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中式英语发音引发的思考
央视记者采访非洲赞比亚官员中式英语口音视频 一段记者采访赞比亚官员的视频今日在网上走红,获得数万微博网友关注和转发。视频中,一位男记者和赞比亚官员对答,网友称其“发音夹杂方言腔调,语法存在中文思维痕迹”,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式英语”的争论。有人说,这是中国英语教学僵硬呆板的表现,有人说,只要能沟通,“中式英语”又何妨?
邓小平同志曾说,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语言也是一样,学习外国语言就是为了方便相互文化交流,促进政治经济沟通,加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要我说的你能懂,你说的我明白,发音是否完全符合本土英语的标准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英语教育兴盛于上世纪末,至今只有数十年的发展过程,普及程度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实际上,有很多地方的英语都不是纯正的英语发音,而是与当地语言的结合,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发展而来的。新加坡英语是一种英语方言,通用于新加坡,主要受到英国英语影响,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国英语的影响。此外很多的词汇、语法也借自福建话、广东话、普通话和马来语,有克里奥耳语的特征。新加坡英语的发音也很独特。简单地说,新加坡英语就是:英文词汇+混合语法+以中文为主体的语气和语调。虽然发音词汇与日美英语多有不同,也鲜有人诟病它。由于历史及多方面的原因,英语在印度的使用和发展已达两个世纪之久,已为印度人所接受并深深打上了印度本土文化的烙印,形成独特的“印式英语”的特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词汇发音自然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相同一句话都有不同的发音,即所谓“方言”,这是受历史沿革、语言习惯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有共同的母语,而且有复杂语系的国度,想要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能学的英语的精髓,就能把发音等各方面弄得和别人一模一样,那又怎么可能呢?
其实英语本土化在中国已是潜滋暗长了。比如英语在翻译中国的人名地名时直接用汉语拼音,这就是本土化的表现。英语本土化的好处也是人所共睹。一方面吸收了一些当地居民的语言习惯、词汇等,使他们便于接受这样的外来语言,容易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丰富了当地的语言文化,为两种语言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再者,促进了不同国家的有好交流和合作,这就比如团队工作一样,如果策划方案都是某一个人的,那么其他人在后期执行过程中积极性可能就不那么高;相反,如果这个方案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那么合作起来必定十分融洽积极了。
有人说这位记者说的英语表现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僵硬呆板,恕笔者不敢苟同。这个世界舶来品很多,真正能发展好的,是那些善于与本土文化结合、与实际情况相对比后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也从国外舶来的么,它为什么在中国实践的好?是因为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语言的学习也正是这样,君不见外国人说普通话,发音语调完全与我们相同的也不多见啊。(文/蒋辉)
相关新闻:
央视记者中国方言式英语采访非洲官员引围观
央视记者采访非洲官员蹩脚英语遭吐槽
1.《央视记者中式英语 央视记者中式英语发音引发的思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央视记者中式英语 央视记者中式英语发音引发的思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