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
蜜蜂猴
蜜蜂猴是灵长目蜜蜂猴下属的猴子,有9个亚种。体型小,行动缓慢,是比较低的猴类,体长28 ~ 38厘米。蜂鸟栖息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节热带雨林,完全生活在树上,很少下地,喜欢独自活动。因为行动特别慢,只有受到攻击时速度才会加快,所以又名“懒猴”。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南部,多分布在东南亚。
熊猴
熊猴是灵长目猴下属的猴子。
熊猴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支那地区的特种。主要栖息在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宽混交林或高山暗针叶林。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
台湾猴
台湾猴是中国特种,体型与猕猴相似,身体更灰色,尾巴更暗。栖息在岩壁和山林中,为了戒指动物吃各种野生水果、树叶和昆虫,有时还偷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形成了很多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体格健壮的成年雄性为首领。每个胎儿生产1仔。寿命可以达到20岁。产于中国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海豚尾猴
海豚尾猴:身长54-62厘米,体型粗,头顶平坦,辐射排列的黑棕色头发。浅黄褐色,头顶短,辐射排列成黄褐色的平顶,呈帽子状。(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尾巴上的毛大部分是短而白的,与猪尾巴相似。脸侧面和颞叶所需的毛发向后方斜长,耳朵周围的毛发向前长,彼此像一条带子一样连接在一起。
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海拔较低的针叶林中,群居,吃植物果实,捕食昆虫和鸟。
叶猴
亚洲叶猴属:一般称为叶猴,共有11种。头部长40-60厘米,尾部长50-85厘米。体重5-8公斤。体型纤细,没有腮囊。各种叶猴的毛色基本上是统体一致或棕色、灰色、黑色,腹部的脸色浅。
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以吃树叶为主。尾巴长,适合树栖。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活动,有时到地上喝水或找食物。在树之间跳跃的话,距离可以达到10 ~ 12米。白天活动,晚上睡在大树上,没有窝。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在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岛和附近的小岛上。
白头叶猴
马来熊
马来熊是肉食目马来熊下属的小熊类动物。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熊。舌头长,适合舔白蚁。爪钩呈镰刀状,善于攀登。
马来熊是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中国云南绿春和西藏望江有少量分布。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性格孤独,白天在树上休息,夜间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攀登。胆小怕冷,但不冬眠。吃杂食性,树叶,果实,蜂蜜,昆虫和小动物。
大熊猫
熊猫:肉食目,熊科,熊猫亚科,属于熊猫的唯一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宣传大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力物种。截至2018年11月,大熊猫的个体数量再次创下新纪录,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
熊猫是中国特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9f9475d55979423c9a39d0682e25d601?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640" height="426"/>紫貂
紫貂:体长约40厘米,体重约1千克,尾长12厘米,寿命8-15年左右。属中小型兽类,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
紫貂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在白天活动和猎食。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筑巢,在天气恶劣或遭遇捕杀时,它们会躲在巢穴中,甚至将食物储藏在里面。广泛分布于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地。
貂熊
貂熊,属于鼬科貂熊属的一种动物。中国仅见于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阿尔泰山区。身形介于貂与熊之间,毛被棕褐色,体侧向后沿臀周有一淡黄色半环状宽带纹,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
貂熊栖息于寒温带针叶林和冻土草原地带,非繁殖季节通常无固定的巢穴,栖于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有半冬眠的习惯。由于栖息地恶化,食物来源较少,中国大兴安岭地区貂熊仅存约200头。
熊狸
熊狸别名熊灵猫,为灵猫科下的第二大物种。貌似小黑熊,长着一条与身长差不多长(70~80厘米)的粗壮尾巴。
熊狸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善在高大树木上攀爬跳跃,为典型的树栖动物。熊狸晨昏活动较频繁,主要以果实、鸟卵、小鸟及小型兽类为食。常年可繁殖,每年2~3月份交配,5月中旬产仔,每胎2~3仔,寿命10~15年。产于云南南部,多分布于东南亚。
金丝猴
金丝猴,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5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
豹
豹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型最小,平均全长2米左右,健康体重为60-100千克。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体呈黄或橙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环。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环境的猫科动物。金钱豹多指亚洲的亚种,非洲的亚种多称花豹。栖息于森林灌丛、热带雨林、山地、丘陵、平原、干旱地、湿地,甚至荒漠。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豹。
虎
虎: 大型猫科动物;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雪豹
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有“雪山之王”之称。
2019年3月,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苏分局辖区范围布设的25台红外相机中发现,有21台相机捕捉到雪豹影像资料,拍摄到417张雪豹的照片及视频。 2019年3月23日下午,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委宣传部披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境内首次拍摄到雪豹活动影像。
儒艮
儒艮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
白鳍豚
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4月11日被升级为独立物种。貌似海豚。寿命约20 年。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2018年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江豚减少,仅剩约1012头。
亚洲象
亚洲象,别名印度象、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
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
典型荒漠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蒙古野驴具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并且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分布于中亚及西亚各国,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中国一级保护,IUCN濒危,CITES附录Ⅰ。
西藏野驴
西藏野驴: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
该物中为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擅长奔跑,警惕性高。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一种大型草食动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的玉树、果洛、海北和海西州,甘肃的阿克塞、肃南、南北和玛曲,新疆的阿尔金山等地,西藏北部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
野马
普氏野马:体长约210厘米,肩高约110厘米,尾长90厘米,体重350千克。头部长大,颈粗,耳比驴短,蹄宽圆。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冬毛略长而粗,色变浅,两颊有赤褐色长毛。
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机警,善奔跑。一般由强壮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头马群,营游移生活。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
野骆驼
野骆驼:巨大的有蹄类动物,头体长3.2~3.5米;肩高1.6~1.8米;体重450~680公斤。背上有两个驼峰。在冬季颈部和驼峰丛生长毛,有双行长长的眼睫毛和耳内毛抵抗沙尘,而缝隙状的鼻孔在发生沙尘暴时能够关闭。野生驼比家养的体型较小而轻捷,它的驼峰显著地小且更接近圆锥形,毛被也较薄。
至21世纪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中国西北一带。
野骆驼吃多种荒漠植物,有刺的树和灌丛以及盐生植物。驼峰贮藏的脂肪,使它们能够在没有食物时生存很多天。水则充满在围绕胃的小室中,可在无水时维持数周,野骆驼也能喝轻微含盐的水,并且可从尿中排出浓缩的盐分。野骆驼有改变体温的能力,从而不需要出汗或消耗能量来调节体温。这一整套适应能力使得野骆驼能够抵抗冬季零下多度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
黑麂
黑麂,别称乌金麂、蓬头麂、红头麂、麂子、青麂,属于鹿科、麂属,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体长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21~26千克。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
黑麂是中国的特产动物,没有亚种分化,分布范围十分狭小,分布于中国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的怀远和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栖息于海拔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丛 。
黑麂为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濒危等级列为易危。
白唇鹿
白唇鹿: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仅在中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包括了青海、甘肃、四川西部、西藏、云南北部五个省。
该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
坡鹿
坡鹿,是印度泽鹿的同属,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花斑较少。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
坡鹿喜食青草和嫩树枝叶,为食草性动物。栖息在丘陵草坡地带,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岛,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
梅花鹿是一种中小型鹿,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角长达30至66厘米。
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芽、树、农作物为食。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豚鹿
豚鹿也叫芦蒿鹿,体形中等,但较为粗壮,四肢较短,显得矮胖,臀部钝圆且较低,姿态象猪,因而得名。雄性豚鹿长着细长的三叉角,全身淡褐色,生活在沿河两岸的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多单独活动,在发情交配期临时集成小群。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芦苇叶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尔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 野生豚鹿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长臂猿
长臂猿:是灵长目一科动物的通称,有4属16种。因臂特别长而得名。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种类叫声差别很大。雄猿一般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浅,为棕黄、金黄、乳白或银灰色。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能用双臂钩住树枝,交替向前运动。无尾和颊囊。喉部音囊发达,善于鸣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长臂猿科所有种均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
野牛
野牛是脊索动物门、它有60条染色体和56条染色体的家牛无生殖隔离, 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动物。野牛体形巨大,体长200-300厘米,肩高达2米,体重450-1000千克。两角粗大而尖锐呈弧形。头额上部有一块白色的斑。亚洲水牛是世界上现生野牛中体型最大的种类。
在沼泽地区中,几乎没有动物可以伤害它;欧洲野牛数量稀少,现处于半野生状态;美洲野牛因商业猎杀和居住地的丧失而逐渐灭绝,目前处于保护恢复期,同样也是最大的野牛种类。
喜欢群居,草原亚种群体庞大,数量多达数千头。森林亚种群体不大,由数只到20-30多只不等,以雌兽、幼仔和亚成体组成,其中有一只体形较大的雌兽为首领,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野耗牛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别名滩原羚、黄羊,1875年由俄罗斯博物学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并命名。普氏原羚全身黄褐色,臀斑白色。仅雄性有角,双角角尖相向钩曲。栖息于山间平盆地和湖周半荒漠地带,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冬季往往结成大群。以莎草科、禾本科及其他沙生植物为食。
曾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而现在普氏原羚只分布于中国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周围,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
藏羚羊
藏羚羊: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属于牛科。体型中等,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仅雄性具角。
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善于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
台湾鬣羚
台湾鬣羚:体长100-12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0-72厘米,体重50-60千克。台湾鬣羚的形态与鬣羚十分相似,只是体形略小,雄雌均有角,角短而尖,向后伸出,吻鼻部裸露,眶下腺明显,耳朵狭长,四肢强健,尾巴较短。
台湾鬣羚是台湾特有动物,也是台湾唯一的野生牛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赤斑羚
赤斑羚:又叫红斑羚。四肢粗壮,蹄子较大。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有环棱。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均为红棕色,背部中央具有一条黑褐色的纵纹,比斑羚略显宽阔,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
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多活动在密林深处较空旷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小而较固定,活动高度一般不超过林线上限(除少数外)。
分布于中国,印度和缅甸。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境内东南部的察隅、波密以及雅鲁藏布江南岸的米林县林区一带。
塔尔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别名长毛羊、塔尔羊,属于牛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以草本植物为主食。其体型健壮,皮毛粗厚光滑,行动有力,善于攀爬,常结群活动。
中国于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区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区首次发现了喜马拉雅塔尔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北山羊
西伯利亚北山羊又叫悬羊、野山羊等,体长105-150厘米,尾长12-15厘米,肩高100厘米左右,体重40-60千克,但最大的体重可达120千克。
北山羊栖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裸岩和山腰碎石嶙峋的地带,冬天也不迁移到很低的地方,所以堪称为栖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动物之一。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象钳子一样的脚趾。分布于印度北部、阿富汗和蒙古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和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北部等地。
河狸
河狸,是河狸科、河狸属的动物。河狸躯体肥大,雌、雄无明显差异,头短钝,眼小,颈短,四肢短宽,前肢短,足小、具强爪,后肢粗壮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自卫能力很弱,胆小,喜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皮、树根,每年繁殖1次,每胎1-6仔,栖息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河流沿岸,主要分布于欧洲,其他地区数量较少。
河狸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延伸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图片和文字来自互联网,如有疑问,欢迎联系,仅作为学习参考,增长知识,呼吁大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多样性。
1.《【貂是什么科动物】在国家层面保护动物除了熊猫还有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貂是什么科动物】在国家层面保护动物除了熊猫还有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07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