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后,朝核问题再度升温,先是特朗普不断发出对朝强硬言论,继而朝鲜军方表示,已做好打击关岛的行动计划,只待批准。对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如此不负责任地进行言论互飙,是对地区稳定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国也不断声明,呼吁双方降温,力争在联合国框架内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朝核问题何以迁延不决,一再牵动多国神经,搅动全球风云?本文将运用大战略分析法,探寻答案。

大国博弈中的核武问题

朝核危机之所以能牵动多国神经,其实是因为这个问题是两个世界性难题的合体。第一个问题是核武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围绕地缘枢纽的多方博弈问题。

这里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核武器是弱者变强的“捷径”。有了核武器就有了护身符,基本杜绝了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可能。伴随着运载手段的发展,有核国家的战略威慑力就会逐渐远推。即便缺乏远程攻击手段,也可以通过发展小型核武,进而采取相关政策胁迫大国。无论是有核国家还是无核国家,对邻近国家拥有核武器都会高度警惕。因为在国际政治中,意图最易于改变,但客观能力难以一夜形成,也无法一夜消失。核扩散,尤其是小型化核武器的扩散,已经成为各国难以消除的梦魇。

因此,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无论其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都注定要搅动全球风云,尤其严重影响到东北亚地区的稳定。

作为地缘枢纽的朝鲜半岛

朝核问题背后的第二个世界性难题是,围绕地缘枢纽的多方博弈问题。

朝鲜半岛毫无疑问是地缘枢纽。在东北亚地缘棋局上,站在不同的角度,朝鲜半岛是顶在中国脑门上的枪管,是抵在日本胸口的短刀,还是俄罗斯获得暖水海岸线的跳板以及阻挠俄罗斯获得暖水海岸线的绊脚石。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堪称一石三鸟,尤其在苏联解体后,越来越兼具明防华,暗制日,顺带遏制俄罗斯的多重目的。

在亚太地缘棋局上,中国其实是一个巨型半岛国家,同时又深受两个小半岛的影响。这两个小半岛就是东北方向的朝鲜半岛和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从防守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屏障着中国的政治心脏地带,中南半岛则掩护着南海生命线。从开拓的角度看,朝鲜半岛是制服日本、封堵俄罗斯、操控第一岛链、防御外来海上巨无霸的战略前沿,中南半岛则是经略印度洋第二海岸线、根本提升中国全球博弈自由度的战略跳板。

在全球地缘棋局上,朝鲜半岛是太平洋上列强逐鹿的交会之地,是全球霸主国、区外利益攸关国、区内利益攸关国和直接当事国的复杂博弈场,是区外大国制衡中、日、俄的抓手,本地大国抗衡区外大国的前沿。

正是因为这种重要性,朝鲜半岛多次成为列强争雄的用武之地,也常常扮演大国对峙的缓冲区域。

朝鲜半岛不重要了吗?

然而,也有新的观点认为,随着两大变化的出现,朝鲜半岛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战略重要性。

第一个变化,是苏联解体。有评论称,朝鲜半岛是冷战的活化石,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既然冷战都不存在了,朝鲜半岛也早晚会解冻,尤其是对长期追随苏联的朝鲜而言,更是如此。因而,随着国际关系大环境的缓和,理当对朝核问题更有信心,也更加宽容。

第二个变化,是技术发展。随着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障碍遭到碾压,全球一体化、扁平化。朝鲜半岛的缓冲价值和前沿价值,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意义不大。而且,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大国已经不需要再经营什么势力范围、缓冲地带了,只要深度参与全球化,搞好经济、金融就可以了。

但是,冷战并未结束,空间也没有变平。

所谓冷战,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冷战是一个历史名词,特指美苏冷战。广义的冷战,则是一个战略名词,是热战的对应物。

美苏争霸之所以没有选择热战,而选择了冷战,并非这两个国家拥有高过以往争霸国家的道德水准,而是因为面对核武器的硬性限制。因为核武器的存在,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必然升级为互相毁灭的无胜者之战。当此之际,军事帝国主义逐渐让位于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所以,冷战才会大行其道。随着苏联解体,美苏间的冷战宣告结束,但只要核武器效应依然存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依然存在,作为大国博弈手段的冷战就不会消失。同时,空间因素也只会因技术变革而改变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却永远不会消失。

今天,美军堪称全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军队,且不说其掌握的大量战略性远程武器,理论上讲,通过空中加油技术,美国空军在本土的飞机可以轰炸全球任何一个目标。但是,为什么美军还要维持大量海外基地和前沿据点?

再看周边,日本早就有“主权线”“利益线”的双线战略传统,最近十余年又打着“保卫西南离岛”的旗号,从石垣岛到与那国岛再到钓鱼岛,不断前推其国界线和对华海空军警戒线。印度则一方面谋求让印度洋成为“印度的洋”,一方面又在控制外喜马拉雅三国、肢解孟加拉的基础上,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与美国谈条件进入阿富汗,还没忘了同时与沙特、伊朗搞多头外交,拉越南、新加坡参与马六甲海峡以东的事务,实质都是在经营自己的安全边界……

半岛僵局的形成

正因为朝鲜半岛极其重要,所以,注定这里是国际政治的多事之地。

冷战初期,美国的基本战略是用围堵战略,阻止苏联获得开放性海岸线,阻止其夺取西欧、日本等工业地带,同时用接触战略渗透苏联,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和下两代苏联年轻人身上,用内部革命炸碎苏联。因此,在欧洲固然要守住两德分界线,但在亚洲美国奉行的是岛链战略,那就是立足第一、第二岛链,发挥海空优势,围堵对手,又避免陷入欧亚大陆的大规模陆战冲突。

从这一点上看,只要朝鲜半岛维持现状,就达成了美国的战略需求。但是,韩国的李承晚、朝鲜的金日成,他们一个要借力美国统一朝鲜,一个要借力苏联统一韩国,所以“三八线”上摩擦不断,其实就是要把事儿闹大,逼背后的老大出手。

而美国因为错误判断了形势,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中苏朝三方协议的产物,是所谓苏东集团在欧亚大陆全面扩张的产物,结果,美国在出兵朝鲜的同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反而激化了中美矛盾,引发了中国抗美援朝。很多年之后,美国才意识到,当年轻率的举措和对中国实力的低估,与真实态势相差何其之大。

苏联解体后,作为掌握全球霸权的区外大国,也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既要利用多国矛盾扮演“离岸平衡手”,掌控东北亚大局,又要利用地区紧张态势维持其军事力量的前沿存在,制压本地势力的发展。同时,美国不仅要防范对面阵营的对手,还要防范自己麾下的小弟,尤其要防范那个曾经和他打得头破血流,现在依然貌合神离、偷打小算盘的日本。

如果朝韩统一,美国就将失去在韩国驻军的依据,日本反而找到了加速再武装乃至发展核武器的最佳借口。届时,整个东北亚格局都将发生剧变。

这就是为什么冷战落幕之际,东西德可以统一,南北韩却无法统一。原因就在于,当时美国利用苏联解体的震荡,全面封堵俄罗斯的西出道路,推北约东进,欧洲各国也图谋推欧盟东扩,从而让德国顺势实现了东西德的统一。但是,朝鲜半岛因为牵涉的利益相关方过多,性质太复杂,无奈继续封冻,从而形成了美国霸权框架下的朝鲜半岛僵局。

不甘寂寞的朝韩

可是,正如当年的朝鲜和韩国不甘心只是作大国对峙的缓冲地带,今天的朝韩两国,同样不甘心维持现状。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朝鲜的生活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远超韩国。当年脱北者少,而脱南者多。但是,这个繁荣是建立在苏联输血的基础上。一旦苏联解体,朝鲜立即陷入困境。

相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和融入国际社会,朝鲜出于路线惯性,更倾向于再找一个苏联,继续给自己输血。奈何俄罗斯力有不逮,日本有心无胆,美国也不会轻易去背朝鲜这个包袱。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不难发现,美国本已有了日本、韩国两个盟友,苏联解体后又相继接纳了印度、缅甸和越南,在亚太早就稳如泰山,故而,在朝鲜半岛反而满足于维持现状,真要是接纳了朝鲜,反而破坏了现状。中美矛盾全面激化,不仅不符合美国扮演“离岸平衡手”的基本战略设定,而且朝鲜在这种对抗中也没什么用处,等于是美国落了个收小弟之名,却毫无实利可言,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在韩国驻军的依据,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朝鲜要提升自己的身价,强制大国关注,就必须手握有力筹码。这个筹码就是核武器。发展核武器不仅可以谋求国家安全的底线,还可以强制其他国家与之对话、与之交换,从而在夹缝中掌握主动,多面获利。

对朝鲜的这个做法,虽然表面上看,韩国是朝核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受威胁方,实则其心情极其复杂。

韩国也是个志不在小的国家,其对核武器的渴望非常之深。冷战期间,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作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都曾经发展过核武器。它们的技术能力与经济能力均远远超过朝鲜,为什么到今天仍然没有核武器?原因很简单,美国不许。而美国不许的原因,正在于美国知道,一旦这些小弟掌握了核武器,美国的控制力就会松动,地区稳定也会随之瓦解,甚至美国的核心利益都会受到威胁。同样的原因,苏联也绝对不会允许东德、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拥有核武器。这就是大国政治。

所以,在韩国内部,一直有这样两派观点。一派认为,韩国应利用朝鲜搞核武器的危机,谋求发展自身的核武器,至少要谋求美国转让最先进的反导技术。另一派则干脆主张,应该想方设法协助朝鲜研制成功核武器,同步谋求南北和平统一,到时候,韩国就将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统一国家。

无论哪一派,其实都是在对抗的表象下,搞更实质性的南北合作。而合作的目的,并非谋求一个和平稳定的中间地带,而是要做大做强,参与大国博弈。这就为朝韩双方唱双簧制造了可能。

对朝鲜而言,尽管这只是迫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后备胎,是下策中的上策。但是,有这个选择,总比没有好。

朝核危机触发大国棋局

面对朝鲜的这种冒险主义策略,美国既心中不爽,又投鼠忌器。

朝鲜战争的停火线,就是大国力量的平衡线,尤其在一个没有苏联的世界中,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不能不认真面对中国的感受和需求。这是由历史遗产和现实中的力量对比、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作为一个在大国棋局中摸爬滚打了两个多世纪的老棋手,美国对此自然心知肚明。所以,美国考虑朝核问题,从一开始就是更注重中美关系而非朝美关系。

精于计算的美国很快发现,如果能通过推卸责任,让其他国家面对这个难题,美国就可以置身事外,借力打力。在朝核危机的初始阶段,由于朝鲜缺乏远程投送工具,中、日等周边国家面临的威胁远大于美国,美国因而掌握叫价主动权。中国顶住风险,倡议以六方会谈方式处理朝核问题,这样虽然增加了问题的处理难度,但由于中美面临的风险增长速率不同,有取平效应,故而是可取的。

进入现阶段后,随着朝鲜核武技术的小型化发展,中美面临的威胁开始趋平。一旦相关技术扩散到极端组织手中,无疑将成为美国的一大灾难。虽然解决问题的成本提高了,但中国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也提高了,相当于出现了大国合作的平衡点。

而日、俄、韩的各有用心,变相帮助了中美的走近。日本其实一直希望朝核技术武器化,只有这样,它才能为自己拥核或进一步谋求反导技术转让找到理由。俄罗斯因为战略重心远在欧洲,再加上历史上与朝鲜的特殊关系,对朝核问题更乐于静观其变。对美国而言,这些结局都是华盛顿所不希望看到的剧本。从蒂勒森、佩里访华,到震动世界的习特会,中美关系的戏剧性逆转其实都是这个客观形势的产物。

中国要做新型大国

当年尼克松访华所谋虽大(联合抗苏),但毕竟是不对称结盟。这次虽然干的事情相对较小,却是中美之间一次难得的对称性合作,意味着中国真正开始以全球地缘棋手的身份,和美国展开对等性的区域地缘事务合作。这一点的意义非常巨大。

尤其是周边某些国家自作聪明地煽动“中国威胁论”,企图通过推动中美对抗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时,中美的合作将使这些国家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战略基本盘彻底崩盘。不难想象,这些国家一定会千方百计阻挠中美合作。同时,中国对美联合不等于不再警惕美国,更不等于对美百依百顺。一时对抗不等于永不合作,一事合作也不等于处处迁就。如何在大国棋局中真正以大国身份入局,理性地纵横捭阖,是我们当前急需深入思索的。

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有着悠久道义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无须对老列强的旧道路亦步亦趋,而要学会做新型大国。如何兼顾各方利益,保持地区稳定,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是探寻新时代理想与现实平衡点的高难度课题。但是,正因为其难度高,所以才有可能开辟新的未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大国棋局中的中国智慧。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编辑:马瑛

1.《(深度)朝核危机背后的两大世界性难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度)朝核危机背后的两大世界性难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