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遭受损失的当事人。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上述规定,民事行为因欺诈被撤销后,当事人应当返还财产,恢复欺诈前的状态。一般认为返还财产是诈骗罪的民事责任之一。
在《民法通则》中,欺诈也是使民事行为无效的行为。
2.欺诈往往违反了很多法律部门的规定,会使行为人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二、民事诈骗罪的法律依据: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价值3000元以上至1万元、3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诈骗公私财物,分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抢劫、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三、欺诈性消费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消费者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是指经营者应对欺诈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消费者欺诈行为处罚办法》,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有欺诈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以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综上所述,民事欺诈一般是利用公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骗取他人钱财。这种行为的后果一般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处理案件时,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1.《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5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