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图片|魏青之前
匡门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歙县深山区。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量“条纹”在匡门村(乡)的出现,一段尘封已久的红色历史逐渐被揭开。
相隔一里左右的两个村庄,房屋掩映在绿树之中,村里还保存着民国时期的石屋、石墙、石路和老房子。整个环境让人想起一段红色的历史。
|找到旧便笺|
2012年,邯郸一个收藏市场出现了数百张老黄纸币。这些纸条大部分是建国前当地农村生产的“麻纸”,少部分是“洋纸”。有的手掌大小,有的三四指宽一尺长,有的几十堆,大部分揉成一团。这些笔记的标题分别是“矿门村村长”、“矿门村财务总监”、“矿门乡”等。除了部分文字和印章难以辨认外,大部分文字完整,字迹和印章清晰。分为四类:收货、订金、公函、发票。纸条上有经手人的公章和私人章。公章上有“八路军先遣支队地方工作组”、“八路军先遣支队地方工作组第二工作组”、“八路军先遣游击队作战游击队”、“太行军区第五电信分局”、“抗日村办事处”等字样。对于这些重要的红色文物,笔者经过多次追查,仅收集到20余件,并与藏族朋友龚共同收集了32件。
由于笔记大多只有年月日期,没有年份,根据笔记中“八路军地方工作组”和“扫荡”的内容分析,“八路军地方工作组”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去太行开展工作的军事组织;日伪“扫荡”多在1942年5、6月前;加上“抗日区办事处”和“抗日村办事处”的印章,这部分的纸条应该是抗战时期的红色文物,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另外两个笔记是“1946年11月6日”和“1946年12月22日”,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文物。
1935年12月22日矿门村粮票(左)
8月13日收据(右)
|仓库是个谜|
说明中说,匡门村(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隶属歙县抗日政府第六、七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第三子仓”。粮食(小米、玉米)、草料、军需(被子、鞋袜)等物资和资金都存放在这里。接收单位包括边区军政部门和邻近的磁武县(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后来撤销)。笔者判断,这个村(乡)应该是边区重要的军政物资储存基地。
矿门村(乡镇)有什么秘密仓库,怎么存放物资?一直是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笔者查找手头的涉县相关文史资料,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请教熟悉相关历史的人,没有答案。
为了了解这段历史,笔者于2013年9月24日来到歙县。时任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的李书伟安排住在前矿门村的沈妙瑞同志一起开车去那里。
匡门村距歙县约25公里,是深山区。据歙县地名办公室90年代编辑的《歙县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该村姓沈,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建在一个山沟里,口有两座山,形似两个大石门,原名“宽门”,逐渐演变为“宽门”。由于该村后来被定为“后矿门”,因此该村更名为“前矿门”。
车子出了歙县,向东南方向驶去。过漳河桥后,是一条三米宽的水泥路,一直蜿蜒上山。路的一边是干涸的河沟,两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坡上不时闪过石基梯田,正是玉米收获季节。偶尔,老乡们牵着驮着玉米的驴颠颠地走过。
今天,前矿门村和后矿门村相距约一英里。后矿门村建在山上,房子藏在绿树中。村里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石屋、石墙、石板路和老房子。地处僻静处,民风淳朴。村里600多户有2000多人,只有400人住在那里。
入村后,沈妙瑞找到了他的一个亲戚,王继昌,今年近60岁,当过村干部、小学教师、电站工人,现已退休。王其昌很健谈。据他介绍,他的父亲叫王,他的原名是。他生于1918年,死于1985年。他在129师野战供应部做采购员。他的上级领导叫黄瑞珍,是前外交部长黄华的叔叔。他说,这个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边区五个特勤部门,地处偏僻。曾经有一句顺口溜:“进了屯沟,遍地是石头;虽然不好,但是果树在春秋两季。”
王其昌说,他从记事起就没听说过村里有仓库和山洞。但他听老人说,八路军的粮食已经埋在村外的水窖里了。由于常年缺水少雨,村民们在附近挖水窖长期给土地浇水。1942年因旱灾挖了大量水窖,当时村里的水井干涸了,村民们去漳河取水。两个鬼子(伪军)在河边站岗,不许挑。他们在几天内枪杀了三名村民,说只有交出食物,他们才被允许携带水。为了抗旱,刘伯承和邓小平号召村庄修建蓄水窖,储存夏天的雨水和冬天的雪。水窖肚子小,深度几米甚至十几米。很多时候水窖是干的,一个水窖可以储存几千斤或者几万斤的粮食。水窖里铺着柴火,由民兵看守。
矿门村的秘密仓库不是专门建造的仓库,也不是窑洞,而是普通人分散在山上和庄稼里的水窖。在风雨交加的战争中,我们的党政干部把全国各地送来的粮食、鞋袜等军需物资进行登记,然后分散存放在群众家中的水窖里。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
这些笔记显示,匡门村存有粮食(小米、玉米)、草料、军需(棉被、鞋袜)等物资和资金,因此判断应该是边境地区重要的军政物资储存基地。
|猜想得到证实|
更可喜的是,笔者再次回到邯郸查看收据,其中一张纸条是“晋冀鲁豫边区第五行政督察署”,与王其昌的“边区五特署”相吻合;接收单位是“供应室”,这也和王其昌说的一致;有些收据上的私印是“王”,是王继昌父亲的名字。我不禁感叹,这次旅行收获太大了。我不仅发现了仓库的秘密,还见到了经手人的后代。
歙县多为山区,土地贫瘠,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差。当年老百姓半年吃粗粮,半年吃糠,加上日伪长期封锁,温饱不足。但是,这里的人民为了驱逐日寇,不怕流血牺牲,锻造了“太行精神”。他们从嘴里挖,从身体里救,生活节俭,养了我们的抗日军政人员。这些笔记有力地证明了革命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
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
1.《旧纸条 深山探秘匡门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旧纸条 深山探秘匡门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7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