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有一个“怪癖”——当某种东西变少或风险降低时,我们的大脑仍能产生相关的联想,认为令人担忧的事情“无处不在”。除了以上现象,日常生活中神秘大脑还有哪些神秘的“怪癖”?
奇怪的一个:
背后冷眼一瞥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或者发呆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有人在背后看着你?后面没有长眼睛,这种“直觉”从何而来?
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大脑区域对信息的共同加工有关。1974年,英国研究员拉里·维克·伦茨(Larry Visk Lentz)发现,虽然初级视皮层受损的盲人看不到物体,但他们可以感觉到运动物体的方向和方向。他提出了“失明”的概念,认为除了处理眼睛获得的信息的视觉皮层外,大脑中还有10多个不同的区域也处理人体的外部信息。因此,即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大脑的其他区域仍然可以检测到身后的眼睛,并提供盯着你的人的相关位置信息。
另外,也有学者把这种现象归结为“错觉”或“妄想”。医学研究表明,一些神经或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后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系的朱利奥·洛格尼(Giulio Lognini)研究了12名经常“后视”的脑部疾病患者,发现在额叶顶叶皮层的brodman 7区存在异常。在正常人脑中,这个脑区主要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和运动信号。因此,朱利奥的团队认为,“后视”很可能是由运动信号紊乱引起的幻觉,他们通过一种特殊的机械装置成功地在正常人身上诱发了这种感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红星也认为“凝视背后”是一种“妄想状态”。“妄想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属于高级皮层功能的活动。”王红星说,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这种幻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错觉经常发生在意识状态下,很可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已经受损。
关于“背后盯着”的成因,众说纷纭,但大脑作为承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秘器官,绝不会给我们发送无效信息。相信随着研究者的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奥秘迟早会被揭开。
偏心率2:
一个挥之不去的奇怪想法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拼命压制一个想法,但总是失败。例如,你越想节食,食物看起来就越清晰。这种现象被称为“白熊效应”,也称为“反弹效应”,起源于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温格纳(Daniel Wingner)的一项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尽量不要想象一只白熊。于是,人们的思维强烈反弹,一只白熊的形象很快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元解释说:“这种现象被称为‘侵入性思维’。”周元说,侵入性思维很常见,但如果反复出现,可能会造成麻烦。在医学上,无法摆脱侵入性思维是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那么,为什么我们越抗拒,就越想事情呢?丹尼尔·温格纳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解释,即“反讽过程理论”:侵入性思维不是大脑运作的随机结果,它属于压抑过程本身。当人们想要停止思考的时候,就会刻意去想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头脑开始不自觉地监控这个过程,因为它想弄清楚:我还在想不该想的事情吗?当时,麻烦随之而来。当人们有意识地停止思考某件事时,无意识的过程仍然是在寻找某种东西来抑制。大脑陷入了一个“怪圈”——循环着原本想压抑的想法。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当我们想主动管理自己的思维时,可能会弊大于利。越是告诉自己少吃减肥,就越容易想到令人垂涎的美食。思考就像春天。越压抑越有弹性。所以,当我们想要避免那些讨厌的想法时,我们应该面对它们,而不是压制它们。
在子月代表小沛
1.《白熊效应 谜之怪癖!“背后凝视感”从何而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熊效应 谜之怪癖!“背后凝视感”从何而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9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