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空湛蓝,青春恰到好处。告别中学时代的青春,这三位高考状元前几天出发,去了自己喜欢的高等院校,走向了新的大学生活。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故事...都融入了这个简短的入学通知。
年轻的幻想和卑微的观点被进取精神和责任感所取代
坐标:清华大学录音机:朱毕业学校:温州中学
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未央学院,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新生训练营。短暂的训练时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我在上学的路上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仿佛我们上了大学,学习的旅程就要戛然而止,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狂欢和饕餮。
加入骨干阵营,就是这个“谎言”开始露出苗头,接受打击的开始。首先,学术压力不容小觑。相比于纪律严明、自学有序的高中,大学要求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自己负责。在身份转变期间,清华大学新生的失败率可以达到惊人的10%。不仅如此,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清华校园的学生无疑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这里,开朗大方成了标准,优秀的表达能力只是常见。“大学放松”的结果注定是从人群中消失,充当配角。
比如短短几天的骨干营,我们骨干11班安排了一场以合唱为主,器乐合奏,说唱舞蹈为间奏的演出。除了“我不如卿”的慨叹,我还加深了对活动领导的看法。
我曾经当过三年的高中班长,带领同学们组织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次演出的安排那么干脆、高效、迅速。相比于用短句来表达碎片化的想法,骨干营的同学用一整段礼貌清晰的文字来解释自己打磨过的方案,不仅提高了方案的可行性,也极大的促进了安排过程。有一次停下来带领同学头脑风暴,我渐渐意识到了站在风暴中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不仅擅长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擅长建设一个新世界。”如果要“先断后立”,领导者的勇气和胆量是不可或缺的。
班委一直是一个既有管理荣耀,又有建设责任的岗位。作为历届班委选举的积极分子,我曾经盲目追求荣耀。但是,进入清华的骨干阵营后,我逐渐意识到,值得尊重的不是职位本身,而是他们为学生付出的一点一滴;值得仰望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他们愿意付出的真诚。清华校园在育人上有“双肩挑”的理念,需要学术工作和社会工作齐头并进。我们辅导员的另一个身份是清华的研究生,白天和我们在一起,晚上做学术工作,几乎通宵。这个看似自然的答案背后,是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带着一些少年的幻想和卑微的见解进入营地,离开的时候被年轻人的攻击性和责任感所取代。
学会选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坐标: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刻录机:张西毕业学校:温州市第二中学
8月23日,我一路拉着行李箱南下报道大学生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纠结于“如何用自己的分数把更好的学校压在线上”,但我只希望三位一体能快点把我招走。但我完全没想到的是,在被自己喜欢的大学录取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就被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突如其来的选择题打乱了,甚至连自己新生活所需的适应期都被挤得极快,很快就换成了“深圳速度”。
首先,我想选择自己未来四年生活的基础:学园、导师、室友。
南方科技大学采用学院制,同一学院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树仁,以仁,以德,以诚,以礼,以创新……我得做出选择,才能分辨出六大书院的名字。在六个微信官方账号和六组热情邀请的学长中,我迷失了方向,开始纠结...
同时,选择一个陪伴我们四年的人生导师也很重要。据说导师会请我们吃饭,组织爬山,帮我们整理专业规划。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近200位教授、副教授的数据,甚至还有学校的书记、校长、院士。导师和学生是双选的,我就像一个娱乐节目...
大学确定后,想在群里选择同居室友。原本吸引我的宿舍自由组合,似乎成了枷锁。我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网友自荐场景,透过屏幕我的未来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后,我想选择是在家里多待几天,还是提前入学挑战先锋团或者新生营的活动。这是南科大为大一新生组织的项目,提前到校,组建团队,了解学校,了解深圳这座城市。
开学后,我很快进入了“商业”选修课。如何给自己想选的课程和导师分配100分,哪些课程能经受住课后抢不到的危机...
选择了浙江人生导师树德学院,和内蒙古湖北的可爱女生组成了“西游记三方团”;我加入了先锋集团,修了一门21学分的课程。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辗转反侧的纠结。我收集资料,结合很多学长的经验,听取老师的意见,得到家人的支持。
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但我走向大学的脚步却跑得飞快,让我目瞪口呆,一头雾水。但是经过一轮上帝的操作,我发现我喜欢我选择的结果。其实我是一个有选择性综合症的人,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我经常会觉得很痛苦。但在这个夏天的选择中,我似乎明白了选择的意义——决定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通过学习选择,我变得更加自信,渐渐有了时间和心情,匆匆抬头感受南科大美丽的校园。我加入了迎新队,每周两晚进行体能训练。参加了救援队的志愿者活动,迈出了“从深圳来,来了就志愿”的第一步;我甚至选择采访迎新晚会的主持人。
南科大大一新生没有专业,都是大二开始选的。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自己的兴趣,我会面临更多的选择,但至少我不会害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因为我可以选择,去适应,去接受。
学会照顾自己,自立自强,感谢学长们的帮助
坐标:浙江大学记录员:朱佳怡毕业学校: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9月9日早上醒来,听到心跳声,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今天就要进浙大了!然后我赶紧把东西收拾在酒店房间里,检查了几十遍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确认一切准备就绪,然后踏上了报到的路。
没见过浙大门口,车早就堵了。终于到了门口,与此同时,几个保安叔叔上来帮我们提行李,提着两个大行李箱,让我松了口气。在校门外,家长们眼巴巴地看着,毫不掩饰地为孩子担忧;在学校门口,每一个大一新生旁边,都有一个保安大叔帮忙把行李运送到班车上。
上车的时候,第一站是我所在的丹青书院。远远的就看到一群穿着丹青园衫的学长眼巴巴的等着。我一下车,三个学姐就拿了我的行李和书包,问了我的宿舍号,带我进去了。没想到一进学院就面试了。他们问我对浙大的第一印象。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大气和热情。
帮忙提行李的三个学姐,在烈日下等我完成面试,再带我去报到。结果办完手续,发现学姐已经走了,上楼进宿舍的时候,我的东西都整齐的放在宿舍里。这里的同学真的很热情!
除了自己的东西,还有被褥,没有父母的帮助,一切都靠自己。首先,我大致擦了一下床,柜子,桌子。接下来,所有的床单、被子和枕套都被清洗干净,并提前晾干。这对于之前只洗过小件衣服的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清洗不是最大的问题,难点在于绞干和烘干。还好宿舍有同学热心帮忙,大家一起努力,没问题。然后我把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收起来,一直到吃晚饭才告一段落。
开心的吃完饭,回到宿舍。然后,班主任,辅导员,两个高三的学姐进了宿舍,关心我们这一天在浙大的感受,推荐了一个论坛,解决我们的疑惑。
第二天最重要的是共青团晚上的大会和选修课的培训,让我强烈的感觉到浙大有很多的平台和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社团和学校的活动等等。我期待着我的大学生活。
来源:温州都市报记者:
1.《大一新生 看看三位大一新生的开学手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一新生 看看三位大一新生的开学手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5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