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会稽郡吴县(今浙江嘉兴市)有个叫朱买臣的男子,幼年时家中十分贫寒,但很喜欢读书,而且他除了读书之外,种庒稼、做生意等营生一概不会,也不愿去学、去做,这与其他的穷人孩子很不一样。从此也可以看出,他从小就是个有志气的人,对“知识能改变命运”深信不疑。
虽然他很有抱负,但人的时运,有穷有通,运气不到时,你就是有天大本事也无济于事。古人曾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就显出了对人们命运难以捉摸的无奈。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朱买臣怀着远大理想,没日没夜地埋头读书,可还是一事无成,生活仍然非常艰难。一年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蹉跎至四十多岁,他还是一个落魄的儒生,食贫居贱,困顿无聊,尽管胸有大志,目光高远,但在乡邻眼里,也就是个一文不名的懒汉。
可不是嘛!人到中年了,仍是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顿,连家中仅有的一个妻子崔氏(有的书中称张氏),都不能养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总不能拿诗书当饭吃吧?贫困的生活,严重地干扰了他的学习,想来想去,没别的办法,只有丢下诗书,去深山砍柴,回来挑到市上卖两个小钱,还可勉强混个温饱。
于是,人们就经常看到朱买臣肩上挑着柴,口中还吚唔不绝地吟着诗书。他这副模样,让市上的一些买主以为遇上了一个痴汉,反而不敢上前照顾他的生意。有时大清早就挑柴到市上去卖,可直等到晚上,连一根柴草也没卖掉,垂头丧气回到家,少不了又被妻子一顿埋怨。妻子崔氏的愤懑,也可以理解,因为时值冬天,正是市上需柴取暖的季节,同去售柴的乡亲,或许有卖贵卖贱、卖多卖少的时候,但从没有一根柴也卖不出的,所以妻子又气又惑,怎能不埋怨?
一天,朱买臣又挑了柴草上市去卖,他的妻子崔氏想看他卖不出柴的原因,就悄悄跟在后面。朱买臣当然不知道妻子在身后,仍旧一边缓缓前行,一边口中背诵诗文。
妻子崔氏在后面虽然听见了他在背诗文,可连半句也没听懂,就在心里揣摩,他总是还在读那饥不可以为食,寒不可以为衣的断命书本吧?想到这儿,就不由地火冒三丈,大步上前厉声喝道:“朱买臣,你若再哼一句酸文,老娘马上和你拼命!”
谁知朱买臣看见妻子这副母老虎模样,不但不怕,反而越念越响,简直如唱歌一般绵绵不绝了。他妻子崔氏见此情状,一把将朱买臣耳朵揪起,连扯带拖地回到家中,拍桌子打板凳地叫骂道:“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本是一位良家女子,为了吃和穿,才嫁丈夫的。如今跟着你,有早顿没晚顿,早晚会被饿死!现请你给我一条生路,写一纸休书,让我要再寻一个能活命的人家去吧!”
朱买臣见妻子真的急了,就连忙陪许多不是,可崔氏仍是哭闹不止,口口声声求他放条生路。朱买臣看妻子去意坚决,不禁叹息道:“你别急,我曾找相士看过命,说我五十岁当有富贵;如今我已四十多了,再忍一段时间,包你享福就是了。”
妻子崔氏听到这话,以为他仍是哄骗自己,就愤怒地说:“像你这样一天到晚只会唠叨诗文的人,终究会饿死在沟中的,怎么能有富贵?!”朱买臣还想解释,早被其崔氏一声喝断:“你会发迹,狗也不吃屎了。我今天一定要走,留着你这个贵夫人位置,且让哪位有福气的女人,前来风光吧!”说完,大哭大闹,不可开交。朱买臣无奈,只得给她写一张休书,看着她收拾行装回娘家去了。
妻子走后,朱买臣仍然我行我素,每天醒了读书,饿了卖柴,饥一顿饱一顿,痛并快乐着。日子过的贫寒不说,到晚上床上少了一个人,更添了几分寂寥。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清明时节了,这天朱买臣挑了一担柴草,刚要下山,突然来了一场大雨,把他打的柴都弄湿了。湿柴卖不到钱还是小事,这一身破衣湿透了,被山风一吹,冻的人彻骨的寒。荒郊野岭中,朱买臣冷得受不了,只好走至一座坟墓旁边,曲卷下身子暂避风雨。
原想风雨一会儿就过去了,谁知天总不放晴,他身上湿冷,腹中又饿,眼看就支撑不住了,忽然看见前面来人了。朱买臣偷眼望去,是一对男女挑着祭品来到墓前扫墓呢!只见他二人放下担子,摆上香烛,就祭扫起来。
恍惚中,朱买臣觉得那女的有些面熟,就又伸出头眯起眼仔细查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了一跳,他认出了那个陪人坟前祭奠的妇人,竟是他的前时休掉的妻子崔氏!你说这事巧不巧?
祭扫完毕,那女人一回头也发现了落汤鸡一般的朱买臣,楞了一下后,才冷笑着问道:“君还没有发迹么?”朱买臣羞愧无比,扭头挑起柴就想逃走,以免再遭妻子揶揄。可是前妻崔氏紧上一步将他拖住,又将刚刚祭拜用的酒食,拿出来分给一半与他。朱买臣此时也顾不得羞惭自尊了,拿起来就大口吃喝起来。吃饱后,自尊心也恢复了一些,就将碗筷盘子,不还给前妻,而是直接递给她旁边那个男子,挺直了身子说声奉扰,挑着柴担掉头就走了。
那位男子,就是他前妻崔氏又嫁的后夫,单看他能够拿出来这些酒肉祭扫坟墓,此时的家境就比朱买臣好得多了。而他的前妻寻到这家,也的确能保她衣食无忧。而此时的朱买臣,与之比来相形见绌,当然要溜之大吉了。
就这样又过几年,朱买臣已年近五十,还没发达,免不得有些着急,就再去找前时给他算命的相士,问个究竟。那相士见他到来,毫不惊奇,只淡淡说近日准备去京城,可以顺便带他入都,去寻找已该到来了的机遇。
到了长安,朱买臣也像别人一样写了一篇治国策略,煌煌大论,洋洋洒洒,把几十年学的知识几乎都用上了,可献上去多日,并不见有什么发落。正忐忑之时,恰巧遇见了会稽的老乡庄助,他见朱买臣眼下处境凄苦,就看在乡亲的面上,同意把他带到卫青门下找个活儿干。卫青看朱买臣谈吐还有些学问,再加上是皇帝近来看重的大臣庄助推荐的,就放心地把一切文字工作,都交给朱买臣来捉刀办理。
朱买臣得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十分珍惜,就拚上老命地干了起来,在同僚中业绩非常突出。卫青知道后很满意,就在汉武帝面前保举了朱买臣,说他有才能,是个栋梁之材。
汉武帝此时正宠幸卫青,见是他推举的人,就召朱买臣入宫,当面询问了他许多学术问题。朱买臣几十年的书也没白读,当着皇帝的面,先讲《春秋》,继言《楚辞》,并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说的头头是道。汉武帝可不比朱买臣妻,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但能听懂这些深奥枯燥的内容,而且还听的津津有味,并常常被他深刻的见解所打动,高兴之余,就拜朱买臣为中大夫,让他与庄助同侍禁中,比那赫赫宠臣卫青,仅低了一级。
“时来白铁生辉,运去黄金失色。”朱买臣这穷小子,几十年寒窗苦读,总算是熬得苦尽甘来,今非昔比了。
元狩元年, 居住在今天浙江一带的东越王余善图谋自立,对中央政府屡次征召来朝的命令置之不理。汉武帝听说后大为恼怒,立即下令招集大军前去讨伐。
朱买臣得知这个信息后,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就利用自己长期生活在东南,熟知越地山川地理、风俗人情的特长,乘机入朝献策道:“东越王余善,原来一直居住在泉山深处,负嵎自固。那个地方地势险峻,一夫守关,万夫难越。但如今听说他已南迁到大湖边,离开易守难攻的泉山老巢有五百多里了,该无险可恃,倘若发兵从海上绕到他后方,突然直插大湖,然后陈舟列兵,席卷南趋,一战擒获余善并非难事。”
武帝听完,凝思良久,才点头笑道:“你说的很好!”当即拜朱买臣为会稽太守,让他先行出发,侦探敌情,并为即将到来的大军提供后勤服务。朱买臣听到自己被封为家乡的长官,心中暗喜,但面子上不免要谦虚一番,说自己就是吴人,如今回到老家做乡亲们的父母官,不太合适吧?
汉武帝听后大笑道:“有何不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所以朕持赐你衣锦荣归!”朱买臣听了,赶忙免冠叩首谢恩:“此乃陛下之赐,臣当尽忠国事,不负此行方好。”
朱买臣辞别皇帝,出京城后一路向东,好多日子才到了会稽。这一路虽然风尘仆仆,但沿途都有官驿接待,再加上新官上任的喜悦,倒也没觉得怎么辛苦。到了城边,朱买臣下了车,让随从人员暂停原地等候,自己却换上旧衣,揣了会稽太守的大印入城去了。
写到这里,有的看官可能要问,朱买臣这是演的哪出戏呀?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现在要给大家补诉出来:原来,朱买臣在朝中做官时,曾因犯错,被免过职。失去官职的他无法在京城立脚,就又回到家乡谋生。那时的他穷困潦倒,无钱租房,只如借自己曾是朝中官员的身份,暂时借住在会稽守邸中。
所谓守邸,与现在的招待所性质差不多,来来往往的都是各地有权势的现任官员,而朱买臣是一失职京官,既无权又无钱,就难免被人看不起。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所以,经常遭人白眼讥讽,也是很自然的事。可如今既已荣任会稽太守,像汉武帝说的那样“衣锦还乡”了,怎么也得显摆一下威风,让那些眼窝子浅的人知道他今非昔比,荣归故里了!
所以,朱买臣便怀藏印绶,穿3一件破旧衣服,伛偻着身子来到了邸中。正巧这时的邸中,坐着一群上计郡吏(上计吏,就是每年各地去京城汇报工作的官员)正在推杯换盏,大吃大喝。见了朱买臣进去,无一人理睬他。朱买臣也不说明,就低着头进入内室,要了点饭莱与邸中当差的夫役下人一同蹲下吃喝。吃完站起身时,才故意从怀中露出鲜艳的绶带,在身边随风飘扬。
一个夫役看见,走至朱买臣身边,开玩笑似地拉着绶带说:这啥玩意儿呀?这么晃眼?谁知这一拉,拉出了一方玉做的大印,定睛一看,竟是会稽郡太守的官印!那夫役吓了一跳,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一赶忙跑出去告知那些上计吏。那些上计吏们都已喝得烂醉,哈哈笑着说是夫役见鬼了,青天白日地在说梦话。那个夫役看无人相信,就发急道:“我也不知真假,但他怀着的那颗官印,上面确确实实是会稽郡太守官印字样。你们快去看一看呢,如果是真的,岂不是得罪贵人了么?”
听了这话,有一个素来瞧不起朱买臣的书吏,就跑到朱买臣身边,拿着大印看了又看,然后才跑回来跺着脚自怨自艾地说:“不得了,了不得!朱买臣果真做了会稽郡太守了!”
这一群上计吏一听,酒也吓醒了,顾不得再问他细情,一窝蜂地奔去禀知守邸郡丞(招待所长)。守邸郡丞听后,一边怪他们众人不应简慢贵官,一边吩咐众人快去排班肃立,然后自己急忙穿衣戴冠收拾停当,弯腰小跑着进去恭请朱买臣出来受谒。这时的朱买臣,嘴里哼了一声,才昂着头迈着八字步,缓缓地来到了中堂。早已等待的众人看见朱买臣进来,因害怕慌张失仪,都十分小心地拜倒地上。朱买臣微弯了下腰,就算是答礼了。
这边乱哄哄刚刚拜完,外边已经拥满了得知消息前来恭贺各色客人,前来迎接朱买臣上任的会稽郡的官员也已赶到,纷纷在口请求接见。朱买臣换好衣服,佩上绶带大印,然后登堂与各色人等会面寒暄一阵,就出门登车,对守邸的那一班势利小人腆着脸要跟随一起赴任谋个差使的要求,他一概予以拒绝。
朱买臣入城时,恰好是会稽城里正在举办灯会,吴地的百姓本来就喜欢观灯游会,又听说这新太守是本地人做的本地官,更觉得稀奇,于是城中万人空巷,人人争先恐后,都想先睹为快,直把一条宽大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此时的朱买臣,得意洋洋地坐在装饰一新的马车中,一边享受着人们的欢呼,一边不住地左顾右盼,想从夹道欢迎的人群中,找出一两个亲朋旧友,让他们看看自己今曰的风采。看来看去,都是些不认识的人,正无趣时,却一眼瞥见人丛中,有一个伸头缩脑的妇人有些脸熟,再仔细一看,那妇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昔日下堂故妻崔氏!看着她那被风吹得凌乱的白发和如树皮一般皱皴的老脸,不禁想起以往过苦日子时的旧情,以及那年坟前分食的一幕,就让停下车来,然后命左右随从,从人堆里把她叫过来问话。
可怜这位崔氏,一看眼前这位官威赫赫的大人,真是以前自己千般凌辱万般耻笑的旧夫时,既羞且悔,哪里还能答话?只是眼泪如断珠一般纷纷往下掉落。看她这副囧样儿,朱买臣长叹了一声,在这万人之中,也不好再问什么,就对让她等自己正式交接上任后,再来衙中细谈。崔氏听了,只好把眼泪止住,哽咽着含羞而退。
过了几天,朱买臣把上任的各种手续办完,衙里诸事也逐渐理清,才抽个空闲问近身家人:“上次在街上遇见的那个崔氏曾否来过?”家人刚刚想说“夫人”二字,忙又缩住,改口道:“崔氏已来过多次了,我等因见主人没有闲空,就没敢引她来进见。”朱买臣刚想答话,又一个家人接口说道:“那位崔氏,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了。”
“是吗?快让她进来!”朱买臣赶忙让家人将崔氏领进屋来。 崔氏跟着家人进了府中,自知虽是来见旧日的丈夫,但今日两人身份已贵贱悬殊,况且自己如今的丈夫又在衙中充当役差,也就顾不得什么尊严了,只得老着脸皮,垂下双眼,扑通一声跪在地下。 朱买臣叫家人扶她站起来,温颜笑道:“以前的事咱就不必再谈了。但如今你的后夫,既在衙中充当公役,我会多加照护,拣派些优美的差事让他干,至少不让你再受冻馁便了。”
崔氏听了这话,知道朱买臣尚未完全忘记旧情,内心一阵激动,还没开口,又是双泪交流,低声答道:“事到今日,我已懊悔无及。务望你记念我们二十余载夫妻之情,将我仍收留在身边,作妾作婢,我都愿意。”
朱买臣听了,知崔氏有破镜重圆之意,虽有些慨叹良久,才摇头说:“下堂之女,泼水难收,你应该知道。虽然如此,但我既有今日富贵,还是有能力去照顾你夫妇的。你们可先留在府中后园居住,你个人的衣食,由我供给。”说完,即命左右家人,将崔氏带出安排食宿,并持意交待众人,以后不论什么原因,都不要再让崔氏进来相见。
崔氏一看朱买臣如此安排,虽有满腹委曲,也无法倾诉出来,只得跟了左右家人,懵懵懂懂地出了府邸。回至家中,痛哭一场,转眼瞅见后夫刚好下差进门,正好将一腔无名火向他发泄,便伸手扭住后夫的前襟大骂道:“都是你这天杀的害我!老娘当初要是不嫁给你,如今岂不就是一位现成的夫人了?!”她的后夫一边挣扎一边说道:“这事怎能怪我?你难道忘了,我娶你的时间,你早已与朱家脱了关系的!”
崔氏哭闹一阵,方才平静下来,自己在心里思来想去:即便前夫有心关照,使自己今后不至于挨饿受冻,但人活脸树活皮,自己再没心没肺,也不能还腆着脸进出府中了啊!事到如今,天下人谁还不知道自己的事?谁不在耻笑她?人混成这样,活着还有什么味!就这样翻来覆去想了一夜,天亮时分,起床在门后找了一根捆草的绳索,搭在梁头上一死了之。
朱买臣知道崔氏死后,心中很是感慨,也免不了掉了几滴老泪。知道她家现在日子过的艰难,就嘱咐家人,多施舍给她丈夫一些钱,莫让他因穷把前妻的丧事办的太寒酸,最后伤了大家的体面。
朱买臣前妻死后,被葬于浙冮嘉兴,后人又称它为“羞墓”。为何呢?大约因为朱买买的妻子没有按“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吧?又或许讥讽她“有眼不识金镶玉”,太短视了?
如白居易曾为此题诗道:“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其实,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要完全依附于男人才能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崔氏做为一个普通的农妇,追求能过上温饱的日子并无大的过错,所以唐朝的这白哥也很理解,只不过笑她有眼无珠,目光短浅而已。
但到了明朝“正学先生”方孝孺那里,就成不守妇道、嫌贫爱富的典型了,他也为此专写过一道诗,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
大概从此以后,崔氏的墓就被人称为“羞墓”,以当作教育后人的素材了。
这种遭遇,并不特别,古今中外的人情,大体上都是如此。周代的姜太公与妻子的马前泼水的故事,和朱买臣也差不多。要知道嫌贫爱富是人的通病,夫妻也不能例外啊!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的名句,道出古今中外多少人苦涩的心声。所以说,人在穷困时不要只是怨天尤人,去责怪别人不理解,而自己却无所事事。要想改变逆境,男儿必当自强。越是黑暗时越要相信曙光即将到来,不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像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写的那样: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西入秦如不行,咱就东“合纵”,一旦身佩“六国相印”,何人不是“前倨后恭”?
看来作为男人,成功才是获得尊重的必由之路啊!
1.《贵夫人狗图片看这里!覆水难收:说的是汉朝朱买臣的休妻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贵夫人狗图片看这里!覆水难收:说的是汉朝朱买臣的休妻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326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