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是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长盛不衰、屡试不爽的有趣问卷,它假设一个现代都市人如果像兵败的拿破仑被流放到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那样的荒凉孤独的小岛上,而随身只允许带一张或数张唱片为伴度过余生,你会从身边数量可观的收藏中选择最心仪的哪几张呢?当然,对于这种有形或无形的民意测验,每一个喜爱音乐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但类似的问卷大体上仍可勾勒出不同时期欣赏音乐的审美观念与流行趋势的大概轮廓。1958年英国的BBC也举行了一次这样的“荒岛唱片”评选,当时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参加了这个活动。当她被要求遴选出八张自己最喜爱的唱片时,这位声誉卓著的女高音歌唱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七张独唱专辑,第八张则给了由卡拉扬指挥的歌剧《玫瑰骑士》,而在该剧中也正有她饰演的那个后人难以比肩的元帅夫人玛莎琳。这就是施瓦茨科普夫,一位极度自信睿智而又充满着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惊艳美貌的女高音歌唱家。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年12月9日出生于普鲁士管辖的波兹南地区(现波兰境内)的雅罗钦。从她的本名奥尔珈·玛丽娅来看,她的血液里有东欧民族的成分。她从小就展示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928 年她在马格德堡中学读书期间就在学校里演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饰演格鲁克《奥菲欧与优丽狄西》里的女主角,那一年她13岁。不过,除音乐外,施瓦茨科普夫的其他功课也非常优异,尤其是化学。 要不是因时局的风云突变,她几乎已通过了高中的毕业考试,按父亲的意愿进入柏林大学成为化学系的一名大学生了。1933年,就在纳粹法西斯上台不久,她的父亲——一名当地学校的校长被纳粹分子剥夺了校长的职务,还被开除了教职,原因是他曾拒绝纳粹党徒在他的学校里举行集会。而像这样“被惩治家庭”的子女是无法进入全德国的最高学府柏林大学的。不过如此一来反倒更遂了女儿自己的意愿。1934年,19 岁的施瓦茨科普夫进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系统地学习声乐,师从卢拉·梅兹 – 格迈纳。在校期间她即以好学、博学而闻名,不光专修声乐,同时还兼修了钢琴与作曲课程。1938 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以后,在德国男中音歌唱家卡尔·施密特 – 瓦尔特的建议下,施瓦茨科普夫转而拜花腔女高音玛丽娅·伊沃根(Maria Ivogun,1891-1987)为师继续深造。伊沃根原籍匈牙利,曾长期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台柱,以演唱莫扎特歌剧而著称。后来她转而专事音乐会艺术歌曲的演唱。可以说无论是 其教学方式还是艺术经历,伊沃根都在年轻的施瓦茨科普夫的人生轨迹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伊沃根的丈夫——钢琴家米歇尔·劳赫森(Michael Raucheisen,1889-1984) 对她的成长也教益良多。他不仅指导施瓦茨科普夫的钢琴技艺,后来还成为她音乐会上的第一位钢琴伴奏。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施瓦茨科普夫始终牢记伊沃根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诫自己的话:“要使自己高贵起来,我的孩子!”施瓦茨科普夫把老师的教诲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座右铭。自此之后,无论是在艺术舞台上还是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施瓦茨科普夫永远都是那么高贵典雅、仪态万方;举止得体、气度不凡。
1938年4月15日,年方23岁的施瓦茨科普夫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专业处女秀,在柏林的德意志歌剧院饰演瓦格纳《帕西法尔》第二幕里的第二献花少女。尽管这个角色几乎没有任何施展发挥的空间,可她还是在1940年得到了德意志歌剧院的完全合同,成为它的签约演员。受伊沃根的影响,施瓦茨科普夫最初在舞台上是以花腔女高音的面貌出现的,这一时期她饰演的理查·施特劳斯《纳索斯岛上的阿里阿德涅》里美艳轻浮的泽比纳塔和普契尼《波西米亚人》里泼辣风骚的缪塞塔正是她“花腔女高音时期”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角色。尽管如此,对自己人生规划有着周密计划的施瓦茨科普夫还是希望加盟柏林的歌剧第一豪门——柏林国家歌剧院。当时的形势是:德意志歌剧院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控制之下;而国家歌剧院则属于纳粹第二号人物戈林的势力范围。纳粹头面人物这“两戈”在音乐领域的这种明争暗斗使得当时的施瓦茨科普夫难遂其愿。于是,在 1942 年她突然宣布与德意志歌剧院解除合同,她离开了“政治干预艺术”的纷争中心——柏林,转投奥地利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此举令戈培尔大为光火。施瓦茨科普夫之所以甘冒得罪纳粹文化头子之大不韪,是由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不仅能给予她更为优越的待遇,更由于它的领导人是自己极为钦佩的著名指挥家卡尔·伯姆。在得到这位德国的未来之星后,伯姆马上邀请她参加剧院的演出,在那里她饰演了《后宫诱逃》里的康斯坦察、《波西米亚人》里的缪塞塔和咪咪以及《茶花女》里的薇奥列塔,她的声名由此而鹊起。
以上图文摘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国际乐坛上的巾帼风采 100位享誉世界的女性表演艺术家》 夏 宏│著
进入微店直接购书
1.《20 世纪的艺术歌曲女神 ——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 (Elisabeth Schwarzkopf)》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 世纪的艺术歌曲女神 ——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 (Elisabeth Schwarzkopf)》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