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重装拉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塞尔维亚王国与黑山王国合并了,他们是战胜国的阵营。1929年,合并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一战后建立) 1941年4月6日...
5月底,日军对冀东发起了一系列进攻;6月又对冀北的白洋淀地区发起进攻,同时对平西挺进军进行扫荡。
1941年的晋察冀根据地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晋察冀军区的一、二、三、四军分区加雁北地区,冀中军区,以及平西挺进军,这3个单位的最高领导都是聂荣臻,平时则分别由聂荣臻、吕正操、肖克指挥。
鬼子向冀东、冀北、平西大举进攻,显然是要切断对手跳到外线的路,以便集中兵力,对付内线的八路军。
扫清周边之后,7月9日,华北方面军正式下达了《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命令》,计划全面进攻的那一天,是8月12日。
日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河北阜平的晋察冀军区总部。
鬼子开始动手的时候,晋察冀正面临疾病的严重威胁。严格来讲,聂荣臻此时能够直接指挥的,只有4个军分区,大概属于北岳山地,打游击方便,但是地方穷,粮食产得少,全靠冀中根据地支援棉粮,才能保障起码的生存需求。
冀中虽然产粮,却不产医药,根据地此时出现疥癣等流行病,病员一度达到半数以上,甚至出现“出院不如入院多”的情况,十分不适合应对大规模战役。
如此严重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鬼子,因此八路军只能一面治病,一面精简机关,应付大扫荡。
通常情况下,如果兵力弹药比较足,八路军会选择截击扫荡的敌军,但是经过几年消耗,根据地实力严重受损,兵力和弹药储备都不足跟数万日伪军硬抗,所以只能打游击。
具体做法是,埋藏物资、精简机关,由地方部队和民兵掩护老百姓转移,正规军则同敌人周旋,伺机攻击对方的补给线和后方,将对方拖到粮弹耗尽,不得不撤出根据地。
以往的扫荡,都是日军旅团或师团一级组织,相互间很少统筹协调,物资储备也有限,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因此八路军能够用空间换时间的办法,逼得鬼子退出根据地。
但自百团大战后,从1941年开始,日军正式把八路军当成了战略对手。拥有后方工业优势的日军,决定利用交通上的优势,调集充足的兵力物资,同对手打持久战和消耗战。
这是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杨成武们绝对无法匹敌的。
对于自身的优点和劣势,日军同聂荣臻都了然于胸,并且在纸面上推算了无数遍,力图给自己找到一个最有利的解决办法。
首先出牌的,是聂荣臻。
从7月23日起,晋察冀北岳地区同冀中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路、破电杆活动,并且还对一些小据点发起了进攻。
单从数字上看,聂荣臻的破袭活动还是有效果的,因为各军分区都报上来一堆数字,累计破坏了多少公路桥梁、缴获多少电线。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因为各军分区缴获的枪支弹药极少,杀敌数字也不多,而且都是伪军,很少有日军冒头。
很明显,日伪军知道对手攻坚能力差,早就囤好了物资缩在碉堡里,任由八路军扒路拆杆,死活不肯出头。
看来,聂荣臻的先发制人没有起到多大效果。
8月13日,日军的大举进攻正式开始。
华北方面军制订扫荡计划的时候,指挥官是多田骏,等到执行时,已经换上了冈村宁次。
面对前期初试牛刀已显疲态的八路军,日军先是严密封锁边界线,然后依据公路、碉堡进击二分区和雁北,同时向东南方向的冀中七分区佯动后掉头西北攻击三分区,对阜平造成夹击态势,企图一举吃掉聂荣军的晋察冀军区总部。
虽然对鬼子的动向十分了解,甚至还猜到了鬼子的打算,但是非常明显的是,聂荣臻的反应十分乏力,因为他无论如何想不到,华北方面军出动的规模。
1941年的大扫荡,华北方面军有21、26、34、36、41、110六个师团派出了数量不等的部队,加上几个混成旅团,连同配合的伪军、警备队等,一共有6万多人,训练水平和弹药物资更处在绝对优势,无论聂荣臻如何精明、甚至猜出了鬼子的进攻方向,他都难以招架。
在凶猛的进攻下,郭天民的二分区首先出现问题。
鬼子大军长驱直入,郭天民只能依托山地苦苦周旋,几天之后,聂荣臻不得不下令,二分区三个主力团立刻撤出腹地,跳到外线继续作战,不要再纠缠!
三分区实力薄弱,雁北地区没有主力团,再把二分区让出来,阜平总部就陷进夹击里了。
但聂荣臻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形势很清楚,二分区大部分地方已经沦陷,三个团再不撤,就要被包围歼灭,与其人地两失,不如暂时后退。
鬼子的进攻如此凶猛,二、三分区先后被突破,聂荣臻倒不很担心,因为战前早就有相关的准备。根据地这么大,军区总部又没说非要在阜平,等鬼子打过来时再转移就行了。
从各方面情报看,鬼子的突击封死了东西方向,但是南面却拉开了一个大空档。顺着这个空档,聂荣臻可以带着军区总部机关,渡过沙河南下四分区,在那里继续指挥作战。
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聂荣臻自信满满地带着大队人马来到沙河,然后骇然发现,河那边原来不是空档,是埋伏好的鬼子!
作为八路军的对手,不管是多田骏还是冈村宁次,军事素质都是一流的。他们很清楚,想占领一个地方容易,要抓住八路军的指挥机关或部队主力,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这次精心准备的大扫荡里,他们没有一味蛮干,而是精心设了一个局,让大军东西突击阜平,故意在南面闪开一个口子,好诱聂荣臻去沙河;接下来就是把军区总部团团围住,再吸引其他八路军前往援救,最终一网打尽。
聂荣臻不是神仙,算不到鬼子的计谋,所以他带着军区机关和后勤部门、学校,一头扎进了包围圈。
更严重的是,在包围圈里,他还碰上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以及北岳区的机关大队,大家都想从沙河突围,结果全部掉进了日军布下的口袋里。
此时,二、三分区自顾不暇,军区警备部队数量极其有限,包围圈里的两万来人大部分没有作战能力,随时有可能遭遇鬼子,迎来惨烈的大屠杀。
8月23日,大扫荡仅仅进行了10天,深陷重围的聂荣臻就支持不住了,他给一分区的杨成武发去电报:火速派老一团前来解围!
早在8月初的时候,杨成武就知道,鬼子肯定要扫荡他的一分区。
每次大规模扫荡之前,各分区都要囤积物资、集结部队,同时还要准备车马和民伕,这已经是常态了,八路军和日本人都知道这一点。因为,扫荡本身不是秘密,扫荡的线路和时间才是秘密。
杨成武的心里也是比较紧张的。鬼子这次行动规模前所未有,周边各分区形势如此凶险,一分区却一直没有动静,显然不是鬼子忘了他们。
杨成武下令,立即统计各团的情况,包括能参战人数、伤病员及枪弹情况等,结果火速上报。
这是杨成武作战前,调查研究的重点事项。只有通过这种调查,才能了解各主力团的最新状况,从而推测出一分区能打什么规模的仗、能同多大规模敌军进行对抗等关键资料,做到心里有谱。
司令部调查完,很快把数字报了上来,结论非常简单:一分区的老兵和弹药都在1940年消耗得差不多了,至今得不到有效补充,没有能力跟鬼子硬拚。
杨成武叹了一口气,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但真要面对的时候,心情还是分外沉重。
不能硬拚,就只能一面掩护老百姓逃难、一面跟鬼子捉迷藏。
此时的主要对手,是日军110师团110联队长水上源藏大佐(大扫荡结束后10月份升为少将)。
于是,一分区开始大规模精简。指挥机关留下副司令高鹏、参谋长黄寿发、政治部主任罗元发、地委书记王国权、行署专员李耕涛,其余只留作战科、情报科、通讯科一部分人,机要科全体人员,政治部只留几个,总共三四十人。
其他机关干部都下到各情报站(电话站),或者单独找地方隐蔽。战线剧社100多人,身强力壮者下到各部队,妇女小孩躲上狼牙山。
杨成武给自己留的人马不多,随身的警卫班、侦察班加起来只有20人不到,外围部队则是警卫连、侦察连、一团第三连。其中警卫连战斗力比较强,共有220人,配12挺机枪、4个掷弹筒,班长和战士都是老兵,排长则是各团连长中挑选的,属于军分区精锐;侦察连也有近200人,训练有素,基本上是日式装备;一团三连是红军老连队,战斗力很强。这三个连总共500多人,战斗力可以同一个团相当,小股日伪军碰到他们,讨不到什么便宜。
除掉三个连外,杨成武还带上了20团,以及涞源支队。扫荡开始的时候,他们将跟随分区机关一起行动,然后中途分开,把鬼子引到山沟里打转。
驻在北娄山村的一分区司令部开始组织疏散了。地球人都知道,这里是司令部重地,鬼子肯定要来扫荡一番,因此不光机关要疏散,老百姓也要提前疏散,既是为了他们安全,更是保密的需要。
可是谁也没想到,大家都忙着撤走,杨成武的房东却没有动的意思。虽然当年房价低,但革命军人的收入更低,杨成武东征西战,日常生活也是蹭住农民的房子,着实寒酸得紧。
看到房东一家不想走,训练科长李青川就去商量,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缺粮米衣被,八路军可以帮忙解决。
李青川是一片好意,可是那位房东的回答,却让人目瞪口呆。他告诉李科长说:“我们全家早合计好了,到哪儿,都不如跟着杨司令安全,我们就跟着杨司令一起转移。杨司令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这么多领导都在这里,发现了鬼子,也有八路军给咱顶着,跟着杨司令和这些领导,再安全不过。”
听到李青川的汇报,参谋长黄寿发鼻子都要气歪了。这么多干部都没资格跟司令部疏散,一个老百姓,竟然把自己跟领导放在一起,叫什么事呢?!
光有一户人家跟着,也不算大事。问题是,房东老农不管什么保密,直接把想法跟其他人都说了,结果北娄山村的老百姓觉得有道理,不少人都不走了,纷纷聚在一起,等着跟杨司令一道行动。
事情到这一步,就比较严重了,因为目标太大会暴露行踪,还可能混进敌特,黄寿发只好向杨成武汇报。
时年27岁的杨成武沉思了一会,说了一段极有水平的话:“这也难怪,战争年代,求生是每个人的基本意愿,谁不想活下去呢?老百姓也不例外。老百姓既然认定跟着你八路军最安全,你哪儿还能把老百姓从身边赶走呢?”
黄寿发沉默了。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战争的残酷,绝不会那么简单。
8月10日前后,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杨成武一方面收缩兵力严阵以待,另一方面将1、3、25团的侦察连集中起来,组成侦察营突击平汉铁路。
按他的经验,袭击铁路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牵制对手。没想到,日军兵力极为充足,铁路沿线前后防范严密,侦察营都是轻火力,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8月23日,在一分区狼牙山的东、北两面,日军21师团驻保定的机动部队,开始了正式的“铁壁合围”作战,从徐水迂回易县、紫荆关。第二天,南面的110师团所属部队也出动了,从保定、望都、完县、刘家台完成合围。徐水的敌人占领了金坡、苑岗、上下铺,此时狼牙山已经被三面包围,只有西面通向涞源方向还有个口子。
鬼子重兵入境,迅速占领了交通要地南管头村。军分区司令部则在前一天,从北娄山村秘密转移到旁边的周庄,北面不远的岭东村,已有数百日军进驻,两边不过几小时路程。
两天时间里,周庄白天没有一点人烟动静,仿佛无人的死村,500多八路军跟100多老百姓全部藏在屋内,靠干粮冷水充饥,天黑后才悄然生火做饭,所有人都知道,下一步就是刺刀见红的决斗。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成武收到了聂荣臻的电报,要求把镇守狼牙山的一团调出去,救援军区总部。
杨成武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是有相当准备的。此刻的问题,是他手上兵力也不足。一分区总共有1、3、6、20、25、34团,看上去兵强马壮,其实状态堪忧。3团去年损失太大,现在还都是整训的新兵;6团实力不强,20团和34团都是小团,25团又不适合打伤亡大的硬仗。
考虑到军分区有好几万老百姓需要掩护转移,这几个新兵成群、弹药不继的团是远远不够用的。一分区看上去家底大,可是地盘也大,每个团都有自己的防区,也都要保证防区内的军民安全。
狼牙山地区是一分区防御体系的核心,所以才派一团镇守,把它调走了,就等于狼牙山腹地十几里全部洞开,日伪军将畅通无阻,无人能挡住他们进犯的铁蹄。
狼牙山很重要,但是军区总部的安危也很重要。每次聂荣臻有难的时候,杨成武都会派一团去解围,所以这一次,杨成武也没有犹豫,咬着牙准备再次派出老兵最密集的一团。
一分区的团级编制里,除侦察连外,一个大团应该有12个连,老一团比较特殊,杨司令在里面搞了13个连。
8月23日晚,杨成武在离日军不远的周庄,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正式开始艰苦的反扫荡之旅。此时日军正在四处袭扰,试探八路军主力位置,县大队和民兵早已全部出动,掩护乡民撤离,周围枪声大作,到处是火光人声。
杨成武在周庄,镇定地做了几个决定:一、一团留下第三连和第七连,其他人在团政委陈海涵率领下驰援三分区,务必救出聂荣臻,不惜代价保证军区总部两万人的安全;二、三团的第三营继续留在满城,掩护狼牙山根据地至关重要的南面,其余两个新兵营本来在一团防区训练,此时留在原地,暂不调回满城;三、一分区司令部位置早已暴露,因此杨成武将率领司令部移动作战,由军分区警卫连、侦察连和一团三连负责保卫,20团暂时随司令部行动。四、一团七连由团长邱蔚直接指挥,策应其他部队,保卫狼牙山根据地安全。
分析杨成武的布署,可以发现他确实经验丰富。一团有13个连,留下两个还有11个,加上团部机关,足以担起掩护军区总部的责任;把三团的两个新兵营留在原地,虽然不能完全防御敌人,至少可以制造假象,让敌人以为一团还在狼牙山,不敢轻举妄动。34团和25团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野战部队,他们只要保证驻地的平安,就算完成了任务。
杨成武此刻真正能够依靠的,是3、6、20团,还有手边的3个连。其中警卫连和侦察连擅长近战,三连野战经验丰富,他们在一起,对付日军小股部队不成问题,一定能保证分区司令部的安全。
发布完命令,一分区几支部队开始交错行军。一团七连在狼牙山隐蔽待命,三连跟随杨成武机动,其余11个连全速开往阜平,同鬼子抢时间,救援聂荣臻。
在大张声势宣称一团和三团都还在狼牙山之后,所有人迅速离开了周庄。大家相信,鬼子的情报十分灵敏,肯定会顺着踪迹追过来。
此时的阜平,情况已经相当危急。1938年晋察冀军区总部被围、杨成武驰援的时候,军区总部有1万人需要掩护;而到了1941年,竟然已经扩到了两万人。
这么多机关、后勤单位聚在一起,打又不能打,走又走不快,鬼子天天用飞机侦察轰炸,还有地面部队有条不紊地推进,准备把人赶进包围圈里,然后一举歼灭。
关键时刻,一团赶到了。
赶到阜平的一团,马上投入了战斗。
他们把团部的100来人也编成一个临时连,全团凑成12个连分成4块,分别由四个团领导(政委陈海涵、副团长宋玉琳、参谋长晨光、政治处主任史进前)带领,顶在机关大队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掩护大家从速转移。
他们接连穿过几道封锁线,终于转移到外线,圆满完成了掩护任务。
对一团的表现,聂荣臻很是满意。
之后,大家开会的开会,休整的休整,都在山沟里等着鬼子扫荡完毕,好护送聂司令回阜平。
然而他们终究没能去成阜平。因为在9月份,他们接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分区全境陷落!狼牙山军民被围!!司令部和后方机关告急!!!一团火速回援!!!!
早在8月24日,一团主力离开狼牙山后,一分区指挥机关平常聚集的几个村子都已经走空。趁着深夜,杨成武率一分区精简后的机关大队(10来个领导干部、30多个司令部干部和机要人员,总计50多人),以及3个连的掩护部队,在暗夜的掩护下悄悄离开了北娄山村,向西转移到漕河边上的小村周庄。
在悄然转移的指挥机关身后,是北娄山村的100多个老百姓。
杨成武对此有指示:不要强行改变老百姓的意愿,也不必管他们的去向,他们铁了心要跟着八路军的队伍走,就随他们,即使跟在队伍后面,也不得驱赶。
这是一道暴露目标并险些送命的决定,从一开始,杨成武就知道它的危险,但他从来也没后悔过。这也是杨成武人性中,最为可贵的闪光之处:绝不忘记自己的根本。
一分区司令部悄悄撤走后,一团团长邱蔚立即带领团部从团山村进驻北娄山村,造成司令部仍在的假象。同理,南娄山村的一分区政治部前脚刚走,三团团长肖应棠也带领三团团部从松山村进驻南娄山村,造成一分区政治部仍在的假象。
两个团接敌之后,没有久留,立刻分道扬镳,一团除了邱蔚和两个连外,其他人奔赴阜平保卫军区总部;三团则绕过敌军穿向满城,隐蔽待命。
这一天夜里,周庄东北面枪声不断,易县、满城、定兴、徐水4个县的大队全部出动,总共有1000来人,正在掩护老百姓向狼牙山撤退。此时留守的只有一团七连,呆在狼牙山南边一个叫东西水的村子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隐蔽待机,不得暴露。
根据七连一个战士回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紧张逃难,自己手里有枪,却不能去帮忙,心里充满了愧疚之意。这个留下回忆的战士,名字叫葛振林。1个月后,他和其他4名战友作为一个响亮的名称,记入了历史书中:狼牙山五壮士。
8月24日夜,杨成武在周庄再一次清点人员,清理掉不必要的文件和背包后,开始了突围行军。
虽然队伍已经大幅精简,可是沿路都有老百姓加入,此时已经有两三百人跟在大队后面,拖家带口加上背负着大小包裹,行动缓慢,目标十分突出。
杨成武此时的方向,是直线正北,那里是易涞公路。只要越过这条公路,就能到达平西。
平西之所以比较安全,是因为那里是日军驻蒙军的防区。华北方面军、驻蒙军、关东军不是一个单位,相互间也谈不上合作,尤其是扫荡之类行动,经常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联合协同比较差。
八路军发现了这个奥秘后,经常在两边来回跑,从来没有出过问题。所以看到鬼子来势汹汹,杨成武的选择,仿佛还是北上平西,甩开华北方面军。
但是有经验的人感觉到,这趟的目标应该不是平西,因为杨成武除了带上3个连外,还专门捎上了涞源支队。
涞源支队的装备和火力都不如主力团,杨成武带上他们,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杨成武虽然北上,真正目标却是西面的涞源县,所以需要熟悉环境和群众基础的涞源支队。
看上去一切都很顺利,其实很不顺利。大伙在行军时,碰到了一件十分纳闷的事情:他们甩不掉鬼子的跟踪。
为了保持联系,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架起电台,同其他部队通讯。杨成武感到奇怪的是,每次电台开机不久,天上就会出现飞机,四处盘旋找目标。
虽然没学过无线电测向,大家都凭战争直觉想到了一件事:鬼子八成有某种技术,能探到电台的方位。
既然电台不安全,那就不要用了,大家在无线电静默中继续突围。
很快,他们赶到了易涞公路附近,越过这条公路,就是平西的地盘了。
眼看就能跳出鬼子的合围圈,杨成武却停了下来。他没有多做解释,只是简单地下了一个命令:调头。
明明快到安全地方了,却要往回走,没有人问杨成武为什么,因为大家相信他的判断。无数次枪林弹雨里,杨司令都是用这种迷踪拳般的招式杀出路来,这次也应该不会例外。
多年后,华北方面军的扫荡作战计划不再是秘密时,人们发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甲兵团于X+2日前进入良乡、高碑店以后,西向进攻敌区,击溃敌之集体战斗力;特别应迅速占据易县—涞源道路,以切断敌之南北交通。
北面公路果然有鬼子的陷阱。
杨成武的判断,救了所有人的性命。
当地时间11月7日,为纪念1941年红场游行,莫斯科马内什广场举办了一场摄影展。1941年,德国军队来到莫斯科。为了鼓舞苏联官兵的士气,苏联领导人决定于当年11月7日在红场...
王淑敏是著名的历史语言学家和校对员,他的作品有《邦俊》、《子叔民》、《好木录》、《一子行》等。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先秦诸子和校对员,著有《史记》、《庄子解》...
1941年,宁波城沦陷。那时新江桥还是浮桥,日本兵开始于此设岗,中国人但凡路过,都必须向他们90度鞠躬行礼。1943年,13岁的王景行被迫辍学,开始在一家“参糖”店当学徒。一...
今年是建筑学会成立90周年。1930年2月,中华民国代总理朱启钤在北平成立了建筑学会。“建筑”一词取自宋代工匠李杰编撰的《建筑法式》一书,研究建筑风格与规范。作...
今天是5月7日,1941年的今天,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爆发。中条山位于晋南,东邻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厄豫...
今天是5月7日,1941年的今天,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爆发。中条山位于晋南,东邻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厄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