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突龟五脚架两层洋楼。
昨日,在厝边陈永卫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梧桐社区。绵绵春雨让社区的小巷多了几分静谧,路人披着雨衣匆匆而过,几处老厝前的青石板上残留着雨水,石缝中的不知名小花,在春雨的浸润下悄悄绽放着花朵,让老厝多了一番韵味与沉静。
“梧桐是晋江华侨较多的社区,早年梧桐人便携亲带故,下南洋谋生,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番客群’。”梧桐社区书记陈建华介绍说,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中期,不少侨亲衣锦还乡,在家乡建大厝、修宗祠、造洋楼,所以梧桐社区也就有了一定数量的西式洋楼、番仔楼、闽南大厝。
“超过15栋以上,就可以称为古厝群,梧桐社区的古厝已经算是古厝群了。”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看过梧桐社区古厝群后赞赏有加,他认为梧桐的多栋建筑在晋江是少见的,特别是中西建设合围的建筑群,既不是纯洋楼,也不是番仔楼,而是洋楼与闽南大厝的合围。“这种既重视中国文化,又受西洋文化影响的建设,体现了华侨对根的留念,饱含着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开放又包容,正是晋江华侨性格与精神的体现,也是晋江多元文化的象征。”
保护计划启动老厝将焕发生机
独具闽南特色的出砖入石、南洋琉璃瓦、西式洋楼、红砖番仔楼、双突龟五脚架两层洋楼、中西建设合围的建筑群……在晋江罗山街道梧桐社区,目前保留了各式老建筑近20座,且各具特色。本报记者_曾舟萍陈巧玲文图
洋楼里保存完好的天井。
记忆中的古厝将焕发生机
“以前小时候我们就是在这些老房子里玩,捉迷藏、打羽毛球、还有‘冲关’游戏,这些老房子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听说记者到社区采访老厝,45岁的居民陈秀贵先生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说以前社区里可以玩的地方不多,大部分同龄的孩子都是在这些老厝里游戏、做作业,“有时候夏天直接睡在老厝外的石板上,家中的大人寻来后,抱回家睡。”
华侨老厝是40多岁人独有的儿时记忆,也是70多岁人的少年记忆。“这栋美源楼是1949年建的,那时候我才十来岁,我们就满村子的找石子,挑来卖给华侨。”70多岁的老人会会长陈技执指着一栋西式建筑说,这栋楼的材料据说都是从俄罗斯运送而来,虽然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可工艺是中式的,还是需要小石片来填塞柱子与墙之间的缝隙。
如今承载着几代梧桐人的老厝,或将焕发新的生机。“社区现在第一步是想着先保护起来,然后大家群策群划,一起来规划、修葺,做成美丽社区,并依靠古厝文化引来文化产业。”梧桐社区主任陈火炎认为,梧桐社区古厝相比于其他古厝群具有地理优势。
对于社区的思考,罗山街道表示将大力支持,同时将联系晋江文体新局,对梧桐社区古厝群的整体规划、保护、开发进行协商。
1.《罗山社区 晋江罗山梧桐社区有个古厝群 近20座建筑各具特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山社区 晋江罗山梧桐社区有个古厝群 近20座建筑各具特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