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监管当局的意图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星期五宣布这个消息?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自6月和7月股市崩盘、8月2850底部以来,市场基本稳定,并向上波动。虽然在此期间有一两次非理性潜水,但幅度比一次小;
第二,这种说法有数据支持:
(1)9月份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净流出5744亿,10月份净流出只有67亿;
(2)两家公司之间的平衡继续上升。截至11月6日,两市累计1.07万亿元;
(3)10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呈现明显的企稳回升趋势,环比上涨7.8%至55.3,投资者信心连续两个月上升;
(4)与9月份市场的收缩和震荡相比,10月份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整体呈现动荡的上升趋势。
(来源:保险基金官网、上交所官网、深交所官网)
第三,本周连续三年出现了久违,但有趣的是,这种情况在没有明显利好消息的情况下发生(除了“乌龙深港通”事件外),有场外融资再次上涨的迹象。至少在一些股票微信群和我的朋友圈里增加了一些募集资金的小广告。
从监管的角度看,是否可以理解为市场过热过快?
国家高层一直希望为股市定下“长期慢牛”的基调。但从4月到6月,监管部门的一系列过度动作,基本上导致股市出现一波疯牛,然后进入“自由落体”,与“长期慢牛”的假设完全背道而驰。
所以,就我的理解,监管部门也应该给上面一个解释,IPO重启的相关政策早就应该制定好了,就等着市场出现过热迹象,抛出去“对冲”吧。
从博弈的角度,市场参与者会如何解读
第一,按照常识,重启IPO应该作为盈利空,因为它明显的作用是从股市抽血,整个市场上几十万亿的资金分散在2780只股票上。因为这个货源的稀缺性,肯定会有一些溢价或者假高价。现在IPO回来了,每次开盘都相当于增加了一批供应量,但资金可能不会显著增加,或者说“需求”并不总是能够跟得上“供应”的增加。这是从四月底到五月初。可见IPO批次改为两批,对市场的“抽血”效应明显;
第二,三连洋出现后的消息公布后,“对冲”的含义很明显。换句话说,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监管机构的这一举措相当于承认市场已经稳定下来。中国的散户大多是左右手交易者,习惯于追涨杀跌,等待趋势确立后才入市。所以,假设我是一个左右手交易者,一旦周一大盘低开,将是入市的最佳时机,因为监管已经确认大盘已经企稳,已经形成底部,那么这个时候我应该什么时候不入市呢?
第三,从“舆论监督”的角度,可以确认市场的共识是好的。这里的“舆情监测”并不是指传统的电视、报纸的股票评论,也不是指财经新闻的统计分析。你可以通过打开微信翻朋友圈,推送订阅号来做到这一点:
(1)因为工作原因,订阅了100个左右的金融微信官方账号,每个号码每天推送的内容反映了运营商对市场热点的了解,比如他是多看还是多看空;
(2)其次,看你的朋友倾向于转哪些文章,因为转发本身也是观点认同的一种体现;
(3)然后就是一些聊股票的微信群。讨论最多的是什么,大家的意见是什么?如果你读得多,你自然会有一个很好的舆论样本,比传统媒体上的更有效。
IPO重启的消息一出来,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很多原创文章都是以“这个信息模棱两可”开始的。然后,历史上IPO重启后,市场几度涨跌。其实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心态?也就是当整体市场情绪乐观向上的时候,每当出现模棱两可的事情,市场就会倾向于向“多看”的方向解读。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势惯性”,因为如果你在市场上行的时候把一个模棱两可的信息解读为盈利空,你说错话的概率很大,没人愿意听你说,所以你做不到。人性害怕犯错,害怕被别人说,害怕被人看不起,所以当你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这种本性就会被带入其中,很难做到客观中立或者尊重常识,因为从常识的角度来看,重启IPO必须要吸取市场的血液。
综上所述,都说重启IPO,市场应该会小幅下跌,但如果你考虑到中国特殊的监管环境和股市博弈的正常状态,其实这就相当于明确告诉你,市场已经确认了底部,要涨了。如果周一下跌,在买买中适当买入,这几乎是大多数右手交易者最简单的市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