀薄的高原上,水质密度很大,每下潜1米都会感到比平原湖泊压强更大,更加困难。

神秘莫测的喀纳斯湖怪,自1980年代“扬名”海内外之后,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了喜爱探秘的游客。

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慕名来到风景如画的喀纳斯湖希望一睹“水怪”的模样。而每当游客沐着喀纳斯湖边带着草香水气的阳光,满怀希望地想一睹湖怪的模样,却总是失望而去,目睹湖怪是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

一方面是来自各层次目击者的充足证据,一方面是来自鱼类研究专家的强烈质疑,究竟谁更接近真实呢?

在喀纳斯幽深的湖底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随着喀纳斯“湖怪”的深入人心,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仅在2005年8月至10月的高峰期,阿勒泰机场每天起降的班机达到30个架次以上,旅客日吞吐量在近3000人。

每当进入盛夏,喀纳斯湖便迎来旅游旺季,当时每天接待游客量都在3000人左右,最高达3500人之多,用“游人如织”来形容毫不为过。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当年就为喀纳斯景区带来了超过1亿5千万元的旅游收入。而仅仅两年之后,也就是在2007年1至8月,阿勒泰机场共起降班机2700架次,吞吐游客近20万人。

喀纳斯机场也于2010年7月3日开航,当年旅客吞吐量8万多人次,而这个机场每年仅开放4个月,从6月初开航,十一黄金周后结束停航。

在2012年,喀纳斯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3万人次。而到了2014年上半年,喀纳斯景区不得不向400余家旅行社发出通知:在今年旅游旺季期间,核心景区将最多每天出售8000张门票,从此拉开“高峰限客”达序幕。

或许,喀纳斯从此不再需要水怪传说了。

1.《【成吉思汗鱼】身长10米的喀纳斯湖怪,是在守护成吉思汗的陵寝和宝藏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吉思汗鱼】身长10米的喀纳斯湖怪,是在守护成吉思汗的陵寝和宝藏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2224.html

上一篇

【布丁仓鼠】喂三对情侣仓鼠吃羊奶布丁,它们像约好一样,母仓鼠集体不吃

【成吉思汗鱼】购买观赏鱼不要被自己眼睛欺骗,回家一看鱼太大,一缸根本装不下

【成吉思汗鱼】购买观赏鱼不要被自己眼睛欺骗,回家一看鱼太大,一缸根本装不下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各位,御友们大家好,我是养鱼老岛。和大家一起轻松地养鱼,松散地养鱼,请渔民们关注! 据我估计,很多新的鱼朋友饲养观赏鱼,密度太大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自己买很多。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眼睛骗了,这种错误其实...

【成吉思汗鱼】青岛人,你怎么能不认识龙利鱼?

【成吉思汗鱼】青岛人,你怎么能不认识龙利鱼?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在上一次会议上,在承认陈大邱假大邱的评论中,有朋友对“龙利语”表示怀疑。但是龙利鱼系海水鱼是在当地海域生产的。虽然不是特别贵,但以草鱼的名义下锅真的是很好的充电解决不了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成吉思汗鱼】钓鱼人野外生存能力真的很无敌,个个都是荒野求生贝爷的化身

【成吉思汗鱼】钓鱼人野外生存能力真的很无敌,个个都是荒野求生贝爷的化身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钓鱼不仅可以调整心态,培养情绪,还可以开发钓鱼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尤其是野外钓鱼,更成激发出钓鱼人无与伦比的美食造诣。各种神奇而又奇葩的美食,让各路吃货大跌眼镜。原来钓鱼人不仅仅会给水中难伺候的鱼儿...

【成吉思汗鱼】盼望着,盼望着,鄂尔多斯海洋馆二期来了……

【成吉思汗鱼】盼望着,盼望着,鄂尔多斯海洋馆二期来了……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鄂尔多斯海洋馆二期工程 9月1日正式开始建设 9月5日上午,记者抵达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海洋馆二期工程现场,100多名工人正在这里进行紧张的工程。 鄂尔多斯海洋馆二期 将有新成员加入 它们是 ▼ 麦哲伦...

【成吉思汗鱼】除了关羽的马、大汗的狼、庄周的鱼,这些是谁的?

【成吉思汗鱼】除了关羽的马、大汗的狼、庄周的鱼,这些是谁的?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欢迎来到小王池。欢迎来到新更新的王峡谷72名英雄的新推荐服和名牌搭配。小后只回复英雄的名字就可以得到那个英雄的攻略~ 王者荣耀中的许多英雄都和动物在一起。除了关羽的马、漳州的鱼、成吉思汗的狼外,还有很...

【成吉思汗鱼】王者荣耀:代练都喜欢玩成吉思汗,打钱最快,真的没有克制办法?

【成吉思汗鱼】王者荣耀:代练都喜欢玩成吉思汗,打钱最快,真的没有克制办法?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代理王者荣耀都喜欢狼狗!为什么喜欢玩,因为真的很强,打钱太快,但是有数据,打钱最快的英雄是成吉思汗!发育良好的狼狗真是无解,躲避草丛也无解。 那么这个无解的英雄就没有克制办法了么? 现在已知阵容如下:...

【成吉思汗鱼】独家:乌兰察布黄旗海和官村鲫鱼的故事 详细记载黄旗海历史上的荣辱兴衰

【成吉思汗鱼】独家:乌兰察布黄旗海和官村鲫鱼的故事 详细记载黄旗海历史上的荣辱兴衰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照片是乌兰察布黄海路照片来源网络 土归浦站原名官村站,建于1918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电器土归浦镇。 在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以北十公里处,有一泓深蓝色的水域,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9...

【成吉思汗鱼】一条鱼拍出78万!被“舌尖”炒火的冬捕节又要开始了

【成吉思汗鱼】一条鱼拍出78万!被“舌尖”炒火的冬捕节又要开始了

成吉思汗鱼相关介绍,在那个喀嚓喀嚓喀嚓喀嚓喀嚓的冰湖里,大网已经很好了。” 古老神秘的“祭湖醒网”(嗯这一切都已成套路),跟着鱼把头踏雪寻鱼,捞起万斤活鱼,令人发指的头鱼竞拍,吃个全鱼宴,扭个大秧歌……行嘞,小犀先为你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