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陵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墓发现于1983年。该墓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发掘后,市政府决定保护古墓,并在原地修建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展厅占地8657平方米。博物馆建在这座山上,以南越第二代王的陵墓为中心,有两个展览建筑,分为几周。藏品主要由南越王墓出土的1000多件(套)文物组成。博物馆的出土文物展览反映了两广早期的发展和2200多年前广州的历史发展。展品中有中国完整玉衣中最早的丝玉衣,中国最早自己制作的平蓝玻璃,中国最早的皇家印章“温蒂星Xi”的金印,世界上最早的丝绸印染工具,以及300多件独具地方特色的玉雕和青铜器。南越王墓是中国南方最早的石刻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发现的南越第二代国王赵官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最大也是唯一一座汉代画像石墓。墓内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文帝印”金印、玉角杯、错金刻字虎节、印刷铜板模具、平板玻璃青铜装饰等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南越王墓是我国8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帝印”金印出土于墓主胸口。印面长3.1厘米,宽3厘米,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印面上刻有“文帝印”二字,应该是南越文王发布命令的公章。
金印的印章按钮是一个有龙,盘绕成“S”形,水龙头延伸到一个角落。龙身上的鳞片和爪子是铸造后雕刻的,龙腰凸起可以用来佩戴印章。出土时,金印面的凹槽和印台的墙壁上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迹,显然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物品。“文帝印”金印的主要特点是龙为钮,金为铸,御印僭取,打破了秦汉时期皇帝用白玉为材,虎为印钮的规定。“文帝印”金印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最大的西汉金印,也是汉代唯一的龙扣印。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去世时穿的聚衣。用玉衣折叠衣服的习俗在历史上已经流行了300多年。汉人迷信玉,认为玉衣可以防止尸体腐烂。目前中国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几套,南越王的丝玉衣是中国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一套完整形制的玉衣。
南越国王的皇家丝绸礼服,长1.73米,共有2291片玉,由丝线和亚麻布制成。分为头饰、上衣、袖口、手套、裤子、鞋子六个部分。出土时,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修复和修复南越国王的尸体和已经腐烂的玉衣丝线以及散落在地上的玉器。
装饰玉在汉代非常流行。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24件,其中装饰玉140多件,分为玉容器、玉带钩、玉饰、玉剑饰四大类,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造玉技艺,被认为是西汉玉器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刻有龙凤图案的玉佩直径10.6厘米,厚度0.5厘米。是装饰玉,堪称国宝。出土于墓主右眼,青花玉雕,土黄白相间。在设计上,玉佩分为内外两个圈,内圈刻有一只龙,外圈刻有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上。尾巴和后爪延伸到外圈,羽冠和尾羽上下延伸成卷云线,填满外圈空。回眸凝望有龙,凤鸟似低吟,风韵自然。龙凤相对,寓意吉祥。这个玉佩雕刻精美,构图完美和谐,主次分明。是汉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造型图案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会徽。
这位玉舞者身高3.5厘米。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发型和精致的服装。请注意她的舞姿:一手把袖子甩到脑后,一手把袖子甩到身后,弯腰摆动臀部,嘴巴微张,仿佛在唱歌。是越人跳楚舞的典型形象。玉雕舞者多见于汉代王侯将相的墓葬中,但多为扁平的玉器。这种圆雕玉舞者还是第一次。南越王墓出土了五名玉雕舞者,为汉代乐舞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从南越王墓出土的武器装备来看,当时的弓箭、弩等远程武器仍然是铜制武器,而近战的剑、矛、戟多为铁制,杀伤力更强。墓中出土的一件墓主的铁甲显示,在南越曾使用过铁制金属铠甲。
汉代王侯王陵多以真车真马陪葬,南越王陵仅以车马模型陪葬。模型的漆木已经腐朽,只剩下金属构件,部分是实用工具。这些部件都是用金银装饰的,可以想象南越国王骑着铁马甚至汽车的威武场面。
节日是古代军事外交中使用的令牌,也是中国古代使者持有的凭证。这个老虎关节长19厘米,高11.6厘米,厚1.2厘米。它由青铜制成,形状像一只扁平的老虎。老虎蹲着,嘴张得很大,尾巴弯成“8”字形。虎身上的条纹铸有弯曲的叶形浅槽,上面覆有金箔,两边共有60块。老虎的眼睛和耳朵被精细的金块勾勒出来。
在虎节的正面,有“王明明车图”的错金题字。从碑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封动员车马的信。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个虎节,无论是文字还是装饰图案,都与楚文化有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错误的金文。
先秦时期,铁器在岭南地区非常罕见。秦统一岭南后,尤其是南越时期,生产中广泛使用铁器。南越国王墓出土铁器240余件,是南越时期出土铁器最多的墓。其中铁器120余件,包括农、渔、工各大类,反映了南越时期农渔并举、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历史状况。
桶是越民族一种古老的储酒器。墓中共出土9个大小不一的提桶,是最精美的一个。
桶内有四组舰线,反映了战后一支庞大作战舰队的胜利。船体清晰的画着甲板,船被分成了一个个隔间,装满了战利品,其中一个装满了铜鼓。船上还画有海龟、海鱼、海鸟,还有“有羽毛的人”士兵抬起敌人的头或杀死俘虏等。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海船图。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南越国王墓出土的纹舟桶表明南越人民有能力制造大型海船。墓中出土的银盒、阿拉伯半岛的乳香、非洲的象牙等舶来品,充分说明南越人已经开始使用海船进行海外交流。
大蒜悬铃木出土时,里面有许多药丸。其造型风格与西亚波斯帝国的银器相同,是岭南发现最早的进口产品,预示着南越可能已经开始对外交流。
朱雀金铜顶饰在屏幕顶梁两侧的角上分开。朱雀高高地站在装饰有火焰图案的方形座位上,尾巴张开用来插羽毛。
人工操作蛇镀金铜支架是支撑连接护栏和翼障的部件,可以折叠。括号中的青铜人是典型的岳人,短裤,跌脚,口咬,手抓,脚拿长蛇。四条蛇相互缠绕,底部覆盖一个桶形底座,与力士形成三点支撑。
南越王墓出土的四面绘画铜镜,只有一面已经生锈。这面铜镜直径41厘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西汉绘画铜镜。
铜镜画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部区域涂有卷云图案,外部区域涂有图形。使用的颜料是白色和绿色的。画的内容是一个两人步弓腰击剑,两边几个人站在旁边的图案。其画风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画相似
香炉是一种烧香的装置,可以用来熏香、打扫房间、清洗衣服。室内熏香的习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中很流行。墓中出土了十三种熏蒸剂,其中四块熏蒸剂最具特色。
南越王墓出土的18件中式铜鼎中,有9件刻有“范”字。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秦朝的时候由南海县管辖,南越的都城。这个25层的青铜鼎,说明广州有2210多年的历史,是广州城市建设历史的重要物证。
丁最初被用作炊具,后来成为政治权力的象征。
南岳时期的煲汤神器。
墓中出土了大量容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中举筒最具代表性,主要流行于战国晚期至南越时期。墓葬出土的彩陶种类、形制、装饰、工艺、数量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岭南陶瓷业的发展水平。
作为一个水装置。在古代,在铜镜被广泛使用之前,它们通常被装满水来拍照,然后被用于食物或洗澡。
勾灵是古代越族特有的打击乐器,多出土于长江流域的吴越地区。这套挂钩共八件,重191公斤,是岭南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岳打击乐。每个钩子的腹部都刻有铭文,根据其大小从“第一”到“第八”进行编号。说明是南越赵浩棋九年乐府官员伪造的。
如果你想在环游中国的途中与刘海祥互动,请关注这个公众号,实时关注他的行程,或者留言直接交流。
想了解更多的海外骑行,请先关注这个公众账号,再去查历史新闻。有很多骑行游记等着你看。
只有梦想才能走远
我是超人刘海祥,从威尼斯骑到泉州。全程3万多公里。
再走丝绸之路。跟我一起上路吧!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1.《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海丝遗迹行之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海丝遗迹行之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576399.html