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返回广州,展示在海底冷泉中发现的海蛇尾、碳酸盐岩和贻贝样品。本报专栏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实习生王
南方日报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于2019年顺利完成深海勘探共享航次,并于5月16日返回广州。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大型深海勘探共享航次,开展了20多项海洋科学考察任务,通过多方项目合作实现了联合考察创新。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共享航程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不仅实现了国内大型勘测设备的试验应用,还在深海富钴结壳规模采矿车上进行了海上试验,验证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深海勘探开发能力。与此同时,几套自主研发的深海设备的标准化海上试验已经完成。以海马深海遥控潜水器为平台,开展了水合物发育环境原位监测探测装置、多参数剖面探测系统等自主研发设备的海上试验,完善了配套的深海勘探技术和公共试验平台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多类型潜水器对“冷泉”的调查也有了新的发现。在南海北坡西北海域使用“海马”ROV和“勘探4500”AUV两套潜水器进行联合调查,在海底发现新的大型活动“冷泉”,基本查明其分布范围、地形、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此外,以南海北部活动冷泉区为目标区域,利用多种手段获取了大量与冷泉系统相关的生物、水、气、沉积物等样品和数据,为冷泉系统演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撑。
1.《海蛇尾 南海北部发现大型海底冷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蛇尾 南海北部发现大型海底冷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06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