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书《十年风潮》,这本书显然比近年来的《腾讯传》和《浪费生命在好东西上》更真诚。前者更像是定制的长软文,后者像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开始卖鸡汤。
写十年记忆,记录十年当代历史
读《十年激越》已经失去了大学读《三十年激越》的兴奋感。虽然这十年的故事依然精彩,但还不如三十年野蛮成长的传说。
甚至认为《十年风潮》缺乏深度。幸运的是,吴晓波的写作非常出色,故事跌宕起伏。我买这本书是为了学习写作,但是看完之后才知道,这本书没有深度,在今天的中国真的很少见。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企业史,也是一部中国当代史。这十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轰动一时,却很快消失在新媒体的feed里,很少有人记录,也很少有人敢记录。
回顾过去的10年,太多的事情被我们遗忘了。我发现我们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国家。所有“令人震惊”的事件都在新旧媒体中迅速化解。很多时候都是情感消费,热点很快就淡了。甚至没有人关注后续结果。最近,我在读徐贲的《人为什么会记得》和《梦之旅》,深深地意识到记忆的重要性。身处一个有着鸡血的国家,不在乎历史,只在乎未来。
拷问发展背后的主导力量
在《故乡》的开头,吴晓波揭示了故乡的四条主线:
1、经济增长方式的犹豫
2.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博弈
3.制造能力与消费升级的冲突
4.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调整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主线是政策引导下的快速发展
所以《十年风潮》中很多精彩故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4万亿救市计划,徐家印和恒大的兴衰传奇,史的沉浮等等。,包括中央企业的民族进步和人民的退却。可以说,这十年中国的繁荣主要是由权力主导的,吴晓波在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出了质疑。
这十年,可以说中国的民族运动真的很优秀。书中,保罗克鲁格曼等国外经济学家用经济学原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很快就会出现问题的结论。但是,中国挺过来了,中国人看到这个会很骄傲的。不过据我了解,中国此时的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健身不吃药来治愈的。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长期透支而不注意健康,后遗症也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中国一直很强大,有实力,有运气。实力不是力量,但我们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实体,市场广阔,所以我们有很强的稳健性。很多错误和浪费都是我们大家共同承担的,和大家分享并不明显。
幸运的是,中国刚刚赶上互联网浪潮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各种好处,“三十年风潮”的英雄在“十年风潮”中逐渐被互联网新贵所取代。
大国崛起背后的欢笑与泪水
《三十年激越》以大国崛起一章结尾,但《十年激越》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在前一本书里,中国更注重其快速发展,但在后一本书里,中国开始真正凸显其国际影响力。
这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中国企业的增长已经被全世界买买买,全是大钱。然而在大国崛起的背后,无数底层民众像燃料一样变成了煤灰。吴晓波关注绝望的工人和富士康的十三跳,记录了过去十年无数的社会事件,这是这本书的另一大价值。
当我们吃着泡面为上涨欢呼的时候,我们回望绝望的房价,回望生活环境的种种焦虑。
蛋糕越做越大,分成了几个人,大部分只是这台高速机的燃料。
在这本书的结尾,吴晓波将他十年的成就归因于四个原因:
1.制度创新
2.对不平衡(即不平等)的容忍
3.尺度效应
4.技术打破了墙
最后,叫个人情绪:吴晓波分析不了罗永浩
吴晓波在书中给老罗写了一本传记。虽然含有很多贬义,但还是觉得不公平。虽然罗永浩是热门,但雷军是真正的先锋。生产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的创新,可以说是改变了时代。虽然后续的错误很多,但开拓性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学者唐小兵分析说,罗永浩很到位,罗永浩更能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
唐小兵说,罗永浩的“艰苦生活无需解释”,在某种意义上烙下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是一种崇尚奋斗、进步和财富的权力意志。
在这个时代,精英只能由不怕苦,但不怕死的硬汉产生。强硬意味着强硬、勇敢、无畏和积极进取。强硬就是拒绝悲伤,拒绝同情,拒绝沉思,拒绝细节。强硬意味着在直接唯物主义目标的刺激下进军上流社会。强硬就是在迷恋中寻求快感和价值,玩弄欲望和权力。
罗永浩这几年从“理想主义者”到“企业家”的转变,以及几次打脸的话语,更能体现这种精神。
1.《中国当代史 吴晓波新书《激荡十年》:一部中国当代史,以及他笔下的罗永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当代史 吴晓波新书《激荡十年》:一部中国当代史,以及他笔下的罗永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1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