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虫子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地杀人,但你知道吗?这种方法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整理/新媒体编辑李云峰
天气越来越暖和,人们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爬山、郊游、赏花、逛公园。不仅是人类,整个冬天蛰伏的蚊子也是为了兜风而出来的,所以不可避免。
当一些蚊虫落在身上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将其拍死,但是你知道吗?这种行为有可能非常危险,甚至会引发严重后果。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在野外遇到蚊虫时该如何处理。蜘蛛:不挑地方,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湖南长沙一个9岁的小女孩不慎被掉衣服上掉落的蜘蛛咬伤,当即将其拍死,因无不适就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当天晚上小女孩就开始发高烧,整张脸又红又肿,疼痛难忍,眼睛也发生了肿胀,并且全身都开始起红疹,家长紧急带她前往医院。经检查,医生判断为蜘蛛毒素进入身体后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
(图源:澎湃新闻)
有研究报道世界已知蜘蛛品种有40000多种,除了涡蛛科、中突蛛等300多种蜘蛛无毒外,剩下的都有毒。毒蜘蛛体内毒腺所分泌的毒液从咬伤伤口处进入机体,毒液中含有蛛毒溶血素、神经毒素、组织毒素、可以迅速入血,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表现。
据小女孩的主治医生介绍,大部分蜘蛛毒性不强,对人没有致命威胁,且蜘蛛主动攻击人的可能性不大,但一旦被咬伤,出现中毒反应,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情况下,可经血液传播影响身体多器官,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我们主要还是要做好自我防御、小心躲避,多可避免咬伤。
蜱虫:茂密的“草地”是它们生长的温床
(图源:千图网)
早在2010年河南、山东等地流传的“无形体病”曾引起过恐慌,患者大都被一种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虫子叮咬过,这种虫子就是蜱虫。
蜱俗称扁虱、草爬子、狗豆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种较常见的节肢动物,喜爱寄生在脊椎动物的体表,吸血为生。会传播森林脑炎、无形体病、Q热、新疆出血热等。
它们尤其喜欢在草丛和树林中活动,常常是悄悄爬到人或者动物的身上,也有可能从树上掉落。被其叮咬后,开始的时候只是让人感觉轻微瘙痒,之后局部便会出现水肿、水疱或淤斑。
▲一位患者头部残留的蜱虫(图源:宁波晚报)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兆研曾经接诊过多例蜱虫咬伤患者,他表示,蜱虫在吸血时,它的头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进皮肤里的,如果生拉硬拽,很容易将其头部留在皮肤内,也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携带病原体的毒液,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并且就医不便的话,可以先用酒精麻醉蜱虫,使其松口,然后再用尖头镊子尽量贴近皮肤夹住头部,保持手部稳定,将其取出。
如果取出虫体后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但最好还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专业处理、消毒、抗炎治疗。
李兆研提醒,外出旅游或户外运动时,尽量避免到草丛、树木茂盛的地方。到草原、森林、海边等潮湿、植被较多的地方时,要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袖口、裤腿处和腰部,尽量减少停留的时间,涂抹驱虫液,携带抗过敏药物。出游回家后及时洗澡,并仔细检查身体、衣物上有无异常“黑点”。
因为蜱虫也会叮咬动物,所以遛狗的时候也避免到草丛中去。
隐翅虫:夏季夜晚有光亮的地方是它们的聚集地
(图源:视觉中国)
打开电脑,搜索隐翅虫,会出现很多人被其“伤害”过的案例,各种程度的皮肤损伤图片触目惊心。大家可能会疑惑,隐翅虫到底是什么呢?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受到伤害呢?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在关灯玩手机的时候,手机的光亮会吸引来许多小飞虫,这些小飞虫就是隐翅虫。通常看到这些小虫子的时候,许多人都是随手将它们一“拍”毙命、不留活口。但事实上,这种方式简直是大错特错!别看它不起眼,它可是被人们冠以“会飞的硫酸”之名!足以见得它们有多毒!隐翅虫一般黄黑相间,身体细长,因翅膀不得见而得名。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教授洪晓月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隐翅虫都是无毒无害的,只有少部分种类含有毒液。
由于隐翅虫一般不叮咬人,一般而言,人与隐翅虫接触不会造成中毒。但是若人体皮肤接触到毒液,比如被其爬行时划伤或者拍打导致毒液流到皮肤上,就会诱发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出现隐翅虫皮炎,从而给人体造成伤害。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一种叫做“隐翅虫素”的刺激性物质,这种毒液的ph值一般在1-2之间,呈现出强酸性,接触10~15秒就反应,会让人感到剧烈灼痛,造成皮肤的起泡及溃烂。
(图源:“当时我就震惊了”微信公众号)
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博士刘富强也曾表示,“有人说万一身上有隐翅虫,用嘴巴轻轻吹走就好,绝对不要用手打,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皮肤沾染上隐翅虫的毒液。当然,如在不知情或者无意识中拍打后,应尽快找碱性的肥皂水或者苏打水清洗。当然,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该立即到权威医院的皮肤病科就医,从而避免给自己留下伤疤。
马蜂:甜食、化妆品有可能引发聚集
(图源:视觉中国)
之前曾有新闻报道说,湖北十堰的胡先生夫妇带着年仅11岁的女儿去谭山镇扫墓,上山途中突遭马蜂袭击。胡先生夫妇被蜇成重伤,女儿则不治身亡。
类似这种马蜂蜇人的事件比比皆是,那么马蜂蜇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这是因为,马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马蜂蜇后受蜇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蜇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资料图:被马蜂咬伤的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图源:央视新闻)
秋季是马蜂的繁殖高峰期,也是马蜂伤人事件高发期,马蜂袭人可谓防不胜防。我们在野外活动的时候,如果要想避免被马蜂袭击,首先不要惊扰马蜂,戴好帽子;其次,不要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如果不幸被马蜂蜇伤,首先,要保持冷静。尽快将留在皮肤中的毒刺取出,因为毒液进入身体的速度非常快,有时仅需要几秒的时间。建议使用镊子拔出,不要挤压伤口,避免在此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毒液。
对于轻微的蜇伤,可以尝试冷敷、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蛰咬处,也可以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症状。一般的轻微症状会在数小时或1天内消失。
如果伤口在一两天之内红肿范围扩大,则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物,防止瘙痒和肿胀的加剧,但需要关注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最好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则很可能是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就医。对于曾经出现过蜂蛰过敏反应的朋友,再次被蛰还会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约为30-60%,应避免再次被蜂蜇伤。
(资料来源:北京科技报、博物、新华网、当时我就震惊了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百度百科、广东疾控)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1.《【蛔虫】天气回暖,这些“虫子”陆续返回战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蛔虫】天气回暖,这些“虫子”陆续返回战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7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