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队长”,玩直播,搞“个人裁缝”...
我从未想到你是这样一个农民
记者刘应整合报道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在中国最辽阔的田野和群山中,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成为“船长”、“网络名人”和“经纪人”。
他们玩直播,搞“定制”,打造现实版的“QQ农场”
……
在这个山野,他们满怀热情和汗水,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诠释新时代新农民的新角色——
站在山脊上的“船长”
九月的农村,暑气还没有完全消退。稻秧滚滚的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来回穿梭,田埂上的一个小伙子在控制它飞。他手持遥控传感器,时而盯着智能显示屏,时而看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这是植保无人机的飞手张志伟的工作场景。
90后湘潭人张志伟去年9月花了5万元买了一架新疆mg-1植物保护无人机。经过训练,他成为了一架植保无人机的飞行员。
植保无人机飞手的主要任务是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农林植物,控制病虫害。据张志伟介绍,喷洒1亩稻田只需1分钟和1公斤试剂稀释液,而人工喷洒1亩稻田约需1小时和15公斤试剂稀释液。张志伟每喷洒1亩稻田收取12~15元人工费用。
植保无人机的飞手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每年6月至9月是飞手的高峰期,水稻、丝瓜、荷花等作物是张志伟的喷洒对象。在最繁忙的7月和8月,张志伟早上5点起床,每天需要工作10-12个小时。
“夏日的阳光几乎让我变成了古天乐,但下个月我将开始进入淡季,我将白回来”。淡季,飞手很少或者没有订单。
张志伟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虽然这份工作很忙很辛苦,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很自豪能用无人机为大家提供便利。”
媒体博主的乡村美食
爬着3米的树干去摘梨,下到稻田去抓米鱼,采满山的野生蕨菜,产一炉柴火去烤玉米,这些有趣的农村孩子的童年故事,现在就是曾经的白领吴时代的真实生活写照。
吴龄原在深圳工作,文案,从业4年。去年,他辞掉月薪1.3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新华山村,照顾81岁的老奶奶的生活。
“我们在家只养一些鸡鸭,种一些蔬菜,我只需要早晚干点农活”。由于时间充裕,加上相关的专业技能,吴师兄开始尝试拍摄一些以乡村原生态美食为主题的短片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今年3月,吴哥在网上上传了第一个视频。视频中,他记录了在稻田里挖泥鳅鳗鱼,和奶奶一起煮泥鳅鳗鱼的过程。视频发出不久,点击量就超过了10万。武哥被意外爆炸鼓舞了。为了在山村挖掘更多有趣的食物,发现山里的美景,吴师兄更频繁地带着相机进山下地,每天早晚干农活,白天拍摄剪辑视频。短短5个月,凭借近90部短视频作品,《武时代》吸引了近100万粉丝,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络名人”。
与农村电商衍生出来的自媒体产品不同,武时代的自媒体产品并不以销售农产品为目的,因此几乎不会带来任何资本收益。但他还是乐在其中。“我希望和家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也很乐意和别人分享田园生活的乐趣。”
“花痴”创业者
9月,浏阳市长冲镇张家店村的脸上绽放出鲜花。
在这里,80后年轻的“花痴”企业家李诺强,霸占了50多亩土地,种植月季。
“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如果去旅游看看,还有湖南浏阳的玫瑰。”看着温室里盛开的花蕾,李诺强在侃侃侃侃而谈。
2001年,大学毕业的李诺强回到家乡开始苗木繁育。2009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花卉繁殖的巨大商机,开始了近十年的香商之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增加。李诺强通过网站、论坛、淘宝店铺发布销售消息,并与北京、上海、南京等10多个花卉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他的产品因质量好、信誉强而供不应求。
“现在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未来会向精细化发展,主要考虑加工生产。”展望未来,李诺强充满野心。
农民“经纪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湖南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洞庭湖区,农机事业蒸蒸日上,人来人往。
很久以前,这里的劳动力短缺让许多大型谷物种植者抱怨。“秋天不忙,一年等于零。”一位当地村民觉得,虽然农机可以解决一部分需求,但是由于农业规模的扩大,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地里的田还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果没有人可以雇佣,农忙季节就错过了。
如果能像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那样共享劳动力,充分调动劳动力资源,那么忙碌的农作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会存在吗?来自洞庭湖区腹地华容县梅田湖友谊村的村民张从没有从理论上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她简单的实践却意外地让她成为了一名农民经纪人。
“主要是组织一些一直闲置的本地女工。当他们忙于农业时,他们会采摘蔬菜、切芥菜、插秧和插秧。”张介绍说,她和当地村民组织了一个农业生产“女兵”。
我会种下你的田地。生产性劳动力越来越“共享”,保持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农民画家
早上7点,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农民詹秋明在村里的画室里铺宣纸,拿起毛笔,写了几笔,几块石头就跳到了纸上。
小河乡位于湘赣边界,三面环山。村民世代务农为生。在新河村,50岁的詹秋明是种田的好方法。原来他家种了10亩稻田,山上散了100多只鸡。
去年7月,听说村里的农民画室在招生,从小对画画感兴趣的詹秋明赶紧报名学习。
因为当时主业是种地,人下雨天不能下地,詹秋明就来学画画,学老师设计的卷子上的笔法,描述岩石和树木。
“学入门不算太难,但是画画好是需要时间的。”詹秋明说。他不断看教学视频,一有机会就咨询老师,观察其他画家的作品,学到了很多东西。
从去年冬天开始,詹秋明就专注于工作室。今年他只种了5亩水稻。因为他画的越多越好。现在他每月的绘画收入接近3000元。
“私人习惯”种植者
9月4日,怀化麻阳石爻镇小江村的一位大农场主徐龙看着金色的稻田,喜气洋洋。这片成熟的稻田是他今年创新耕作模式的新成果。
"这些地里种的是玉针香米,米是私订的."龙徐上解释说,他把自己的田地租给私人,按照付款人的要求管理稻田,收割的稻谷压成米直接交给付款人,每亩收入4200元。“其实就是用订单模式去种地,田地是自己的,但最终产品是付款人。”
"今年我租了12英亩地。"龙说,今年共种了317亩田。除了12亩“私订”外,还与天津及当地米厂签订了305亩大米,全部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
龙徐上18岁就出去打工,然后回家创业。2004年,他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开始了农业机械的收割服务。
“当初当地没有收割机。旺季的时候,整天忙忙碌碌,很赚钱。”龙徐上说,他是麻阳第一个开始收获农业机械的人。那些年,他靠提供农业机械收割服务赚钱。后来合伙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开始承包耕地,提供农机服务。该合作社最大的规模是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拥有14台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和烘干机,价值超过150万元。
然而,经过多年的田间摸索,龙觉得自己在种田上毫无利润可言。“既然规模大,又不赚钱,那我就缩小规模,走精细化多元化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龙开始构思自己的新耕作方法。经过各地考察学习和与同行交流,龙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订单农业模式。
2018年,龙开始将其付诸实践。私人订单虽然只有12亩,但他很满意,因为他赚的钱比以前多了。而且,他剩下的305亩地生产的大米,是有公司明确下单后才种植的。
在线农民
永州市靳东管理区上上元乡鸭坡塘村有一个著名的春牛家庭农场。这个家庭农场是由45岁的村民唐春牛和他的妻子陈共同创建的。
2013年之前,唐春牛和陈一直在外打工。因为家庭负担重等原因,他们始终没有摆脱困境。他们是村子里的贫困户。2013年,他们回老家创业,想了想,决定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唐春牛和陈没有存款,他们向堂兄妹借了5万元钱,买回2000只小鸡,并把它们转让给村里的集体经营180亩山地,自己创业。
但由于地处深山,土鸡的销售成了难题。唐春牛和陈设法卖掉了他们的鸡,但是他们没有在年底赚到一分钱,还发了一年的工资。
我该怎么办?陈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把农场推上互联网,让大家可以随时查看土鸡的饲养和生长情况,并通过“农村淘宝”在网上销售。
在大家的疑惑中,唐春牛和陈安装了摄像头,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每天上传农场生产经营的视频。通过视频,大家看到了唐春牛和陈熬制中药汤剂防止鸡只流行。山上种了30多英亩的红薯和南瓜,让鸡啄食...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春牛在线家庭农场”的微信群和QQ群,土鸡也走出了大山,出口到广州、深圳、长沙等地。
生意不错,但唐春牛和陈坚持养鸡至少6个月才卖,鲜蛋从来不卖4天以上。2016年,唐春牛和陈在森林里卖了2万只土鸡,赚了30多万元,还摘下了贫穷帽。
“两栖农民”获得“双薪”
7月23日,县科技示范户兼两栖农民李红驾驶飞机在邵阳县下华侨镇周家村“稻油”轮作对比工程全机械化示范基地收割早稻,正在卸粮运回家烘烤。
据悉,自2013年以来,李红已经承包了500多亩稻田。在春天、夏天和秋天,他的儿子李宇航在他家门口种植水稻和油菜籽。“父子兵”实施了机械化收割、耕田、播种、繁殖、移栽、施肥、无人机的全过程。喷洒农药,去年开始实施可视化科技农业,易地种田收入可观,年入30多到40万元;冬天农闲时节,父子俩去邵东等县城装修房子,收入可达8万至10万元,成为科技知名“两栖农民”中的典范。
本文整合了来自、、新华网、邵阳新闻网等
吴巍巍也对该草案作出了贡献
1.《飞短流长父子兵 当"机长"、玩直播、搞"私人定制" 原来你是这样的农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飞短流长父子兵 当"机长"、玩直播、搞"私人定制" 原来你是这样的农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39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