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关白街市民站社区食堂今年成为“网络名人”。年轻白领主动来这里和叔叔阿姨吃饭。他们可以直接用公司的饭卡支付。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著名中医和老厨师定制的“时令菜单”,还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品尝到中外名厨的手艺。价格也很实惠。
外滩北街公共服务站负责人丁告诉记者,社区食堂人气之所以高,背后是“无限”建站的理念: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引导、专业机构和志愿者团队负责运营。这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过去人力不足的问题,“让能做的人做他们能做的事”,使服务更具创造性和独特性。
在人口多地少、老龄化程度高的虹口区,群众对咨询、办事、看病、就餐、扶老、扶幼、心理安慰等社区服务需求强烈。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虹口区委区政府开始在辖区内全面布局公交车站,因地制宜布局,打造市民“15分钟生活服务圈”。截至2018年8月,全区35个公共驿站全部建成。
丁说,公众邮政的客户也是“无限的”。不管你是在这里生活还是工作,都欢迎你进来。在北外滩街的公帖里,“双白”人来的最多:白发人占六七成,年轻白领占三四成。
在市民站提供的各种服务中,社区食堂并不是唯一受到居民喜爱的。
街道就业部门发现,一些年轻人有创业的梦想,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去年,邮电局推出了“周末制造者空室”活动,选择了辖区内的一批创业者、资深HR、商会会员担任“周末轮班站长”,请他们通过讲座、交流、一对一专业讲解等方式,为有志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专业指导。
Maker 空开学那天,白领萧乾开心地说:“我大学的时候就想尝试创业,但是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进入社会也没人给什么建议。没想到北外滩市民站还有这么一个‘创业专家诊所’!”“周末创业诊所”的开业,吸引了小倩这样一批年轻白领。除了创业培训,年轻人还可以在这里找人解答就业和求职的烦恼。
在关白街,市民驿站就住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幼儿园旁边。邮局总是希望打破“墙”,引进白领,送出服务。
2019年12月,该站邀请老字号企业“雷”的中医从业人员分享。活动上,白领、老师、程序员一起喝保健茶,喝腊八粥。中医解释,办公桌上隐藏着很多健康的“暗流”,电脑位置不正确,椅背角度调整不好,坐垫材质不合适,这些都是白领颈椎病、腰肌劳损的原因;很多白领经常在网上买名人花茶,但是没有效果。医生还会混合一种成分简单的花茶,特别适合需要长时间使用声音的幼儿教师。
丁说,虽然现在公邮蓬勃发展,但是选址和建设的过程可谓艰难和艰辛。北外滩街所在的虹口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服务人群多,可供建设邮政站使用的空房间少。在这样的地方建一个好的公帖,一定要“蜗牛壳里做个道场”。
最终获得了街上的四个公站场馆如下:其中两个租用了因违规整改的集体出租屋;一个是和老校址共享;还有一个带社区食堂的场地,是拆迁合并时隔壁街道“捐赠”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旧校改建而成的市民岗,值得一提。丁说,由于旧学校的课程很受欢迎,而且几乎是免费的,所以许多学生“不愿离开”,老人报了班,就像年轻人抢音乐会的票一样。驿站运营后,团队负责安排老人做“蒲公英”志愿者,每班挑选几个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比较好的同学,分别在四个驿站开设课程,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带动更多老人发挥余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散了,从一棵树到一亩地”。
“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摄影等课程都有,尤其是书画。老人有共同话题,做老师比年轻人更有耐心。结果,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老师的成就感也增强了。”丁介绍道。
陶先生今年60多岁,住在车站隔壁。退休后积极来局里工作,教大家书画,玩围棋,成了局里的编外人员。每个岗位都有两三个像陶老师一样的蒲公英。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尤其是一些企业老板在周末主动当半天轮班站长,岗位逐渐实现“常年不关门”。
目前高中还在规划一门高端课程:教老人如何旅游。“看各大景点,其实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爱旅游,只是缺少年轻人的技巧。所以我们想结合摄影课,开一门新课程,教老人更好地欣赏大江大河和大山。”丁对说道。
据介绍,在总结探索北外滩街公共站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虹口区所有公共站将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种资源和力量,引入志愿服务机制、错时制、轮岗制,全面推进全年开放模式。2019年,全区有一半以上的车站不会全年关闭,计划到2020年底全部到位。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魏启珍来源:中国青年报
1.《上海求职驿站 上海虹口:市民驿站“不设限” 老人白领都青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求职驿站 上海虹口:市民驿站“不设限” 老人白领都青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47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