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延长西路619号,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低头看脚下——水闸、铁吊箍、铁锭榫铆接的青石板都是天衣无缝的,护岸是一层层的麻条和石头,整齐划一...难以置信,地下7米深的古水利工程完好无损。
抬头看——博物馆就在一排排高层住宅旁边,不远处就是交通繁忙的高架内环路...难以置信,中国考古发掘出这么一座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
从文物的发现和保护到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历时12年向公众开放。而700年前元朝的水闸是什么?今天是周末,《伴侣宫庭》将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当时的技术已经超过了现代建筑技术
走进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整个建筑晶莹剔透:采用元宝形状,两侧宽大,中间是腰,弧线形,顶部左右两块透明玻璃。整个水利工程的全貌通过“橱窗展示”呈现给人们。
馆内主要陈列刻有八思巴文字的珍贵木桩,部分木桩经过特殊脱水防腐处理;还有在水闸淤泥中发现的各种生活用具,包括元代青瓷、明代青花瓷等瓷器,沾有淤泥的长鱼标本,元代流行的用于酿酒的朝鲜瓶;博物馆内设置了“任仁发家墓”,再现了元朝官员、水利学家、画家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场景。
遗址博物馆还通过计算机技术修复并展示了该水闸的几十个施工程序。
让专家们最惊讶的是,在建造水闸的10000多根木桩上,每一根都有墨迹。研究表明,元代的建筑工人按照天干地支的计数方法,数以万计的桩,“一桩一桩地数”,甚至超过了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
另一种与水闸有关的施工技术叫“抹砂浆”。“砂浆”是一种由糯米、石灰等材料制成的古代“粘合剂”,常见于古代城墙等建筑技术中。这一次,这种糯米浆的神奇作用也在元代水闸的研究中被发现。
据研究人员称,在石板之间的接缝表面发现了“砂浆”的痕迹,接缝由“金元宝”形的铁榫卯加固。这种“粘合剂”比现代的胶水强得多,而且具有防腐功能,以至于700多年后人们用现代的机械往下堆的时候,依然很难撼动水闸的坚固体。
还发现设置这个水闸的目的是利用潮汐原理配合水闸的开泄,使泥沙不再淤积在主河道中,影响通航,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水网疏浚。
该网站的发现纯属偶然
这一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成果是如何浮出水面的?事实上,它的发现纯属偶然。
2001年初,普陀区延长西路志丹路口志丹苑商品房施工期间,有19根桩未能打入地下。负责人特意在五一假期做了一个高强度的金刚钻堆。
出乎意料的是,钻头一下去,金刚钻“突突突”就不停地跳,从地上拖出一个大“怪东西”——两块光滑平整、厚约25厘米的绿色石板,被一块锭榫“咬”在一起。
虽然施工负责人不懂考古,但也挺“敏感”的。一个电话打到了市文化管理委员会:“我们工地正在打桩,打‘宝贝’。以下可能是古墓。快来看看!”
30分钟后,考古学家到了。第二天早上,市有关部门领导带着相机冒雨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发掘和考证,专家组通过对地下板岩、木桩、铁榫和木桩上刻的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的研究,在10天内确定了古遗址的范围、年代和性质,这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
“工地距离苏州河只有1公里。宋元时期是上海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对研究上海城市建设的时代和历史演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了解吴淞河改造和长江沿岸水工建筑、港口建筑的技术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一致认为,与北京金钟渡出土的水关遗址和广州西汉水闸遗址相比,志丹园遗址比北京早,比广州晚,但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是其他两座水闸无法比拟的。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建设项目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的文物,场地保护、搬迁和拆除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项目预算。这意味着开发商必须立即停止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打击了水漂。
就在市内各有关部门准备“严打”,打算协商动员开发商“让”出土地的时候,开发商负责人上门表示愿意停工配合现场保护:“这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服从大局。”
经过12年的发掘和保护,遇见了世界
与大多数历史遗迹不同,志丹苑遗址仅占地1300多平方米,但它靠近住宅建筑,距离最近的建筑不到10米。在保护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附近居民的利益。
在施工现场,专家指出了现场的全貌:最大的“亮点”是两根高耸的青石门柱,柱间宽度为6.8米,门槽内还有门板、铁衣架和铁环;大门两侧是壮观的石墙护岸,层层石墙用石灰糯米勾兑剂砌成,至今依然坚固整洁;底部为通水石面的长方形板岩,用铁锭榫连接,榫形与元代的蝴蝶形锭非常相似...“深埋地下的石头木桩一旦暴露在空气体中就会慢慢氧化,但更可怕的是地下水的侵蚀。”据说一万多个松木杉木木桩一旦湿度超过30%就有腐烂的危险。
为了保证现场的绝对安全,施工方在现场周围筑起厚厚的“地下墙”,将整个现场“包裹”起来;对于一些光秃秃、散落的木条,它们被浸泡在一个巨大的水池中,以“抗氧化”,恢复它们目前的生活状态。
小区居民担心施工对自己房屋结构的影响,一次又一次来工程办公室洽谈。几个月来,文化保护专家与当地街道和居委会一起,组织居民代表举行座谈会,提供设计草案和效果图,并一再做出解释。
终于在2001年被发现,经过12年的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这个元代水闸才得以与世界接轨。
1.《水闸 涨知识丨700年前元代水闸啥模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闸 涨知识丨700年前元代水闸啥模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8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