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焕之诞辰100周年音乐会上,迪瑞贝尔演唱了《丧羊》。(纪晨/照片)
正文|纪辰
《春节序曲》熟悉的旋律是中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各种音乐播放平台不同乐团演出的《春节序曲》下有上百条留言。有人说前奏出来就是过年的感觉。另一位网友评论道:“在日本三年,每年春节,听到这段旋律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对于普通的听众来说,我们不知道这部作品是谁做的,但在音乐界,它的作者是德高望重的——他就是李焕之。
今年是李焕之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合唱指挥、音乐活动家,1月7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省文联、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李欢百年诞辰音乐会”在福建大剧院举行。1月8日,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协会、福建省文联联合举办座谈会,纪念李焕之同志诞辰100周年。
为时代歌唱
李焕之(1919-2000)
李焕之,祖籍福建晋江,香港出生,少年时在厦门读书生活。1936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师从萧学习钢琴、和声及作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焕之回到厦门参加抗日歌唱活动,与蒲风、冯舸等人合作创作抗日歌曲,后来回到香港,期间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青年会。年仅19岁的李焕之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二期,毕业后留校任教,继续在冼星海手下学习作曲和指挥。
1940年初春,延安陆毅东山的冼星海在窑洞前与音乐老师合影。前排左起:凯尔和冼星海(抱着女儿尼娜);后排左起:张璐、杜、唐荣梅、项羽(捧)、李焕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焕之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组组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总监、中央民族乐团团长。1954年起担任音乐协会执行理事、秘书处秘书、副主席、音乐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1960年,在李焕之的倡议下,成立了以李焕之为团长的中央民族乐团。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任主席,1999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协会名誉主席,2000年初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会员。
1954年,李焕之在北京石板坊24号开始构思创作春节组曲。
回顾李焕之的作品,他不仅创作了合唱《保卫祖国》、《青春颂》、《胜利进行曲》、合唱歌曲《东方红》、《忙着生产》、《八月桂花遍地》、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电影配乐《鲁迅先生》、《论长征》、《风暴》、国剧、管弦乐、民族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曲——天风海波》、《怀旧》、《大地的诗》...甚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写了和声、配器和钢琴伴奏,该曲被周恩来总理批准为向全世界发行的官方版本。
1月7日晚,“李焕之百年诞辰音乐会”上,指挥谭利华指挥福建交响乐团、福建民族乐团演出,向观众呈现李焕之65年创作生涯中,在当代音乐史各个重要历史节点上留下的经典作品。从李焕之16岁的处女作《丧羊》到广为流传的合唱作品,如1946年的《胜利进行曲》、1953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东方红》、1959年大别山革命歌曲改编的《八月桂花遍地》,都可以看出李焕之的家国情怀。《布法罗背上的宝塔》和《小鸟的天堂》,展现了改革开放和时代的活力,对香港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歌唱。具有鲜明闽南音乐风格的民间管弦乐作品《乡愁》表达了李焕之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和对闽南风土人情的深深眷恋。《白鹭女神之歌》是李焕之临终前为家乡人民唱的一首温暖的颂歌。《地球的诗》是一首民族管弦乐,蕴含着他对祖国的赞美和他的童心,是李焕之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整个演唱会充满了激情,激情的拼搏,感人的情感。
每一位作曲家都值得学习
1958年,李焕之指挥群众在中山公园音乐厅唱歌。
李焕之虽然一直没有回过祖籍,但和祖籍有着深厚的友谊。晚年多次表示想回祖籍,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这次纪念活动是专门在他的家乡福建举行的。除了德高望重的资深音乐家和李焕之的家人,李焕之工作、生活和做出重要贡献的地区的所有当地代表。
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说:“李焕之的创作始终立足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从表达时代主题出发,反映人民生活,表达大众情感,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他的许多作品植根于传统音乐和公共生活。他鼓励打破西方音乐,寻找新的技术,进行蓬勃的探索和创新,以更加创新的方式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因此,启智先生的音乐创作与民族、时代、生活息息相关。他将中国音乐传统与人们喜欢看到和听到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叶小纲说:“作为文艺工作者,只有对国家和民族有深厚的感情,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作品才能产生感召力。昨晚听了桓志同志的作品音乐会,我深深地感到,从他16岁写的第一部作品到下一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与国家和人民息息相关,这就是人民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在《浣枝同志》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音乐家的优秀品格,值得今天每一位作曲家学习。”
宣扬后生之爱,爱惜人才
1999年,在中国歌剧排练结束后,李焕之在乐队演奏员的热情要求下,最后一次拿起指挥棒,指挥了《春节序曲》的开场部分。
座谈会上,很多人对李焕之表示了感谢。香港中乐团每两年举办一次作曲比赛,向世界征集作品。2000年,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颜惠昌在比赛前提交配乐时,觉得一个作曲家的风格和李焕之一模一样。经过多次查询,他得知这部作品是李焕之所作,并以化名提交给香港中乐团。阎惠昌联系李焕之,表示香港中乐团愿意举办李焕之作品音乐会,最终演出这部为香港中乐团量身定制的作品。李焕之拒绝了阎惠昌的好意,表示愿意通过参加作曲比赛,推动和带动更多人加入音乐创作,让香港中乐团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忠诚的观众。
前中央民族乐团团长余宋林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一次以民族作品为主题的音乐颁奖上,李焕之上交了一部作品。因为当时李焕之是评委会常任主席,文化部考虑到他是德高望重的老艺人,建议他不要参加颁奖,直接授予荣誉奖。“可是桓同志说不行,他必须和所有的参赛者一起接受这个奖项。为了避免嫌疑,他没有参加那一届陪审团的工作。最后,桓志同志的工作获得了三等奖。然而,他并没有不开心。他和所有获奖者一起上台领奖,为大家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余回忆道。
叶晓刚也感慨道:“1984年,我是第一批经桓智同志亲自批准和改革开放后,公开派出国留学的青年作曲家。1985年,我回国后的第一场演唱会,欢志同志不仅参加了,还上台演讲,给大家介绍我。欢智对我真好。”1984年,在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下,李焕之支持包括叶小刚、陈其钢、陈怡在内的青年作曲家出国深造。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闪耀的作曲家。
1999年,李焕之80岁生日后,他高兴得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七张纸条,一条命。李焕之长子李大康感慨地说:“父亲一生探索千变万化的七律。他一生都活在音乐中,过着精彩而有意义的生活。”
-结束-
1.《李焕之 他的音乐,是中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焕之 他的音乐,是中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4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