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莹)“妈妈,我的脑动脉瘤破了,妈妈救我。”3月10日的上午,安徽大学21岁的大三学生刘锐(化名)给妈妈打完电话,便昏迷不醒,4月2日15时30分,刘锐在确认临床死亡后,接受了器官捐献手术。
记者从安徽省红十字会获悉,历年来安徽省共有器官捐献124例。在2018年,截至4月2日,器官捐献已有16例,刘锐作为安徽省首例在校捐献器官的大学生,捐献的肝脏、双肾及眼角膜最少可救治五人。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器官捐献协调员张明告诉记者,刘锐在3月10日上午昏迷后,由老师、同学送达医院,了解到病人有脑动脉瘤病史,便紧急送往了ICU病房。“因为病人颅内出血严重,医生实施了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准备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手术,但后期病人恢复情况不乐观。”
原来,刘锐在2014年因头痛去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脑动脉瘤,但由于位置特殊,手术始终未做,在后期的复查中,脑动脉瘤又未被发现,当所有人都以为刘锐已经康复时,病情却突然恶化。
刘锐父亲表示,孩子出事后,他始终告诉自己要坚强,在ICU病房门口等待时,他看到了器官捐献的展板,由于孩子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他于3月20日提出捐献孩子的器官,在医生的诊断下,发现刘锐的病情还未达到器官捐献标准。
4月1日晚,刘锐病情再次恶化,血压、心率急转直下,刘锐父亲和妻子便再次提出捐献器官,医院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评估,确认已达到器官捐献标准。“这次捐献至少可以救五个人,我一直教育孩子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如果有意识,他也会支持我的做法。”
4月2日,记者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刘锐的父母站在病房门口,母亲静静地擦拭眼泪,父亲则望着病房一言不发,刘锐的同学们也在病房外陪伴着他。就在中午,刘锐父母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同意将孩子的肝脏、双肾及眼角膜捐献,院方则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上传至器官捐献平台。
2日14时30分,刘锐父母进入ICU病房与孩子道别,母亲含着泪抚摸着刘锐的脸颊,用毛巾为他擦洗,父亲则站在床尾悄悄地抹去泪水。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此次器官捐献手术共用时51分钟,在刘锐手术期间,大学辅导员汪老师告诉记者,在刘锐昏迷期间,他网购的考研书籍也到了,但如今他却用不上了。
1.《在校大学生捐器官 究竟是怎么回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在校大学生捐器官 究竟是怎么回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29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