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联华电子,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是简单的晶圆代工厂,但其实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中国台湾省很多芯片设计公司的孵化器。
回顾1983年UMC的规划和建立,他们被定义为改造台湾工业研究所技术的企业。像当时很多半导体公司一样,UMC当时也把注意力放在了IC设计和制造上,公司发展顺利。1994年,它甚至生产了台湾省第一台X86处理器,但最终因为未经Intel授权而丢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芯片设计和制造之间的分工开始变得清晰,UMC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在客户眼里,因为UMC本身有芯片设计部门,如果他们把芯片设计交给UMC代工,就有窃取客户设计的可能;结合UMC自身的转型考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UMC先后分离了其芯片设计相关部门,进而开创了“联合家军”的辉煌未来,其中联发科是最耀眼的代表。
这里,我们来看看晶圆代工厂联华电子的另一面。
台湾省第一台X86处理器的创始人
看现在的X86处理器市场,除了Intel,基本上只有AMD能提供兼容的产品。但事实上,自从英特尔在1978年发布第一款X86处理器Intel 8086以来,英特尔在处理器领域已经面临了许多挑战,UMC曾经想成为其中之一。
在谈UMC制造X86处理器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X86处理器的竞争发展历史。
早期也有摩托罗拉这样架构不同的竞争对手,但他们的MC系列处理器在更新时与旧软件不兼容,给客户带来不便。然而,相互兼容的X86处理器赢得了竞争。而以AMD和Cyrix为代表的厂商在90年代掀起了兼容X86处理器对英特尔的冲击。后者不断侵蚀英特尔的市场,甚至AMD和Cyrix生产的386和486处理器都超过了英特尔,引起了半导体巨头的警惕。80486后,其新产品命名为奔腾,与AMD、Cyrix等兼容厂商分离。从此创造了自己的处理器荣耀,这是后话。UMC还在英特尔的围攻中创造了他们的第一个X86兼容处理器。
1994年,UMC在台湾省推出了第一个与英特尔80486兼容的微处理器芯片。数据显示,这款芯片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同级别的Intel和AMD微处理器30%以上。但是因为X86的很多专利都是受Intel保护的,所以这款产品就出来了,受到了Intel专利纠纷的影响,以至于上面甚至标注了不得在美国销售或进口的字样。后来,因为这个兼容CPU的事情,UMC甚至和英特尔打官司,UMC最终不得不终止这一尝试。
事实上,从整个X86处理器的开发过程来看,这些兼容的产品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完成大部分其他工作,并且吸引了VIA、IDT、NexGen、Rise、Transmeta甚至Texas Instruments的加入,虽然这些厂商在这方面都失败了。
然而,对比X86处理器在PC和服务器市场的影响力,我们无法掩盖UMC和其他厂商在技术和市场上的眼光。
台湾省第一家芯片设计企业孵化器
联发科是台湾省芯片设计的领头羊。它也是世界十大寓言的常客。这个世界著名的制造商也起源于UMC。
早些时候,我们提到UMC成立时,其目的之一是改造ITRI的技术。后来,联发科的发言人蔡明杰是ITRI的一员。在UMC创始人曹兴诚的鼓励下,毕业于台大的蔡明杰来到UMC建立他们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1997年,UMC原来的“多媒体团队”正式成为联发科有限公司,包括蔡明杰在内的20多人的初始团队从光盘芯片开始,踏上了MTK的新征程。继光盘之后,MTK在数字视盘芯片上成名。他们曾在大陆影碟机市场占据60%的芯片市场,并于2001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到2003年,联发科已经是世界五大无晶圆厂。
然而,个人电脑和数字视盘市场暴跌,面对危险信号的警告,MTK转向手机芯片技术,并攀升至另一个高峰。
有了“交钥匙”解决方案,联发科在中国大陆市场遭到重创。其手机芯片出货量也在上升。2007年,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量占市场份额的13%至14%,仅低于深陷多年的TI和高通。深圳的厂商也利用MTK的一站式服务,创造了“山寨机”的美誉,响彻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围着华强北的平方寸柜台讨价还价的震撼场面,是本世纪头十年深圳的一个景点。也正是在这种积累下,中国手机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联发科本身经历了2G和3G的辉煌,终于在4G时代回归正轨。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手机SoC、AI、物联网芯片、ASIC服务于一体的企业,这与曹兴诚领导的UMC对蔡明杰及其团队的支持不无关系。
尽管UMC在2009年出售了其所有的MTK股份,联发科仍然是最好的“联合家军”。
全台湾省的“联合家军”
除了联发科,台湾省还有很多源自联电的公司,如永琏科技、杨炼半导体、致远科技、联盛电子、元翔科技、连洁国际。在各自的领域有很多优秀的人。
(1)永琏科技:全球三大面板驱动集成电路供应商
永琏科技的前身是联华电子设计部的商业产品部。像联发科一样,他们在1997年从UMC独立出来。公司成立初期的主要产品是电脑外设芯片组,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键盘鼠标控制器供应商。1999年,他们果断决定进军液晶面板驱动IC市场,一年后转向液晶面板驱动IC和系统单片机。
除了驱动IC,永琏科技还提供其他面板相关芯片组,包括MEMC、FRC、PMIC、CMOS图像传感IC、触摸面板IC,有利于减少客户推出产品的时间,提高集成度。
后来,永琏将其触角伸向车辆级图像处理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永琏科技财务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净额为新台币47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毛利率也达到28.80%。成为“联合家军”的一员。
(2)杨炼半导体:带着金钥匙出生的连嘉俊
杨炼半导体也从UMC分离出来。因为他们的创业团队是UMC当年研究X86处理器的人,他们一度被认为是UMC的儿女。然而,他们的发展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但他们仍在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根据维基百科,杨炼早期专注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控制芯片的开发和设计。后来又通过收购联华电子集团旗下的联盛半导体、图文展示技术、韩晶技术等,拓展了闪存控制芯片、数字电视接收控制芯片、多媒体控制芯片、模拟芯片等新产品线。
目前产品有PC/NB控制IC、Flash控制IC、数字电视接收控制IC、多媒体控制IC、模拟IC。
(3)致远科技:领先的专用集成电路服务和知识产权提供商
致远科技原属UMC知识产权和NRE部门,1993年从UMC分离。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ASIC相关服务。自1996年以来,推出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除了提供一些标准化的知识产权,UMC还将为客户定制知识产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致远科技已经开拓了医疗、汽车、POS、GPS、航空空、智能仪表和机器人、IOT和云等市场。这些产品线具有利率稳定性好、收益贡献稳定、生命周期长的优势,为致远科技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年收入也达到10亿新台币,毛利高达50%。
根据公司最新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如果按产品划分:ASIC占55%,IP占17%,NRE占28%;按应用领域划分,ASIC产品包括通信网络(光网络、组网)占22%,工业用(医疗、汽车、POS、GPS、航空空、智能仪表和机器人等。)占37%,多媒体/消费类和电脑外设占16%,物联网/云(包括SSD、可穿戴设备等。)按工艺技术,0.11um ~ 0.18um占41%,55nm~90nm占19%,40nm占15%,28nm占19%,6%。
(4)联盛电子:台湾省内存条的追随者
联盛电子最初隶属于UMC的仓储部门。1997年,UMC独立成立了一家存储芯片研发企业。根据官方网站,公司主要从事内存IC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提供的内存集成电路产品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到闪存,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到先进先出,从零总线延迟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到高速屏蔽只读存储器。
2005年,联盛电子旗下独立成立柯胜电子,2007年5月,由日本三菱公司旗下的亚洲尚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台湾省丁一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投资成立。这是一家专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集成芯片的设计、制造和推广。其运营项目包括三大产品线:无线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
除了上述厂商之外,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的原相科技、从事芯片设计的连洁国际、销售NavInfo的捷发科技,都诞生于UMC。从这个角度来看,UMC孵化的公司涵盖了IP、ASIC、芯片设计等多个方面,很多都是在自己的行业内有名气的。
回顾UMC的发展,虽然其代工业务在技术选择上输给了TSMC,但与领先者的差距越来越大,紧随其后的SMIC和三星也在慢慢追赶。UMC本身也退出了先进工艺研发的第一阶段。但从上述芯片公司的表现来看,UMC是全台省芯片行业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的孵化为今天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结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文/半导体行业观察李守鹏
今天是《半导体产业观察》第1624期。请注意。
1.《联电 原来你是这样的联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联电 原来你是这样的联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160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