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源,高新区苏报记者
全年新增创新载体平台21个,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新团队)3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去年,苏州高新区走上了优质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出现了一股强大的“生力军”——科技市长团,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帮助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
为了给科研成果找到合适的转化路径,为地方产业发展聚集前沿人才,科技市长团在校企合作中扮演“双面胶”的角色。自2012年第一批科技镇领导上任以来,围绕“科技和人才”两大核心任务,五年来,高校、地方政府、人才、项目、产业等要素逐渐被科技镇领导成员串联起来。
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高新区第五批科技镇领导就推荐6名专家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协助申报10个省、市、县(区)人才计划项目,其中省双创博士1人获批,市领导1人,区领导2人获批。在过去的五年里,科技市长联盟在整个地区增加了30多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签署了260多项技术服务、产学研协议,帮助大型大院在高新区落户。
充分发挥人才集聚的乘数效应
一些企业已经相继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市长团为区域创新发展引进双创人才,为高新区各个板块注入了一批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洁教授,高新区科技乡第六批成员,现任徐墅关镇区委副书记、区环保局副局长。“以前我只专注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现在我要深入了解政府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调查企业科技人才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招聘人才、吸引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说起从普通高校教师到政府工作人员的转变,杨洁颇有感触。“我们要做好科技政策的宣传者、校企合作的联络员、对接活动的组织者和项目申报的辅导员。”
截至2017年8月,胜利精密、兴业新材料、谢静高新电子材料、Golari电梯等企业先后建立了省、区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均每年有2-3名研究生进入每个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大型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杨洁介绍,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工作站将技术需求浓缩成相应的研究课题,委托或开展校企联合研发,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优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成长,高校研究生团队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为了工作的连续性,在完成前一批科技镇领导的工作后,杨洁申请续任,并作为第六批区科技镇领导成员继续在高新区服务至2018年8月。
事实上,第六批科技市长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详细的任务清单。仅徐墅关镇就申报各类人才10余名,推进校企科技合作项目5个以上,校地合作2-3个;建立10多个R&D平台和人才基地。科技城集团人才聚集的“乘数效应”在高新区的各个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下半年,第六批科技镇领导成员完成了从本单位或合作单位派出至少1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3 000名专家、4名优秀青年、5名优秀青年的访问工作。今后,他们将进一步结合高新区的产业和板块工作特点,积极引进“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的专家在高新区创业。
校企合作牵线搭桥
每年签署50多项合作协议
去高校找成果,找项目,找项目投资,帮企业解决技术问题。通过科技市长团的牵线搭桥,如今,在高新区乔峰街、石山横塘街、科技城(东珠)、徐树关经济开发区等板块,校地、校企合作项目遍地开花,覆盖城市管理、智慧社区、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
2016年8月,浙江大学药学院研究员陈勇作为第五批科技镇领导成员来到苏州科技镇担任管委会主任助理。“我在大学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制药技术,刚好和地区一家中药制药公司有关联。”陈勇说。陈勇口中的企业是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中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制造设备和信息化的高科技企业。
一年来,陈勇教练泽达及其子公司苏州袁哲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创新方法试点示范企业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项目,以及苏州高新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金融专项等市级和区级项目。“要不是陈勇的协助,我恐怕还停留在省人才的层面。”泽达创始人刘雪松对陈勇充满感激。刘雪松已被批准由区、市和省级人才项目资助,但不涉及国家人才项目。在科技镇委员会成员的协助下,刘雪松最终入选2016年科技部科技创业人才。
目前,浙大与泽大已加入多家国内知名药企,围绕中药智能制造,签订生产、教育、科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以产学研联合体的形式,于2017年申请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并设立5个项目。预计泽大和浙大共获得1.5亿元的批准资助。
去年10月,南京航空空航天大学制造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落户高新区石山横塘街。这是科技乡第六组成员孙玉立教授到任仅两个月就成功介绍的。项目负责人王洪峰也被批准领导该地区的人才孵化工作。
随着第一届科技镇委员会任命的完成,校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来,科技镇委员会协助签订了260多项技术合同和各种协议,近百家企业通过辅导申请了省、市、区各类(科技)项目、专利和高水平企业。
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许多大庭院的定居
科技镇委每一个成员的背后,都是一个学科、一所大学甚至几所大学,都是丰富而深刻的创新资源。科技市长团不仅带来了人才的聚集和项目的落地,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镇湖刺绣在全国享有盛誉,许多精美的刺绣产品和民族礼品都源于高新区的镇湖刺绣大师。然而,许多从事刺绣行业的当地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刘开建,在担任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区人才办副主任、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期间,就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将自己的专业与行业紧密协调,以镇湖刺绣产业和苏绣镇建设为重点,激发相关资源,开展刺绣知识产权、版权和商标专业培训。同时协助建设五个刺绣中心和特色镇,首次将苏绣带到广交会、中央国家机关和世界地理标志大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首先要有强烈的保护文化意识,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推动刺绣大师与艺术院校的合作,将传统刺绣文化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寻找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途径。”刘开建说。
近年来,高新区创新集中度不断提高。2017年,高新区新增创新载体平台21个,“两高两新”实践成效显著。其中一些大型复合研究所和载体平台的落地,离不开科技镇长们的努力。据统计,近五年来,科技市长团协助高新区推动华东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公司苏州研究院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在高新区落地生根。
“做好派驻单位、派出单位、镇领导小组”,这是高新区科技镇领导小组成员总结出来的三句离职后证词。通过这“三件事”,搭建派驻单位和派出单位之间的桥梁,将集团内部的资源和项目共享在一起。
“2018年,高新区第六批科技镇领导将继续围绕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和孵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创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成员优势。和板块的特点,在高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科技镇领导的自我价值。”科技镇委员会主任、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力说。
1.《科技镇长团当好产学研合作“双面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科技镇长团当好产学研合作“双面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14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