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将军
也是仅有的几个
参与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开国将领之一
他写了火线供应的神话
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
他是来自贵州的杨志成
电影《杨志成火线供应》片段
此视频图片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2009年出品的电影《杨志诚火线供应》。影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杨志成精心组织战略物资运输,为四平战役胜利奠定坚实后勤基础的故事。当时部队伤亡惨重,缺少弹药和食物。后勤补给能否跟上直接决定了四平战役的胜负。杨志成奉命迎危,为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援。这只是杨志成40多年革命生涯的一个片段。在他的15份工作经历中,有13份与物流相关。
杨志成将军1965年的标准服装照片|由当地三穗县史志办提供
弃农从军,寻求报国之路
1903年,杨志成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的一个侗族家庭。15岁考入贵州省农业学校A级。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杨志诚与去学校宣传五四精神的周逸群成为好朋友。在与周一群的接触中,他意识到在国内没有民主,国内没有主权的旧中国,“实业救国”之路根本走不通。1923年,杨志成弃农入川滇黔联军重庆,任十八团军需士官。1926年,杨志成考上黄埔军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南昌起义,率队进攻大学校场,取得辉煌成绩。部队南下后,杨志成与朱德、陈毅苦战,参加湘南起义。
保证到位,4000套新装彰显军事实力
1928年春,朱德率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第一红军。1929年3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整编,朱德为司令员,为党代表,杨志成为军部副司令员,直接负责朱、毛的个人生活,开始了军队的后勤领导工作。因为红四军自成立以来,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中,制服不同,大多数士兵的制服相当破旧,急需更换。红四方面军前委决定利用长汀解放时提高的工资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制作4000套军服。
行军途中,朱德司令员和毛泽东党代表联合发布了红四方面军通知|数据图
杨志成接受了设计和生产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件制服服装的重要任务。他参照当时苏联军服的样式,组织军师有关人员设计具有红军特点的军服。经过几次修改,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亲自审定,新军装为灰蓝色、布质;军帽为八角形,带有五星帽徽;上衣是中山装,两个下口袋,领口有红领,领子有黑边;裤子和打底裤是普通款式。
长汀红四军第一次生产的军装王建民摄|新华网
为了做制服,杨志成筹集了5万元成立了一个临时服装厂,到处招聘缝纫工人,试图修复一些损坏的设备。在杨志成的积极努力下,红四方面军终于第一次分发了统一的新制服。从指挥官到士兵,每人得到一套灰色制服、一顶军帽、一个挎包、一条绑腿和两双“陈嘉庚胶鞋”。穿上新军装的红四军,面貌焕然一新,军事力量大为动摇。
毛泽东看到后,满意地对朱德说:“嗯,司令,你看他们把红军打扮得多么漂亮威武!”
红军“大管家”组成了红岗
1930年4月至1933年1月,杨志成先后担任红十二军副司令、红军总车站站长、总供应部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分管全军服装、粮草、财政、军事生产、医疗卫生等工作。随着红军的壮大,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杨志成组织整顿了机械厂、弹药厂、纺织厂、服装厂、鞋厂、卫生材料厂等20多家工厂,为红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志成将军纪念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将军广场旁,由当地史志办提供
他还亲自建造了“红岗”,使总部能够在军队之间、军队与军队之间、军队与师之间建立有线电话。有的组织也有无线电联络系统,红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电信业务。1933年7月,杨志成通过调查研究,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明确红军供应标准的意见,军委根据他的意见,对红军供应标准发出了指示和命令。这是我军正式发布的第一个供应标准,为今后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杨志成将军纪念馆展览墙|由当地史志办三穗县提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杨志成因不满左倾路线,被免去总供应部长、政委职务。遵义会议后,他被明确任命为中央军委先遣团团长。红军长征开始后,杨志成知道最困难的是粮食供应。他不得不爬雪山。他到处去筹粮,买皮毛和烧酒御寒,准备竹竿给官兵当拐杖用;他尽最大努力饲养了115多万斤粮食和一些牛羊肉。
1937年底,杨志成在延安拍了一张照片,照片由当地三穗县史志办提供
火线供应,志愿战士坚持战斗
1950年8月,华中军区更名为中南军区,军需部和后勤部合并为中南军区后勤部,杨志成任部长。他上任时面临着两个紧迫任务:一是支持部队尽快消灭几十万土匪特务;第二,支持抗美援朝。
1950年,杨志成(常务人)被安置在当地的中南区|三穗县史志办
中南地区的土匪经常逃躲在深山密林中,基层政权被严重破坏,匪军的后勤消耗极高。杨志成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后勤保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南剿匪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他倾其所有。中央军委要求中南军区后勤部紧急生产一批志愿者冬装。当时由于驻扎在中南的部队大多不送棉衣,储存的棉花只够河南的部队使用。对此,杨志成做了两个指示:
先缝制志愿军急需的棉衣,再解决本地区部队的棉衣;第二,立即派人到产棉区购买军用棉花。
1950年,杨志成在当地三穗县史志办提供的军队医院剪彩
由于周密的计划和有效的措施,棉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该地区部队棉衣生产没有延误。
军事物资的另一个主要项目是食品供应。在中南军区军需紧缺的情况下,杨志成带领军需部工作人员筹集供应大米78万斤,小米95万斤,面粉161万斤,干菜32万斤,马料140万斤,供志愿军使用。
杨志成1950年的全家福|由当地三穗县史志办提供
生活的革命不是气喘吁吁的,你努力工作保持领先
参加革命后,杨志成再也没有回家探亲。红军长征经过剑河时,离家只有五十多里。周恩来关心他,安排他回家看看。他拒绝了,因为他在做长征的前期工作。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去世了。当时新闻被屏蔽了。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杨志成才从哥哥的信中得知这个消息。他肝肠寸断,想起母亲守寡多年,辛辛苦苦养活自己。他写了一副墓联送给哥哥,刻在母亲的墓碑上。墓盟是:“八千里长征,报国为母;四十年的决心,龙芯也在教人。”
1955年,周恩来总理(右一)将三穗县史志办授予杨志成(右二)称号
1955年,杨志成被授予上将军衔、八一奖章、二届独立奖章、一届解放奖章。
1959年10月1日,毛主席和全体将领在天安门广场合影(杨志成在毛泽东主席第二排后面)|由当地三穗县史志办提供
1967年2月3日,杨志成因病在北京逝世。
特别支持: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三穗县委史志办
主要作者:金鹏
视频编辑:金鹏
制图:张雨欣
1.《杨至成火线供给 他是贵州唯一一位开国上将,被誉为解放军“后勤之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杨至成火线供给 他是贵州唯一一位开国上将,被誉为解放军“后勤之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0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