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到目前为止,我国微观交通仿真单元用户已超过1000家,主要软件应用包括德国VISSIM和SUMO、西班牙AIMSUN、美国TransModeler和SimTraffic、英国Paramics等。可以说“八国联军”已经瓜分了中国的交通仿真分析市场。为了打破国外对交通行业工程软件的垄断,同济大学孙健教授及其R&D团队根据我国混合交通流的特点进行了多项模型创新,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TESS NG。
一.概述
微观交通仿真是再现交通流运行规律、管理、控制和优化交通系统的核心工具。交通仿真可以对现实世界中尚未实现的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对已实现的技术提出优化建议,在不干扰现有交通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各种改进方案进行比较,从而指导更有效的系统实现。
微观交通仿真可以用于方案的预评价、后评价和优化,从单点交叉口的渠化控制,到主干道组织方案、绿波控制、路网改善和优化,以及枢纽、收费站等各种交通设施。
交通系统仿真及其典型应用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拥堵问题。对城市交通改善方案准确评价的需求催生了大量的仿真分析需求,国外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也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微观交通仿真单元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家,主要应用软件包括德国的VISSIM和SUMO、西班牙的AIMSUN、美国的TransModeler和SimTraffic、英国的Paramics等。可以说“八国联军”瓜分了中国的交通仿真分析市场。
然而,国外开发的这些仿真软件的默认交通规则、模型机制、模型形式和模型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模型开发国的交通特性的影响。引入国内后往往“水土不服”,应用效果有限。同时,由于国外软件投资国内定制和本地化服务的限制,用户使用仿真工具的效率和效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打破国外对交通行业工程软件的垄断,填补国内仿真工具的空空白,同济大学孙健教授及其R&D团队根据我国混合交通流的特点进行了多项模型创新,综合应用系统仿真、软件工程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交通仿真系统TESS NG。
二、TESS NG:自主可控微交通仿真软件之路
2.1软件开发历史和定位
TESS仿真系统是同济大学孙健教授于2006年开发的第一代道路交通仿真系统。此后,经过十年时间,孙健教授的研究团队根据我国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特点,进行了100多项模型创新和仿真系统应用实践。
2015年,在孙健教授的领导下,在胡立新软件设计规范和刘起远博士的核心参与下,进行了新的TESS系统研发,包括软件架构、高精度路网设计、计算平台、模型系统等。,于是TESS NG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应运而生。
TESS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历史
TES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
交通微观仿真软件
1.《tess 十年磨一剑:自主可控国产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ESS NG研发之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tess 十年磨一剑:自主可控国产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ESS NG研发之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8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