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定要招?
《水浒传》中让大多数读者愤怒的情节,被普遍接受为“全团招”。20年前央视老电视剧《水浒传》播出的时候,播放梁山好汉被征入伍的故事,据当时媒体报道,更有观众受不了,一怒之下砸了大彩电——他们不要任何愤怒的财物。
其中的愤懑很容易理解:很明显,整个水浒一直是水浒上并肩作战的“兄弟情”,尤其是“英雄排席”之后,水浒上“兄弟一般称兄道弟,不分等级”的兄弟关系,以及“打打杀杀,冤仇尽同酒筵欢乐”的热闹场面,让很多读者看了。为什么一定要驾驭!
一直在削尖脑袋拉拢他的宋江,受到的读者骂肯定够多了。一句俗语是:宋江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兴旺,所以他不惜打着“忠义”的旗号,用梁山兄弟的鲜血染了官帽子。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另一个残酷的事实也被忽略了——就像张涵予的《水浒传》里,宋江伤心地问晁盖:我不拉拢你还有别的出路吗?
为什么没有出路?其实《水浒传》原著中宋江常说的四个字也告诉我们,如果水浒不招安,下一条渺茫的出路就是缺钱粮。
二:《钱紧》水浒
细看《水浒传》,你会发现自从宋江去了单良之后,“缺钱粮”这个词在他嘴里出现率特别高。例如,杨雄石秀从家村偷鸡,引起“家三村”激烈争斗时,宋江发出一声激动的叫声:“就是说,山寨里人多,钱少,粮少。不是我非要找他,而是那厮在找茬,正好可以顺势得到那厮。如果你赢了这个村子,你就有三五年的粮食了。”——打村族是为了救我哥哥?主要是因为钱!
留在上梁山后,卢俊义、梁山泊为了寨主争吵不休,以至于决定与东平、东昌的赌斗作斗争。知道大米贵的宋江不忘强调经济问题:“看现在,
这间小屋缺少钱和食物。水浒东边有两个州府,但是有钱有粮:一个是东平府,一个是东昌府。“——这就相当于提醒兄弟们不要忘了拿钱。
而在实际行动中,梁山好汉也坚定地证明了这八百里水浒是多么缺钱。当柴进、卢俊义、李颖等“土豪”被迫上梁山时,他们的财物几乎都被“梁山泊抢走……装上山”。至于高唐州朱家庄曾头市东昌府的这些“提款机”,梁山好汉就更没礼貌了。几乎都是“开了府库,拿了金银财宝,开了大仓库,装了粮米上车”。他们每次行动,都是那么不顾一切的去抢钱。
抢了那么多钱,水浒缺钱?事实是,真的很稀缺,而且随着水浒的发展,越来越稀缺。宋江铁了心要拉拢,直接原因之一就是梁山泊没钱。
乍看之下,水浒应该是丰富的,丰沛的水浒八百里。身边有钱人,缺钱就抢。但看水浒的规模,我们可以看到,在接受马具之前,水浒中虽然没有确切的兵马数量,但在与童贯的战斗中却可以牺牲十面埋伏。《陈桥驿滴泪斩卒》情节中,水浒先锋多达一万人。即使保守估计,这支武装力量也已经发展到6万多人。
而这几万人也不是乌合之众。招辽、方腊之战,证明了小说中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超北宋正规军,装甲、武器等装备也是拔尖的。养活这种规模的精英,水浒能承受吗?
能不能买得起?看看宋朝“养兵”的成本。
三:宋朝养兵成本高
事实上,在现实历史中,“养兵”也是宋朝政府的长期负担。比如宋仁宗执政时期,宋朝“养兵”的费用一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6,其中就包括养大量“坏兵”。北宋宰相蔡襄曾向宋英宗报告过这样一个说法:国家财政支出的30%用于养兵,花费的粮食80%用于养兵,不足以让所有的帛马都用来养兵。最后得出结论:“一岁被养大,养兵成本往往活在第六和第七年,国家没什么用。”
以著名诗人辛弃疾建造的2500人的“飞虎军”为例,我们知道梁山泊要养几万匹马是多么困难。
辛弃疾在担任潭州刺史、湖南镖局时,训练了一支地方军队——飞虎军,对付地方盗贼。法院给了新军1500人的配额。这个数字显然不够。最终建成的飞虎军,“招兵二千,马五百,人在外,马甲齐备。”飞虎军的费用被同事批评为“巨额开支”,实际上是“耗尽了所有人的力量”。
看看辛弃疾花了多少钱打造飞虎军吧。
1.买马等装备:“用5万元在广西买500匹”。一般马一百块左右。百贯相当于三吴地区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一半,500匹马大概是500户家庭年收入的一半。
2.官兵工资:养兵的重头戏。据《宋史》记载,“庙会部门的领导没有职业领域的供给,缺乏日常支持,派兵经营,泡军政。可以按月供费:控副控15万个月,司令10万,领导5000,副手4000,编制3000,全部按月给。”这样,飞虎队“一年花7.8万元,迎粮2.4万石,分步骤花钱买粮”。
南宋中央拨款不够,飞虎军“衣食取州”自筹解决。南宋时,政府允许军队经营一些生意来筹集自己的军费,辛弃疾也能理财。当时飞虎军有“田庄、房债、地租、经营款”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如果换成一个不懂理财的人,自己的军费提高会很头疼,所以辛弃疾的接班人李春曾经说过,压力很大!
梁山泊攻城掠地后,并没有占据这些地方,也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源,只是暂时进行掠夺。马具出现之前,水浒上大概有三四万匹马。宋朝时朝廷士兵年薪50,湘军(地方部队)士兵年薪30。梁山伯中士根据两者之间的妥协进行计算,4万人每年花费16万。辛弃疾在相对富裕的东南地区养飞虎军不容易,何况宋江。
所以可以算,水浒不肯招安,就要坚持下去。他们的路无非两条,一条是扩大劫掠范围,直到落入宋朝的包围圈。另一种是像方腊一样,干脆攻城,举反旗。总之,在小屋里不可能快乐的生活。
毕竟一个阵容强大,但没有自身“造血”能力的球队,注定是要走到尽头的。作为机动作战的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就是这个道理的生动写照。古代农民起义注定的归宿,单看水浒的财政问题就很清楚了。
参考文献:《宋史》和《水浒传》
1.《招安 梁山泊为何要招安?《水浒传》里常说的四个字早已戳中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招安 梁山泊为何要招安?《水浒传》里常说的四个字早已戳中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1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