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从控制嘴巴开始——写在世界野生动物日
新华社记者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物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社会对食用野生动物对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的强烈反应,今年尤为引人注目。
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共享美好家园为重点,全国行动迅速,编织了密集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全面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从自我出发,控制嘴巴,改掉吃野生动物的坏习惯,越来越受欢迎。
呼唤食品文明的新趋势
目前,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在一些地方仍然广泛存在,“游戏产业”规模巨大。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生表示,由于极少数人有“野味滋补”、猎奇炫耀等不健康的饮食观念,缺乏保护和健康安全意识,他们高价追逐“野味”,助长了对野生动物的异常需求。此外,非法狩猎和管理野生动物可以获取巨额利润,许多野生动物没有纳入管理范围,基层保护和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也是非法禁止野生动物的重要原因。
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定,禁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并以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改掉了乱吃野生动物的恶习。
这个决定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支持快速‘游戏’的决定。”南宁市民魏明说,有些人喜欢在聚在一起吃饭时用“游戏”来填充现场,认为“大补充”不是这样。禁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30岁的广州市民谢晓华认为,以立法的形式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有利于消除不良饮食习惯,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我自己从来不吃野生动物,也劝亲戚不要吃野生动物。中国食物和配料丰富,烹饪方法多样。在营养和口感上,食用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家禽家畜完全可以满足食欲,不需要冒险食用野生动物。”谢小华说。
她说,虽然已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但许多人对哪些是野生动物仍然“愚蠢和不清楚”。比如有一定繁殖规模的竹鼠算不算“野味”?建议进一步明确野生动物的概念和分类,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表示,竹鼠是国家保护的“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根据决定,不管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都不能再吃了。他认为一些不常见且经常吃的野生动物尽量不要再吃了,不仅对生态有害,也不利于公众健康和安全。
另外,对于鸽子、兔子等人工饲养的动物,使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决定规定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属于家畜家禽,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还有哪些陆生野生动物符合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要求?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家庭背景已基本摸清,经国务院批准,已尽快起草并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编织秘密法律保护网
目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许多部门都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来加强野生动物监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部署并启动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计划将《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纳入今年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订进程。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网络越来越密集!
国家林草局要求各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停止受理猎捕、出售、收购、进口食用野生动物的行政许可申请。
但由于科研、药用、展览等特殊情况,确需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利用的,需制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并在批准文件中明确要求依法检验检疫。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表示,将全面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加快修订水生野生动物目录,严格执行非食用野生动物审批、检验检疫管理,加强执法监督。
“公安部正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认真研究制定有关法律适用的指导意见,并将部署地方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调查局负责人说。
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检察机关对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6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学桥表示,检察机关将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形成的共识、合力和高压态势,继续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指导和处理。
一些地方也迅速采取了新措施。广东省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共同加大了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滥食野生动物的力度。目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加快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深圳近日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明确扩大了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
吉林省林草部门暂停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行政许可,加大对走私和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检查力度。吉林省森林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购买、食用、加工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禁止“餐桌上的游戏”。
行业寻求转型
其实“野生动物”不仅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还包括许多人工饲养的动物,如眼镜蛇、捕鼠器、乌龟等,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判决生效之前,它也是一种动物,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状态,可能会触犯法律,但人工饲养不存在法律问题。但目前人类养殖的“野生动物”普遍缺乏检疫,食用时仍存在安全隐患。
如今,在严格的控制和严格的审批下,人工繁殖和饲养野生动物的企业,甚至相关的餐饮业,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受影响的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餐馆和企业正在努力适应变化,探索转型。
“据我所知,路边的一些大排档以前都是靠‘野味’来吸引食客,有的用‘野味’来煲汤,一壶就是几千块。”广西南宁某餐厅负责人表示,不吃野生动物有利于生态平衡,毕竟是好事。他说,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通过转型留住回头客不容易,但熬过痛苦期就好。"我的餐厅计划下一步转型为海鲜菜肴."
相比之下,一些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企业更焦虑。
40多岁的杨之华于2007年创办了孝感李顺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始养殖鳄鱼、乌龟等。完成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后。疫情爆发后,湖北省出台了严格控制野生动物的“六统一”措施。在当地林业部门的监管下,该公司封存了6万多只鳄鱼。杨之华表示,公司正在与科研机构合作,为化妆品和生物药物的深入开发做准备。
刘希凤是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上河林场的职工,以前在长白山承包过三只沟系林蛙。“这几年林蛙农不太多。现在还在养殖的是合同还没到期。由于天桥岭林业局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辖范围内,为保护生态,合同期满林业局不再继续发包。”
深林区的中国林蛙农民非常关心接下来的政策变化,也在规划如何转型发展。“通过疫情,大家的认识都提高了。我打算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养殖冷水鱼。”刘希凤说。
南宁一家蛇类养殖基地的负责人王航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已经投资了400多万元,这也带动了村里一批贫困户养殖蛇类,饲养的蛇类主要出售给餐馆,用于药用。王航表示,他准备转型为特色农业,度过这段痛苦时期,希望在绿色发展中找到更多机会。
景观、森林、土地、湖泊、草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保护野生动植物最终是为了保证它们在自然界的种群安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保护区研究所所长金坤表示,保护野生动物需要系统的整体保护,不仅要防止过度食用野生动物,还要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野生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也需要精心护理。
1.《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事情经过真相揭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8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