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需要有终点。”
正文/中国商业战略孔令娟
上坛难,上坛更难。
这二十年来,除了电影宣传,周星驰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被任何一个江湖人士评价揣测。然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周星驰。
【1】
1999年,刘镇伟接到王家卫的电话:“西游”在内地火了,周星驰这次爆炸了。"
刘镇伟不相信。
这部电影在1995年上映时,既不叫好也不卖座,尤其是在大陆。第一集和第二集合起来票房只有40万,连合作伙伴Xi安工作室都称之为“文化垃圾”。
周星驰创办的财星电影公司,只投了这部电影就直接破产了。刘镇伟失去了信心,在受到打击后离开了加拿大。《西游》成了他们俩的禁忌话题。
直到几个月后,周星驰打来电话,刘镇伟才察觉到了异样。因为前者没事也不会给他打电话,这次只问他好不好,什么时候回香港。
当刘镇伟询问时,他得知《西游》受到清华北大学生的追捧。借助新的互联网浪潮,风靡全国南北,甚至盗版vcd都卖光了。有学者开始研究它的结构和线条,周星驰被推到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的神坛上。
周星驰猝不及防。他和吴孟达专门讨论了一个晚上,但结果没有告诉她为什么。“我拍电影的时候主要靠感觉,没有分析很多东西,也不懂那些理论。”
有人是理论大师,有人是实践大师,周星驰无疑是后者。他从小不爱读书,他的生活用品就是生活经验。
1999年初,他带来了半自传体喜剧之王,带着清纯粉红的张柏芝,再次蒙蔽了很多人的双眼。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周星驰。
早年,他甚至试图以演员的身份参与他所有的工作;成为票房明星后,他有话语权,临时换个场景翻拍几十遍是家常便饭,因此留下了“暴君”的强势名声。
自从第一次执导《国产零漆》后,周星驰开始调整“无厘头”喜剧模式,人物的沉重感和主题的多义性逐渐增强。
到了喜剧之王的时候,周星驰已经脱离了恶作剧,却悄悄的重复羞辱和挫败,严肃的“冷眼”处理,显出沧桑。
叠加《西游》的效果,《喜剧之王》把周星驰在内地的口碑推到了最高峰。
电影中的许多情节来自他早期的跑龙套经历。经过媒体的反复宣传,他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立体的小仙女。
周星驰已经完成转型,但香港电影业却因为内外困难而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
97年前夕,大量资金转移到海外,金公主、德宝等财团也纷纷退出,转投其他行业。台湾省八大制片厂也迅速撤资,香港制片厂失去资金支持。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电影落后于东南亚传统市场。过去,对电影感兴趣的人很少。
经济危机后,好莱坞全面入侵,香港不仅没能收复东南亚失地,还沦陷了。
1999年,香港电影票房仅为3.46亿港元,仅占香港总票房的39%。喜剧之王虽然是当年的冠军,但也不到3000万港币。
【2】
在内地,据说兴业会从《西游》开始;在香港,很多人的明星情结始于1989年的电视剧《盖世英雄》。
香港影评人唐回忆说,看《盖世英雄》对当时还在上大学的他来说是一次集体活动,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朋友准时在大厅里等候。忙得一个小时都尝不到糖水,他们全神贯注,一句对话也没漏掉。
在大陆,触动人心的是真挚的情感;在香港,什么都可以笑,都可以释然。
在《双周刊10%》中,周星驰最后成名,但却是最具香港本土特色的。很多香港人沾沾自喜,因为他们只懂兴业港式对话的噱头。
然而,当电影市场举步维艰时,很难与简单的“废话”语言产生共鸣。周星驰和王晶合拍的上一部电影《万王之王2000》票房不佳就是一个注脚。
但在千禧年,《卧虎藏龙》的成功给了中国电影界新的启示:整合海峡两岸三地资源,走全球化路线,推出大规模战略反击好莱坞入侵。
《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全球票房3亿美元。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东方武侠电影的热潮。
还有谁比周星驰更崇拜李小龙?
9岁看完《唐山大师兄》开始练武。有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是同龄人中世界上最好的武术,告诉校长他想教书。
周星驰可以实现童年的梦想,开辟新的道路。为什么不可以?
少林足球不仅是他全球化的第一次尝试,也是他长期打磨的第一部作品。
这部电影不仅保留了它的无厘头风格,而且进行了实质性的革新。大量的喜剧动作取代了喜剧语言,对白的吸引力转移到了视觉动作和特效上。
周星驰的转型大获成功,少林足球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6000万的电影,为日渐衰落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因为冠名之争和个人情节触动了刚刚冲进世界杯的中国足球脆弱的内心,“少林足球”在大陆没有上映,却风靡日韩和欧洲。
2006年德国世界杯,塞黑与科特迪瓦比赛前,赛场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少林足球”。
第一场战斗的成功增加了周星驰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他邀请了好莱坞著名的袁和平来拍摄《功夫》,这部电影投资更多,特效更先进,动作场面更多,在过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功夫》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片名,星爷也改变了以往的嘲讽戏谑,努力表现的自然。所以别人说是喜剧的时候,他说没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反正我只是把它当成一出戏。”。
功夫被很多人认为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并且通过上一段楼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4年,该片在香港和Mainland China获得最高票房,全球总票房达1.05亿美元。
“少林足球”和“功夫”在金像奖和金马奖中也获得了很多。他不用像过去那样感叹:“努力不被认可,创新精神不被理解,优秀作品很多,票房也很高,但很少获奖。”
虽然两部电影广受好评,但语言障碍被世界电影语言打破,香港特色越来越弱。这让一些怀旧的香港人觉得:“明星不再是香港人的明星。”
少林足球和功夫的一枝独秀没能挽救香港电影业的整体衰落。据媒体报道,香港找不到足够的电影来源来支持2005年农历新年电影。
但是,星爷至少保持了他的号召力。无论成龙还是周润发,他们都已经失去了以往票房的魔力,至少这位明星大师站不起来。
【3】
看完《长江七号》,有香港影评人在四眼交易,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功夫的中心至少是猪笼村——香港指的百分百区域指数。《长江七号》甚至抛弃了这一点,周星驰和徐娇住在内地破旧的板房里。
这些影评人都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连周星驰都弃土了,香港的审美本质真的没有市场价值。“但我们最大的恶魔总是担心我们将不再有市场价值。”。
但“长江七号”依然称霸当年春节,然后《西游记》和《美人鱼》就是春节档,年度双冠王。周星驰在内地还是票房招牌。
然而,随着《西游》《喜剧之王》《功夫》中朱昱的出场,他的下一部作品总是跌宕起伏,陷入江郎疲惫与炒饭的论战。
其实早在9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这样说周星驰了。
他自己在采访中也承认:“真实的情况是,每天他都会面临无法思考事情的状态。很早就这样了,想事情越来越难。”
他还把自己的困境写进了电影。
在《家里的快乐事情》中,吴孟达对他说:“如果你做两次这个动作,你就会重复自己。”
“是吗?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不危险。”
周星驰当然意识到了,所以从《西游》到《喜剧之王》,再到《功夫》,有一系列的演变。
但是,怎么上呢?
少年时只练右手。他害怕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能保住一只手。
他的“两手准备”也可以在《长江七号》中看到:一方面保持着无厘头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努力投入父子的温暖。但是,两个人都明显“水土不服”。
过去,周星驰在香港电影中的很多调侃,都是基于他的人生经历,戏中一瞬间,戏外十年。
他年轻时住在九龙的一个贫民窟里。他喜欢躺在窗边,看着街上五花八门的生活,看着街上各种各样的状况。底层的苦和乐在他眼里。
从《赌圣》开始,几乎每一部周星驰电影都被香港影评人在社会解读中进行了分析。对他们来说,其他电影都是电影分析,周星驰的电影都是社会分析。
而《长江七号》则是基于大陆贫民的生活,是他根据片段信息综合想象出来的。
星爷北上之后,还有一个不确定性——在大陆讲故事做事情的尺度,以及他的解构和反讽在多大程度上合适。少林足球的禁赛和CPPCC成员的骚动让他不得不小心应对这一切。
很多香港电影人也面临这个问题,有时候甚至删减了两个版本,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映。有很多地方可以打入,但香港市场萎缩,他们要争取广阔的内地。
地基不稳,建成的房子自然空空摇晃。搞笑容易变得充满笑点,抒情容易变得滥情。
周星驰也很苦恼,所以在主演《长江七号》之后全心全意投入到幕后创作中,甚至在《西游记》里也有成千上万的粉丝想让他演孙武空,但是他没有出来。
“老了,时间不多了,所以我想把心放在电影上。而拍摄和导演,势必会分散精力,电影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就是从那一刻起,星爷开始让自己头上的白发自由生长。五年后,《西游记》再次公开亮相时,他总是戴着一顶帽子来遮盖自己的晚年。
【4】
元旦这天,周星驰带来了“新喜剧之王”和小有名气的E·。二十年后,没有功夫、没有魔法、没有特效,周星驰又回到了“努力奋斗”的故事。
虽然他自嘲道:“你除了炒菜还会干嘛?”,他说他真正想传达的是“对过去20年生活的新认识”。
《新喜剧之王》让“女尹天仇”在“宇宙毁灭”后继续努力,最终获得了尹天仇无法比拟的成就:最佳女主角。
然而,影片除了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小强”,并没有表现出女强人的特质。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单纯的打鸡血已经不能激励人了。人们需要的是行动和改变。
虽然新电影用了很多“喜剧之王”,增加了父女的温情,但整个故事情节单薄,特别是缺少了《尹天仇和刘嫖》这样真挚的爱情,缺少了精神上的打击。
兴业也遇到了来自mainland China新喜剧势力的挑战。
发售前票务软件显示,想看春节喜剧新王的观众落后于《疯狂外星人》和《飞天人生》。上映第一天票房没有逆袭,今天甚至出现了悬崖般的下滑。
然而,无数粉丝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除了“周星驰”这个招牌,《西游》的惨淡上映,让很多影迷总觉得欠了星爷一张电影票,又怕被骗。
无论如何,一旦封神,就永远是神,看是什么神了。
《西游记》中,段小姐临死前对陈玄奘说:“一万年太长了,就爱我吧,现在。”
从爱你一万年到争分夺秒,有人说这是因为星爷还记得朱茵,有人说这是他的初恋——不久前死于癌症的罗慧娟。
也许,对他来说,在命运之年,“分秒必争”不一定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总有一天,我会失去观众的爱,就像总有一天人会死去,但我能做什么呢?”
所以,“人生不需要有终点”,但要把握当下。
从“喜剧之王”到“新喜剧之王”,从黑发男人到白发男人,周星驰有上千种解读,都有他的真实影子,但并不完全是他。
他一直努力以生活为乐,努力做到最好,但终究只能与时俱进。似乎悲伤和妥协是他生活的背景。
参考文献:
《香港电影血与骨》唐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香港电影史》赵维方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看到旁观者周星驰柴静
杨澜周星驰杨澜访谈
——结束——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战略》,认识风云人物,阅读战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
1.《旁观者周星驰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周星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旁观者周星驰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周星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4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